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個人歸納---上古埃及(二)
古埃及歷史中幾位重要的君主:
(1)圖特摩斯三世
古埃及新王國第18王朝法老,公元前1504年---前1450年在位。征戰(zhàn)一生,擊潰了由米坦尼(米坦尼王國的統(tǒng)治中心在美索布達米亞平原的北部,存在大約200多年,即從公元前1550年—1350年,與埃及新王國時期的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年—1295年)相對應。)支持的,以卡迭什為首的敘利亞聯(lián)軍,進而打敗了米坦尼王國,轉(zhuǎn)而成為了埃及的盟友,鞏固了埃及在敘利亞的統(tǒng)治。在敘利亞的勝利,震撼了整個西亞兩河地區(qū),亞述和巴比倫尼亞紛紛與埃及保持友好關系。在南方,圖特摩斯三世把埃及的邊境推進到尼羅河第四瀑布以外。
(2)埃赫那吞
即阿蒙霍特普四世,古埃及新王國第18王朝法老,約公元前1379年---前1362年在位,即位后由于面對阿蒙祭司集團勢力膨脹對于王權的威脅,進行了打擊阿蒙神廟勢力的改革,強化王權統(tǒng)治。遷都阿馬爾并改稱為埃赫那吞,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埃赫那吞(意思就是阿吞神的光輝,阿吞(Aten),是古埃及神話中太陽神的一種,宇宙的創(chuàng)造者,沒有人形,而是太陽。)
埃赫那吞的改革內(nèi)容:
廢除阿蒙神崇拜,以阿吞神為唯一神,沒收阿蒙神廟財產(chǎn),遷都阿馬爾并改名為埃赫那吞,并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埃赫那吞。但是阿蒙霍特普四世去世后,其子圖坦卡蒙繼位,放棄了埃赫那吞的改革,恢復對阿蒙神的信仰,并將首都遷回了底比斯。
埃赫那吞的改革以新的一神教代替?zhèn)鹘y(tǒng)宗教,削弱了舊的僧侶集團的勢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君主專制統(tǒng)治。雖然改革沒有成功,但是提出的一神信仰在歷史上是第一次。
(3)拉美西斯二世
古埃及新王國第19王朝法老,約公元前1304年---前1237年在位。拉美西斯二世以軍事勇猛和大興土木而著稱。圣經(jīng)中的出埃及記,摩西分紅海就發(fā)生在他在位時期。
登基后第五年,在奧倫特河畔的卡迭什與赫梯人發(fā)生著名的卡迭什之戰(zhàn)。埃及方面為了恢復在敘利亞的霸權,赫梯國王穆瓦塔盧集中軍力在敘利亞卡迭什設伏。雙方損失慘重,均無力繼續(xù)戰(zhàn)爭。

公元前1283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和赫梯國王哈吐什爾三世締結國際和平條約,主要內(nèi)容為雙方同意互不侵犯,互相援助和支持,互相引渡避難者,保護對方的王位繼承人。該條約是迄今所知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國際性的、具有真正平等意義的平等條約。因為條約刻在銀板上,又被稱為銀板和約。
(4)波克霍利斯
古埃及后王朝第24王朝法老,在位時期進行波克霍利斯改革,宣布廢除債務奴隸制,禁止本利之和超過本金兩倍,利息不得超過本金;債權人只能索取債務人的財產(chǎn)作為抵償,不能占取債務人的人身,因為財產(chǎn)屬于個人,而公民人身屬于國家,國家需要公民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