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歲時記(續(xù))34

作者:仙舟 益世報-北京 > 1931-10-29 東京夢華錄:京師重九各以粉面蒸糕相遺,上插綵旗,糝饤菓食,加石榴子,栗黃,銀杏,蓮實,松子之類。 月令廣義:燕都九日蒸花糕鋪棗二三層,有女者迎歸。 蒸鍋鋪之聯(lián),又有內(nèi)藏“白糖豬油”“豆沙木犀”“花椒油鹽”數(shù)種,是為“葷花糕”;先時,乃又有囗肉餡者,日「餡糕」,惟三十年前已無售者。 歲時雜記:二社重陽尚食糕,而重陽為盛,大率以棗為之,或加栗,或加肉;土人爭食,云味殊甘。 蒸糕之上,有不加菓料,而以面條盤作圓壽字,或為鶴鹿同春之吉祥語者,亦曰花糕,惟內(nèi)部亦有棗栗之屬,特其外表不同耳。 歲時紀(jì)要:九日民間糕上置小鹿數(shù)枚,號為食鹿高;其意則以“鹿”借“祿”之音,祝其“食祿高”也。后此作壽字及鶴鹿者,殆為“食鹿糕“之附會歟? 下等家戶,其人口眾多者,皆仿蒸糕自制之,惟菓料不全,較之蒸鍋舗者,似稍遜耳。 呂公記:九日大明時,以片糕搭小兒之頂,更祝曰“愿兒百事皆高“!此俗北平無之,未知所紀(jì)者,為何地之俗也。 詩話:劉夢得作九日詩,以五經(jīng)無糕字,輒不為賦;宋子京詩:飆館經(jīng)霜拂曙袍,糗餐花飲斗分曹,劉郎不敢提糕字,空負(fù)詩中一世豪。語諧字妙,耐人尋味,詞雖未工,而讀之解頤,故錄于此。 有清時代,都人士于重陽節(jié),興味極濃,尤以滿旗世豪為最甚。北平名聯(lián),如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及西北城外各地,簪纓囗囗,盛極一時;然其消遣,亦不過飲酒登山而已。 燕京歲時記:京師謂重陽為“九月九“,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士提壺?fù)v盒,出郭登高。南則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處;北則薊門煙樹,清凈化城等處,遠(yuǎn)則西山八剎等處。賦詩飲酒,烤肉分糕,洵一時之盛也。又統(tǒng)一志:民間菊酒花禚,祭先祖登高之會。 鼎革以后,北平人于重陽舉行登高者,仍不乏人,惟登高之地點,及其興會,則與往昔大相徑庭矣。 今人于九月九日,皆往故宮博物院之景山,或北海公園之白塔,聯(lián)袂傴僂,拾級而登,男男女女,接踵摩肩;自朝至夕,絡(luò)繹如蟻。然此等游人,率皆逐艷之徒,絕鮮吟詩之士,而浪漫之花,于萬目集聚之間,故作嬌羞之態(tài),大有騰步凌霄,羽化登仙之慨。嗚呼!美景佳節(jié),俱為若輩抹煞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