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真正的明君:一生勤政,政治清明,如今卻漸被人淡忘
宋高宗于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退位,禪讓皇位于宋孝宗,自己退居幕后,當了太上皇,宋孝宗是宋高宗的養(yǎng)子,并非親生兒子,高宗唯一的兒子趙旉于1129年因兵變受驚嚇而死,為了延續(xù)大宋王朝的皇位,宋高宗在宋太祖的后代中,選了一位繼承人,這位皇子就是宋孝宗。
宋高宗退位的時候,身體還很好,他一直活到了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宋高宗去世以后,宋孝宗守喪三年,然后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也退位了,把皇位交給了自己的兒子宋光宗,宋孝宗當了5年的太上皇,在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去世。

這樣看來,在宋孝宗當皇帝的27年時間里,有25年的時間,宋高宗還活著,那么,孝宗一朝所發(fā)生的事情,實際上宋高宗是非常清楚的,當然,到了后來幾年,因年事已高,可能對有些事情就不甚了解了,甚至有點糊涂了。

岳飛被平反是在宋孝宗即位的當年(即1162年),此時的宋孝宗不可能沒有找宋高宗商量過此事,其實,宋高宗至始至終都非常清楚,岳飛是冤枉的,與此同時,高宗也知道,秦檜是個奸臣,既然知道岳飛是冤枉的,秦檜是奸臣,為什么還要殺害岳飛,重用秦檜呢?這就是宋高宗的高明之處,宋高宗如果沒有一點帝王之術,在北宋末年動蕩的情況下,宋朝的王公貴族不可能在江南重建大宋朝廷。

對于宋高宗來說,岳飛能不能收復中原不重要,重要的是南宋能不能在東南一隅立國,岳飛一心想要收復中原,直搗黃龍,迎回宋徽宗、宋欽宗,本身就不符合宋高宗的愿望,中原一旦收復,徽、欽二帝一旦回來,宋高宗皇位的正統(tǒng)性和合法性就會受到質疑,而且岳飛北伐中原,不一定會取得成功,這個時候,對于宋高宗來說,抵擋住金兵,守住南方的半壁江山才是最重要的,秦檜恰恰能執(zhí)行這一政策,所以秦檜受到重用,偏安東南一隅,舍棄北宋的大片江山,對于宋高宗來說,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然而,這些不光彩的事情都讓秦檜一人承擔了,殺害岳飛本身也是宋高宗的意思,但是卻把秦檜推到了風口浪尖,這就是宋高宗的高明之處。

宋高宗到了晚年,成功把皇位傳給了宋孝宗,自己也退位當了太上皇,南宋朝廷在江南站穩(wěn)了腳跟,他自然也就不會反對宋孝宗北伐,也不會反對宋孝宗給岳飛平反。事實上,宋孝宗與宋高宗的關系非常好,身為皇帝的宋孝宗與身為太上皇的宋高宗,在南宋宮廷里,父慈子孝,留下了一段佳話,說明宋高宗對宋孝宗一朝的政策并無多少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