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傳藝術碩士考研:名著改編盛行的原因和問題
1、影視產業(yè)化、商業(yè)化的需要
?隨著影視產業(yè)化的發(fā)展,影視商業(yè)化也越來越嚴重,很多人投資影視業(yè),把拍電影、電視劇當成了一個賺錢的渠道,在這種影視商業(yè)化的浪潮之下,很多由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應運而生,成了影視業(yè)實現盈利的一種途徑。
2、讀圖時代的觀眾和市場的需求
?讀圖時代就是指在科學技術逐步發(fā)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文字的閱讀容易使人疲倦,不能很好的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人們需要借助于圖像的不斷刺激,吸引我們的眼球,激發(fā)我們的求知欲。因圖像淺顯易懂,加上配樂、解說,理解的難度大大降低,觀眾的接受能力也大大提高,因此,在讀圖時代下,觀眾只需要被動地接受視覺傳達出來的畫面內容,不用再有那種面對文字的主動思考和大膽豐富的想象,這也正好滿足了當下很多觀眾快餐式文化消費的心理需求。這也正是影視作品能擁有市場和觀眾的重要原因,也是改編現象能夠盛行的現實基礎。
3、影視業(yè)編劇的原創(chuàng)能力不足?
影視編劇的原創(chuàng)能力不足是各種改編和翻拍盛行的根源,現在中國電影缺的不是大導演和大明星,缺的也不是大制作團隊和雄厚的資金,缺的是好編劇,好劇本。當下能當導演的人很多,能當一個好編劇的人很少?,F在的編劇能關注當下社會熱點及人們的真實需求的不多,搞翻拍搞古裝搞穿越搞戲說的人不少。這也就直接造成了影視作品中自主原創(chuàng)的故事越來越少。

名著改編中存在的問題:
1、過于迎合商業(yè)化需求,影片粗制濫造
近年來中國電影生產在影片數量上不斷增加,其中不乏由名著改編的作品,但這些影片的質量卻并不高,甚至還出現了很多被吐槽的大爛片,《滿城盡戴黃金甲》就是一個廣受詬病的典型,它的故事內容雖取材于《雷雨》,但卻一點都沒有做到與《雷雨》的形神兼?zhèn)?。再比如說2010年的由胡玫執(zhí)導的《孔子》和由陳凱歌執(zhí)導的《趙氏孤兒》,它們原本都是很好的歷史題材,卻都沒有達到票房與口碑的雙重收獲。因為歷史題材的劇本更需要編劇花大量的時間去打磨,編劇要認真地去發(fā)掘文獻,制作團隊也要精心地去考量,而不應是僅僅靠玩技巧。一部成功的商業(yè)電影僅靠花哨的制作與精巧的敘事是不夠的,它必須依托的是一個完善的劇本和一個完整的故事,它必須有一定的學術和文化背景作為支撐。孔子的治國安邦理念、人本思想、用人之道、教育理論,及以個人修身為基礎、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倫理道德體系,以及為實現仁政理念周游列國的過程,在影片中并沒有得到形象的體現,電影敘事也顯得蒼白無力。而是盲目追求“視覺盛宴”。
2、對待改編的態(tài)度輕浮,甚至大搞戲說、顛覆、重構、惡搞
?現實中很多影視作品對于改編的態(tài)度過于輕浮,甚至大搞戲說、顛覆、重構、惡搞等,這是現代消費語境下影視改編娛樂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