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耳朵總是嗡嗡響?簡單三味藥,行氣活血通竅,讓你耳聰目明
耳朵總是嗡嗡響,時間長了頭昏眼花,怎么吃藥調(diào)理都沒效果?今天崔醫(yī)生給你分享一個三味藥的小方子,能通一身上下之氣,讓你耳聰目明。

在中醫(yī)理論中啊,一般把耳鳴分為兩種,一種是肝火耳鳴,這種人呢,一般是脾氣比較急躁,臉色很紅,容易口干口苦,肋骨下脹痛,那這種人的舌象往往是舌質(zhì)很紅,舌苔一般是黃的。

還有一種呢,是腎虛型耳鳴,因為腎開竅于耳,腎精虧虛耳竅失養(yǎng),就會出現(xiàn)耳朵嗡嗡響,耳鳴的癥狀。那這種人呢,一般是容易頭暈、腰膝酸軟、健忘失眠、甚至還會覺得牙齒松動,舌象呢一般是舌根部會有凹陷,因為舌根部位對應腎,而凹陷一般提示不足。

所以治耳鳴經(jīng)常是從清肝、補腎入手,那為什么好多人耳鳴吃藥調(diào)理會效果不好,甚至是沒有效果呢?這是因為還有一種耳鳴,是因為氣機不暢導致的,氣的正常運行,是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保證,如果氣運行失常了,就沒有力量去推動血的運行,耳朵在頭面部,氣血不能上榮耳竅,耳朵得到氣血的滋養(yǎng)了,就會出現(xiàn)耳鳴。那這種人呢,經(jīng)常會覺得腹脹、打嗝,舌頭兩側鼓脹會比較明顯。

那崔醫(yī)生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個方子呢,叫做通氣散,出自古代名醫(yī)王清任,只有三味藥,柴胡、川芎和香附。其中柴胡是疏肝第一藥,肝主疏泄,要行氣就得先疏肝,理順一身之氣;而川芎呢,是一味活血藥,但是走竄的能力非常強,有“血中之氣藥”之稱,上能到頭頂,下能到血海,打通耳朵周圍的血液運行;最后是香附,能行三焦之氣,散一身郁結之氣。所以簡單三味藥,通一身上下之氣,打通你的耳竅。

那除了這個方子之外,中醫(yī)大師倪海廈講過幾個治耳鳴的穴位,一起分享給大家,就是耳門、聽宮、聽會三個穴位,耳門在耳屏上切跡的前面,下頜骨髁突后緣,聽宮在耳屏正中和下頜骨髁突間的凹陷處;而聽會在耳屏間切跡前方,張開嘴會有一個凹陷。經(jīng)常用手掐掐這些穴位,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好了,這就是崔醫(yī)生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nèi)容,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