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zhàn)爭整整100天了,帶給世界的10個嚴重后果!

資料圖
不知不覺,俄烏沖突已經整整100天了。100天里,成千上萬鮮活的人倒在了血泊中,一座又一座繁華的城市淪為廢墟。全世界都目睹了巨大但又不可逆轉的變化。
廝殺仍在繼續(xù),具體細節(jié)和進展,就不多說了。剛開戰(zhàn)的時候,看到很多西方領導人說,這是二戰(zhàn)后歐洲最黑暗的一天。也許是吧。但更準確地說,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1998年的空襲南聯盟,打開了戰(zhàn)爭的魔盒。普京不過是依葫蘆畫瓢更有所發(fā)揮而已。
現在,討論戰(zhàn)爭原因,說實話已經有點審美疲勞,關鍵是怎么結束。但坦率地說,目前依然看不到希望,但后果卻相當嚴重,影響波及全世界,也包括遠離戰(zhàn)場的我們。
如果說戰(zhàn)爭爆發(fā)第一天,很多后果還只是猜測,但100天后,嚴重后果卻已經非常清晰,至少10個吧。
后果一,世界地緣政治劇變。
俄羅斯和烏克蘭,本來是兄弟之國,但至少幾十年內,兄弟談不上了,肯定是世仇。俄羅斯與中亞關系、與高加索關系、與中東關系,都在發(fā)生微妙變化。
更關鍵的,還是俄羅斯與美國和整個西方的關系。
實事求是地說,俄烏沖突,比911事件給世界帶來的后果還要嚴重。戰(zhàn)火還在燃燒,北約在持續(xù)東擴,美國還在向烏克蘭運送進攻性武器。俄羅斯發(fā)狠,美國要和俄羅斯戰(zhàn)斗到最后一個烏克蘭人。
因為烏克蘭戰(zhàn)事,歐洲精力被嚴重牽扯,美國也不得不進行戰(zhàn)略調整,派遣更多軍隊到歐洲,集中更多資源制裁俄羅斯。
至少短期內吧,西方的頭號敵人,肯定是俄羅斯。當然,我們也別太樂觀,西方政客說變就變,也不排除一段時間后,又和俄羅斯達成某種默契,犧牲烏克蘭,然后再次轉身對付東方大國。
后果二,慘烈的能源危機。
就在兩年前,油價還跌到了負數(別不相信,這是事實)。記得當時很多專家認為,油價可能再也高不起來了。但兩年后,油價又暴漲到了100美元以上。
所以,千萬不要迷信專家。
全世界都叫苦不迭,拜登支持率一跌再跌,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人對通脹的強烈不滿。
今天早上,看國際能源署的警告:世界將陷入一場與上個世紀70年代相當甚至超過的石油危機。
而且,不僅僅是石油危機,同時還有天然氣危機、電力危機。而且這場危機,比以往持續(xù)的時間還要長。
這是一場全球都毫無準備的危機。對我們中國也有嚴重影響。你看吧,現在是夏天,世界可能度過一個前所未有的酷暑,然后是一個必定寒到徹骨的冬天。

后果三,殘酷的糧食危機。
不多說了,看《經濟學人》的這場封面就知道了:粗看是麥穗,但細看,卻是一個個骷髏頭……
這種渲染手法,是否妥當,我們姑且不論,但一個不爭的事實,一場世界性的糧食危機,正在到來。
世界糧食計劃署警告,今年全世界約3億人可能要面臨饑荒。
難以想象,都發(fā)展到了21世紀20年代,世界卻遭遇嚴重的饑荒。歷史跟人類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但我們卻真笑不出來。
后果四,更嚴重的社會危機。
能源危機、糧食危機,后果,往往是政治危機、社會危機,是政權顛覆、人頭落地。
在斯里蘭卡,物價暴漲引發(fā)全國暴亂,總理被迫辭職;在中東,多個國家已出現動蕩,更大危機一觸即發(fā);在非洲一些地方,磨坊的小麥已經用完。
這個就不多說了。一只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蝴蝶,扇動了幾下翅膀,世界很多地方就刮起了一場龍卷風。
后果五,更危險的世界。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又一個更不祥的信號。
半島局勢又到了一個關口,日本也是蠢蠢欲動,那可是我們的家門口啊。中東局勢也在激化,土耳其馬上開始新的軍事行動,那可是世界石油的中心啊。
更別提西方對俄羅斯的全力絞殺,這將是一場長期的割喉戰(zhàn)。俄羅斯的斗爭策略,肯定是是無情的。也難怪德國總理朔爾茨再三警告,別真導致了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
我們也別忘了那句話:一旦俄羅斯覺得已無所失去,世界又會怎么樣?
后果六,西方也在撕裂。
到處都是撕裂。美國要求全世界站隊,你支持俄羅斯,還是支持西方。
對很多國家來說,這沒法選。他們左右為難,他們既不想得罪俄羅斯,也不想惹惱西方世界。
其實,西方內部,何嘗沒有撕裂?
東歐被稱為新歐洲,鄰國領導人趕著趟去烏克蘭,表達對澤連斯基的支持。耐人尋味的是,德國和法國領導人,還遲遲沒去基輔,并多次和普京對話。
德法也不喜歡普京,但德法真不想打。因為他們很清楚,這樣打下去,歐洲毫無疑問是大輸家。
但美英不同,看似不想打,但更樂見歐盟和俄羅斯相互削弱。英國,更不乏竊喜。脫歐后正為前景發(fā)愁,烏克蘭戰(zhàn)爭一打,油價大漲利好北海石油;歐洲告急,倫敦將是歐洲資本轉移的首選,英國,是大贏家。
隨著時間的推移,美英可以繼續(xù)唱高調,繼續(xù)大棒揮舞,但法德必須考慮自身安全,還有經濟利益。俄羅斯也不是省油的燈,更不會忘記及時給歐美分歧送一些養(yǎng)料。
你看吧,最終,美歐在俄羅斯問題上出現激烈分歧,俄羅斯迎來喘息之機。
后果七,全世界心態(tài)在改變。
烏克蘭心態(tài)在發(fā)生改變。記得戰(zhàn)爭爆發(fā)后,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和奧地利總理通電話,告訴后者:“我不知道我的國家還能存在多久?!?/p>
但現在,得到西方全力支持的烏克蘭,雖然戰(zhàn)場境遇仍舊困難,但也展現出了戰(zhàn)斗力,并發(fā)誓要將俄羅斯軍隊趕出家園。
俄羅斯心態(tài)也在變化。原先圍攻基輔,甚至有拿下整個烏克蘭的態(tài)勢?,F在更多在頓巴斯發(fā)動進攻,更講究一步步推進,而不是冒險突進。
我相信,經此一仗,全世界看烏克蘭和俄羅斯,以后的心態(tài),也會有重大變化。
西方的心態(tài)呢?
美國可能更加得意,所以現在膽子越來越大,向烏克蘭輸送更多進攻性武器;一些東歐國家,因為唇亡齒寒,有的更加謹慎,有的更加恐俄仇俄。
其實,當年韓非子就曾有過一句格言: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這肯定不符合歷史正義,但,這就是叢林政治的殘酷現實。尤其是東歐國家,感受更加強烈。

后果八,美元帝國墻基開裂。
表面看,美元仍如日中天,無法撼動。但美元帝國的墻基,正在開裂。
很簡單,幾千億美元的俄羅斯外匯儲備,就因為是美元而被西方扣留。那其他國家難免擔心,我的美元,還安全嗎?
殘酷的事實,打破了很多人的迷夢。全球化成了西方制裁的武器,美元成了危險的籌碼。說好的“科學無國界”、“藝術無國界”;說好的“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呢;說好的言論自由、契約精神呢?
統(tǒng)統(tǒng)不作數了。
俄央行昨天還特意提醒全世界央行,必須警惕以美元和歐元作為儲備資產的風險。
后果九,未來戰(zhàn)爭有變化。
至少第一天,俄軍攻城略地,感覺這又是一場摧枯拉朽的閃電戰(zhàn)。記得當時不少人感慨,我還排著隊還沒做好核酸,俄軍居然就沖到了基輔……
但隨后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俄軍裹足不前,損失相當慘重,甚至大量坦克、裝甲車被烏軍摧毀……
當然,烏軍的損失也相當慘烈。
這不是一場我們想象中的現代化戰(zhàn)爭,更像是一場坦克大炮唱主角的傳統(tǒng)戰(zhàn)爭,而且是拉鋸戰(zhàn)、割喉戰(zhàn)、城市巷戰(zhàn)。
但我們還是看到了不一樣的地方。戰(zhàn)爭前的網絡戰(zhàn)、信息戰(zhàn),美國已經承認,確實派人參與了對俄羅斯的網絡攻擊;戰(zhàn)爭中的輿論戰(zhàn)、認知戰(zhàn),戰(zhàn)斗還在繼續(xù),當然,俄羅斯處于下風;以及戰(zhàn)爭中新武器的應用,尤其是無人機的應用、核威懾的威力……
這場戰(zhàn)爭,將改變很多國家的軍事布局,以及未來戰(zhàn)爭的形態(tài)。

后果十,無法忽視的禍水東引。
記得剛開戰(zhàn)的時候,我在一篇文章中還說,世界看到中國的難得和可貴。很簡單,這個世界,有比中國更遵守國際規(guī)則的大國嗎?有比中國更尊重其他國家主權的大國嗎?有比中國更珍視和平的大國嗎?
答案,就兩個字:沒有!
對西方來說,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饑餓和貧困,三不折騰你們,還有什么好說的。
但我還是太樂觀了。
我們看到,圍繞著中俄關系,美國的各種圍攻抹黑,甚至不惜造謠說中國向俄提供了軍事援助;更讓人憤怒的,是美國在中國周邊不斷挑事,甚至在臺海問題上違背承諾,拜登更“失言”稱要協(xié)防臺灣……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確實在加緊對付俄羅斯,但美國的焦點,一直沒有偏離中國,美國認定中國才是頭號的敵人。
環(huán)境險惡。過去100天,中國也經歷了很多,很多事終生難忘。這就要求中國更加冷靜、更加清醒,千萬別驕傲,千萬別折騰。
還是那句話:兵者,兇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為之。
戰(zhàn)爭的勝利,永遠不會是永遠。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發(fā)動和贏得錯誤戰(zhàn)爭的行為,往往會擊敗自己。這個世界,教訓已經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