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提前還房貸成潮流”,以商業(yè)思維考慮是利大于弊嗎

名詞解釋:提前還貸
提前還貸指借款人將自己的貸款部分向銀行提出提前還款的申請,并保證以前月份沒有逾期且歸還當月貸款;按照銀行規(guī)定日期,將貸款部分全部一次還清或者部分還清。提前還貸一般分為提前部分還貸,提前全部還貸這兩種方式。
按還款方式不同,借款人可以選擇期限減按或金額減按。據(jù)了解,目前多數(shù)銀行都能提供五種提前還貸的方式,供客戶選擇。
01
從經(jīng)濟大環(huán)境看提前還房貸
年初之際,不少個人住房貸款借款人加快提前償還貸款,掀起一波提前還貸熱潮。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商業(yè)銀行、借款人及相關部門應理性對待,并采取合理措施加以緩解,進一步穩(wěn)定居民信心和預期。
在銀行信貸中,提前還款本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行為。借款人出于自身資金安排考慮提前還款,可以減少利息支出;銀行出于風險管理需要,在符合合同約定的情況下也可能要求借款人提前還款。不過近期的“提前還款熱”,主要動因在于借款人。近年來,受經(jīng)濟下行和疫情反復等多重沖擊,部分居民收入不穩(wěn)定性增大,對未來預期不明朗。部分借款人試圖通過全部或部分提前還款來減輕還貸壓力,降低購房消費負擔。

02
打個比方,你的房貸100W,假如貸款利率是5%,突然有一天 你手頭有了50W。
很簡單,你能用這50W去買股票也好?理財也好,做任何投資也好,收益能超過5%,那就不要提前還款,因為你有能力用這些錢跑贏貸款利率,賺更多的錢。
反之,你干啥賠啥,甚至不敢投資,這點錢就放手里攥著,或者去銀行存了一個3.55%的大額存單,這都屬于浪費,趕緊去提前還款。
記得小學還是初中的政治課本,有一個中美老太太不同購房方式的對比,一個是攢夠錢一口氣全款,還有一個是最開始貸款然后慢慢還。
還貸款的美國老太太,優(yōu)勢很明顯,它可以早享受不需要攢夠全部的房錢就能入住,代價則是承擔房貸利率下更多的還款數(shù)額,而這需要未來長期穩(wěn)定的現(xiàn)金流才能支持。
所以說,對于還貸的預期其實取決于人們對未來的樂觀程度。
如果一個人擁有長期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能夠支持自己把二十年三十年的房貸還完,大眾往往就愿意采取長期還貸款的做法。
反之,如果對長期的未來表示悲觀,大眾就會傾向于提前還貸的做法來規(guī)避未來的潛在風險。

03
算個帳:
200萬的房子,首付60萬,貸款140萬(假設全商業(yè)貸款),按等額本息法,廣州去年最低利率是5.2%,預計每個月7700左右的還款額。
有兩個理由支持你提前還:
一是利率放低,你站著虧錢。
現(xiàn)在央行放風說商貸利率要降低,外資銀行給出首套房最低利率是4.8%,相比5.2%的利率,你每個月多還500元的貸款,一年多還6000元,三十年多還18萬,站著虧18萬,未來利率還可能更低,意味著虧更多,那現(xiàn)在為啥不提前還?
二是你沒本事去搞到超過5.2%以上的收益
很多人說房貸可以抵消通脹,簡直是被忽悠瘸了。
根據(jù)統(tǒng)計網(wǎng)公布的數(shù)據(jù),22年12月份的通脹率是1.5%,刨去通脹,你要多給銀行3.8%啊,去哪補這個差距,現(xiàn)在實體投資不斷爆雷,房地產(chǎn)快死了,大A趴著,我自問沒本事做5%以上的投資收益,誰行誰上吧。

趴著最安全,如果有錢,為啥不提前還呢?反正怎么都補不上這3.8%的差距,提前還本金不行嗎?
綜上所述,大家用腳投票了。
是越來越不值錢,但是手里的現(xiàn)金并沒有因為不值錢而變多,反而同步在貶值,這個通脹理論成立的點是因為通脹,我們能賺到的錢更多了,比如因為放水帶來各種項目投資,為了做項目到處搶人導致員工的待遇也就水漲船高。
04
印鈔機啟動,然后精準投放特定人群。非特定人群直觀感受:菜貴了,肉貴了,油貴了。特定人群:國家有補貼,抵消了物價。結果,非特定人群的財富轉移到特定人群身上了。這過程并沒人有實際出錢。
對于個人來說,如果你是普通工薪階層,那在保有一定預留風險資金的基礎上,提前還房貸是最經(jīng)濟的,因為你很難找到收益大于房貸利息且穩(wěn)定的投資渠道。
如果是企業(yè)主,那么企業(yè)經(jīng)營就需要保“現(xiàn)金流”了,這個需要平衡利潤、現(xiàn)金流與債務的關系。
這里面有個悖論,就是對于普通買房人,最普通的普通人,他的投資理財能力不太可能超過房貸利率,如果他有這個能力,那他一定不屬于這絕大部分的普通人里頭,所以對于大多數(shù)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優(yōu)先還貸款。復雜一點的辦法,就是你拿一萬塊錢去炒股炒期貨炒幣試試...能賺錢出來再想想看自己要不要提前還貸。

隨手點關注,祝您月入十萬。如有侵權,告知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