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非攻上篇
墨子·非攻上

? ? ?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入人欄廄、取人牛馬者,其不仁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殺不辜人也,扡其衣裘(2)、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牛馬。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
殺一人,謂之不義,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說往,殺十人,十重不義(3),必有十死罪矣;殺百人,百重不義,必有百死罪矣。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情不知其不義也,故書其言以遺后世;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則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辯矣;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甘苦之辯矣。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
?。圩⑨專?/p>
(1)非攻是墨家針對當時諸侯間的兼并戰(zhàn)爭而提出的反戰(zhàn)理論。墨子認為,戰(zhàn)爭是天下的“巨害”,無論對戰(zhàn)勝國還是戰(zhàn)敗國都將造成巨大損害,因之既不合于“圣王之道”,也不合于“國家百姓之利”。在篇中,他對各種為攻戰(zhàn)進行辯護的言論作出了批駁,并進一步將大國對小國的“攻”與有道對無道的“誅”區(qū)別開來。(2)“扡”同“拖”。(3)十重: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