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程海麗:藏在“陽光”下的抑郁,你真的了解嗎?
說到抑郁癥:
很多人都會把它和“滿臉愁容”、“郁郁寡歡”等詞語聯系到一起,覺得這就是抑郁癥患者該有的樣子。
但實際上一個看起來每天都樂呵呵、性格很開朗的人也會得抑郁癥,它就是“陽光抑郁癥”!
在我的來訪者中就有這樣一些人:
他們看起來陽光樂觀,內心卻籠罩在深深的陰影之中。

在別人眼里,他們是溫暖別人的小太陽,但是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一個人獨處時的悲傷和無助。
今天,在征得一位來訪者小芳(化名)的同意之后,向大家分享一下她的案例。
第一次見到小芳的時候,她衣著干凈利落,看起來一副職場精英的模樣。
可是當我看向她的雙眼時,卻能明顯地感覺到一種疲憊和迷茫。
小芳今年26歲,大學一畢業(yè)就進入到一家廣告公司,每天要做的主要事情就是對接甲方,策劃方案。
小芳告訴我,上學時,她的性格就是比較要強的。
在外人看來,她永遠是干勁十足,積極樂觀,跟打了雞血一樣。

而且,在剛入職的時候,主管就告訴她,干這一行,態(tài)度很關鍵,尤其是面對甲方時,情緒一定要飽滿。
她覺得在這一點上,自己肯定沒有什么問題。
可是,當她開始獨立對接一些項目時,問題卻出現了:
跟甲方對接時,會遇到各種稀奇古怪的要求,讓她經常感到不爽,但自身的性格不允許她流露出一分一毫的不滿。
同時,辦公室里,同事之間也會存在競爭,有的人暗地里會搞一些小動作,但她始終牢記“伸手不打笑臉人”,所以她沒有讓任何人察覺到她真實的情緒。
但是在一個人的時候,她常常會有一種空虛和無助的感覺,整個人非常消極,完全不想工作。

有時她也會安慰自己:這就是一些正常的情緒而已,誰的工作是容易的呢?
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那種不舒服的感覺越來越強烈,甚至引起了身體上不適。
原來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也覺得沒胃口,原來倒頭就睡得自己,也開始失眠了……她感到生活在變得扭曲。
而就在來找我的前一周,一件事情的發(fā)生,讓她徹底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那天媽媽隨口跟她說了句:“房間的垃圾不要亂扔”。
她聽到之后,情緒不知道怎么就上來了,她單方面跟媽媽吵了一架,然后摔門而去,最后在酒店住了一晚。

那晚她想了很多,她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突然發(fā)那么大的火?完全不應該呀。
想著想著,她覺得自己很糟糕,看著外面燈火通明,她甚至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絲毫存在的意義。
恍然間,她被自己的這個念頭嚇到了。
也正是這一次,小芳覺得自己可能真的生病了,于是她找到了我。
其實,小芳的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陽光抑郁癥”。
要強的性格;
高強度的工作壓力。
二者可以說是這種病最常見的誘因。

可找到問題的原因還不夠,徹底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于是,我給了小芳幾點建議:
首先要改變對負面情緒的認知,不要覺得它們是丑陋的,是見不得人。
它們只是大腦在面對某些情況下產生的正常反應,千萬不要因此產生“我這樣就是不行,我沒做好”的自責感。
其次,就是在心里不舒服的時候,可以去尋找一些合適的途徑,宣泄壓力,比如試著跟朋友或者家人情緒一下。
這世界上雖然沒有完全的感同身受,但只要你愿意說出來,情緒就已經找到了出口。
小芳一開始不愿意去說,因為她覺得那好像在把自己剖開來給人看,是在跟別人說自己不行。

但是,隨著咨詢次數的增加,小芳對情緒的認知越來越透徹。
后來,她終于可以正確理解情緒了,不再有那么重的包袱,她也愿意去跟家人說自己這一段時間以來的壓抑和委屈。
看著小芳臉上發(fā)自內心的笑容,我也是由衷地為她感到開心。
雖然陽光會照亮我們的生活,但不是發(fā)自內心的“陽光”,到頭來只會把自己灼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