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9系列,最終季回歸不看不行!
紀錄片哪家拍的好?
行家都說就是BBC。
由BBC紀錄片小組在2006年打造的《地球脈動 第一季》,豆瓣最終評分9.7。

時隔十年之后,全新打造的《地球脈動 第二季》豆瓣評分,更是拿下前所未有的9.9。

其他BBC旗下的紀錄片,像《藍色星球》、《冰凍星球》、《王朝》……評分無一不在9.5之上的。
BBC紀錄片的名號憑借著穩(wěn)定高質量的輸出,成為全球紀錄片的領軍者。
同時,BBC紀錄片御用配音戴維·阿滕伯勒也被全球觀眾所熟知。

而今年已經93歲高齡的戴維·阿滕伯勒再度出山,與BBC、網飛(NETFLIX)合作帶來系列完結篇——《我們的星球》

它將和《地球脈動 第二季》以及《藍色星球 第二季》組成BBC自然紀錄片藍光4K復刻計劃。
4月5日更新之后,豆瓣開畫9.7。每一幀都美的不像話!

50年前,人類首次登陸月球。從而可以回望自己的星球……
這一次在感嘆自然奇跡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在告訴人類,什么是我們必須保護的。

每一集都會帶我們來到一個生態(tài)系統。
有天空▼

有深海▼

有極地▼

有雨林▼

有草原▼

也有沙漠▼

每一個生態(tài)系統都有著自己的生存規(guī)則。
有的殘忍冷酷,有的充滿智慧;有的團結協作,有的滿滿溫情。

北極冰面消失的速度已經是以往時候的兩倍,這也導致很多動物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地方。
海象每年夏季都會在海冰上棲息,但是全球變暖的原因,他們的棲息地越來越小。

于是他們來到了臨捕食區(qū)最近的海灘,十萬頭密密麻麻擠在一起成為奇觀。
而同族的爭斗也因為棲息地原因愈發(fā)的激烈,戰(zhàn)敗的海象不得不爬上懸崖尋求安生之地。

等到饑餓沖昏頭腦,絕望之下的海象就會紛紛從80米的懸崖跳下……
海邊一頭頭的尸體又成了這一生態(tài)系統的“奇觀”。

在相隔幾千公里的亞馬孫雨林,動物們同樣面臨著挑戰(zhàn)。
成千上萬的切葉蟻,可以在24小時內將一棵樹扒光,和一頭大象沒有差別。
然而在復雜的熱帶雨林生態(tài)系統之中,沒有一個生物是占上風的。

切葉蟻就被別的生物利用,做了“別人的嫁衣”。
一種生物的數量越多,就越容易找到致命真菌冬蟲夏草的侵襲。
但正因為這樣的制衡,才保證了雨林難以置信的生物多樣性。

然而由于人類的介入,熱帶雨林的面積正在瘋狂的縮減之中。
只種植對人類有力的油棕,導致了多數生物失去家園,生物多樣性正在銳減之中。

和人類祖先最為接近的紅猩猩,是唯一被發(fā)現會用工具捕食的靈長類動物。
但由于棲息地的破壞,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極近瀕危。
熱帶雨林正在以每年1500萬頃的速度消失。

我們失去的不僅是一片片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更是這個星球上多樣性珍貴的寶庫。
隨著人類探索步伐的開展,對于地球以外的世界也越發(fā)的熟悉。
然而,其實地球存在著未知還有很多,等待著人類去發(fā)現。
海洋面積占到了地球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但這只是表面積。
在深不見底的海洋底部,那是一塊等待被發(fā)現的未知空間。
這一次BBC團隊采用最新技術,拍攝到了海底將近十公里的珍貴畫面。

深海生物占全球生物總數的95%,然而大部分我們還叫不上來名字。
十米長、自己會發(fā)光的皇帶魚;完全透明、可以隱形的異形蝦;長著惡齒的巨口魚;無數條須的深海安魚……

在沒有光的深海,這是一個充滿奇形異物的世界。
而當攝像機到達底部的時候,所拍到的畫面所有人還是被震驚了。
深海的珊瑚叫做歐蘭薇婭,有著將近四萬年的歷史。

雖然長在深海,但卻同樣遭到了人類的破壞。
深海漁網會拖過海底,將脆弱的珊瑚礁變成瓦礫。

一半的深海珊瑚已經被摧毀,而恢復卻要幾個世紀的時間。
作為海底生物賴以生存的居所,對于海底生態(tài)平衡的影響可想而知。
就像每一集開頭,戴維·阿滕伯勒老爺子都會問大家的一樣。
介紹完了生態(tài)系統里的奇觀現狀,更重要的是想告訴人類應該做什么。
以往的紀錄片中,常常反映人類對于生態(tài)系統的破壞,導致很多動物瀕危絕種。

《我們的星球》中當然也會提及這一部分,畢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但是新鮮的地方,就是把人類意識到問題后的補救措施同樣拍攝放出。
很多地方都設立的保護區(qū),禁止獵殺捕撈瀕危珍稀動物。

慢慢的印度虎的數量、美洲豹的數量、藍鯨的數量……都在趨于緩慢增長中。
這說明,我們這么做確實是有用的。而且我們也必須這么做,不是嗎?
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樂觀的看待這一切。
《我們的星球》中提到的每一種生態(tài)系統面積基本上都在減少。

這不僅讓生活在其中的生物離我們還去,同時也在改變著全球的氣候。
從深海到陸地,從草原到沙漠,從冰川到沼澤……每一個生態(tài)系統都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
不夸張的說,每一個生態(tài)系統中最不起眼的生物,可能將是影響人類生存最直接的原因。

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人和自然是相互依賴而生存的。
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到底有多么的渺?。?/p>
1986年,切爾若貝利核電站爆炸。讓這座城市瞬間變成了“鬼城”。
超過十萬人撤離,將近兩萬年不宜人類居住。

然而僅僅十年,這座城市已經恢復成一片茂密的森林,有蟲鳴鳥叫有獵食繁衍……
所以,人類還要以“地球主人”的身份自居嗎?

多一分了解,少一分傷害,這是《我們的星球》帶給我們最大的意義。
這就是我們的地球,
一個永遠在消失,卻同時永遠再重生的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