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積累之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大家知道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什么嗎?
不賣關子了,就是二十四史之一的《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后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chuàng)作。該著作前后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后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妒酚洝饭惨话偃?,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余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余字?!妒酚洝芬?guī)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后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采用這種體裁撰寫。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9] ,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fā)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chuàng)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后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妒酚洝愤€被認為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而作者司馬遷(前145年—不詳),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fā)奮繼續(xù)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司馬遷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chuàng)作了《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說了這么多,估計大家也還有點云里霧里,沒關系,來三道題練練手就好了。
01.下列源自《史記》的成語與其具體出處對應錯誤的是( )
A.破釜沉舟——《史記--·項羽本紀》
B.鴻鵠之志——《史記--·陳涉世家》
C.運籌帷幄——《史記--·平原君列傳》
D.紙上談兵——《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02.關于《史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是我國第一本編年體史書
B.“世家”一般記載的是諸侯王
C.“本紀”中有唐太宗的事跡
D.是司馬光主持編寫的
0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古文觀止》成書于清代康熙年間
B.《尚書》是我國最早的歷史文獻總集
C.《史記》是司馬遷編纂的敘事歷史著作
D.《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編的編年體史書
下面是答案哦~
01.C 運籌帷幄——《史記--·平原君列傳》
出處錯了,運籌帷幄出自《史記·高祖本紀》,原句為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p>
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的宴會,喝了幾輪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么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么會失敗?”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與戰(zhàn)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yè)。而項羽恰恰相反,用人不利,立功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原因是能用人。他稱贊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為張良的字)?!?/p>
順帶一提,平原君是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的趙勝。
02.B“世家”一般記載的是諸侯王
這題用排除法,首先A錯在編年體上,《史記》為紀傳體;
C錯在時間上,《史記》記錄的時間最晚到漢武帝,少說隔著一個大三國還外帶一個南北朝;
D錯在作者,司馬光是看著《史記》砸的水缸,因為司馬光是北宋人士,比唐太宗還遠。
03.C《史記》是司馬遷編纂的敘事歷史著作
用詞錯誤,編撰用詞不當,編纂一般指帶編輯敘事的意思在,《史記》實則是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以各個人物為單位。
每天積累一點點,公考前進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