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復習題

2022-01-17 20:37 作者:答案鬼  | 我要投稿

1.中國近代史以鴉片戰(zhàn)爭為開端,主要是因為(C)......P17(讀本)

??A.中國第一次被英國戰(zhàn)敗 ????????????B.長期閉關鎖國狀況被打破

??C.社會性質開始發(fā)生根本變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階級矛盾

2.英國的大炮轟開了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使一些愛國知識分子從 “天朗大國”的夢幻中驚醒,一股新思潮萌發(fā)了。這一新思潮的核心是(A)

??A.向西方尋求強國御侮之道 ??????????B.同西方展開“商戰(zhàn)”保護本國權益

??C.引進西方技術興辦近代工業(yè) ????????D.效法西方的君主立憲政治

3.以下哪個人物被稱為“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

??A.鄭觀應 ???B.林則徐 ???C.魏源 ???D.康有為

4.近代中國最主要的社會矛盾是(A)

??A.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B.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

??C.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 ????????D.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5.《上??h竹枝詞》有詩云:“卅年求富更求強,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戰(zhàn),總歸虛牝擲金黃。”與上述內容有關的歷史事件是(C)

??A.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B.中法馬尾海戰(zhàn)

??C.中日甲午戰(zhàn)爭 ????????????????????D.八國聯(lián)軍侵華

6.《天朝田畝制度》的中心內容是(C)......P34

??A.推翻清政府的統(tǒng)治 ????????????????B.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

??C.解決土地問題 ????????????????????D.促進農副業(yè)生產發(fā)展,

7.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A)

??A.“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B.“西學為體,中學為用”

??C.中西結合 ????????????????????????D.全盤西化 ????????????

8.洋務運動失敗的標志是(C)

??A.八國聯(lián)軍人侵北京 ????????????????B.義和團運動興起

??C.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D.英法聯(lián)軍攻占北京

9.從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緒帝頒布了一系列變法上諭,史稱(D)

??A.公車上書 ?????B.自強求富 ??????C.戊戌政變 ??????D.百日維新

10.“百日維新”失敗后,唯一保留下來的新政措施是(B)

??A.準許上書言事 ????????????????????B.開設京師大學堂和各地新式學堂

??C.改革科舉制度 ????????????????????D.改革國家財政

11.在伐戊成政變中被殺害的“戊成六君子”為首的是(A)

??A.譚嗣同 ???????B.劉光第 ????????C.康廣仁 ????????D.楊深秀

12.孫中山在1894年領導建立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是(C)......P49

??A.同盟會 ???????B.華興會 ????????C.興中會 ????????D.光復會

13.孫中山在1905年《民報》發(fā)刊詞中將中國同盟會的政治綱領概括為(C)

??A.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 ????????????????B.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

??C.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 ??????D.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

14.下列有關孫中山“三民主義“的評價中不正確的一項是(B)

??A.是西方民主思想與中國民主革命的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B.明確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有機地結合起來

??C.既區(qū)別于農民階級的平均主義,又區(qū)別于維新派的改良主義

??D.是近代中國前期最先進的民主革命綱領

15.1911年年底,“獨立“各省代表在南京集會,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主要原因是(D)

??A.他親自領導了武昌起義 ??????????????B.他是共進會的實際領袖

??C.他是同盟會的最高領袖 ??????????????D.他對革命有卓越貢獻和崇高成望

16.挫敗袁世凱復辟帝制陰謀的運動是(B)

??A.二次革命 ??????????????????????????B.護國戰(zhàn)爭

??C.第一次護法運動 ????????????????????D.第二次護法運動

16.著名學者胡繩說: “近代中國在20世紀初處于一個社會大變革時期,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折, 這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毕铝兄T多因素中起決定作用的是(B)......P68

??A.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B.中國無產階級的壯大

??C.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 ????????????????D.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17.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指出,前期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物“對于現(xiàn)狀,對于歷史,對于外國事物……………所謂壞就是絕對的壞,一切皆壞:所謂的好,就是絕對的好,一切皆好”。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他們(C)

??A.脫離廣大人民群眾 ??????????????????B.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縛

??C.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 ??????????D.沒有接受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

18.宋慶齡說:“孫中山和共產黨之間具有歷史意義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當時的國際局勢和中國本身的內部條件造成的?!边@里說的“內部條件”主要是指(B)

??A.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中國民族工業(yè)重新受到列強壓制

??B.“打倒列強,除軍閥”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心愿

??C.中國共產黨總結了經驗教訓,正在積極尋找同盟者

??D.國民黨是中國各政黨中比較革命的民主派

19.孫中山說:“國民黨在墮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鮮血液?!睘榇怂扇〉闹饕胧┦牵–)

??A.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張 ??????????B.重新解釋三民主義

??C.以黨內合作方式同共產黨合作 ????????D.建立黃埔軍校,培養(yǎng)新式軍事干部

20.“中國現(xiàn)有的各政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較是真的民主派”,中共提出這一論斷的主要依據是當時(D)

??A.國民黨代表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

??B.國民黨建立了革命根據地和軍隊

??C.其領袖孫中山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

??D.孫中山領導國民黨進行不屈不撓的反帝反封建斗爭

21.1927年9月毛澤東等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起義軍打出的旗幟是(B)......P86

??A.國民革命軍 ?????????????????????????????B.工農革命軍

??C.中國工農紅軍 ???????????????????????????D.人民解放軍

22.澤東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和“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重要思想的著作是(C)

??A.《實踐論》 ?????????????????????????????B.《矛盾論》

??C.《反對本本主義》 ???????????????????????D.《井岡山的斗爭》

23.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領導地位的會議是(B)

??A.八七會議 ?????B.遵義會議 ??????C.中共六大 ?????D.中共七大

24.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結束,同紅十五軍團勝利會師的地點是(A)

??A.陜北吳起鎮(zhèn) ???B.陜北瓦窯堡 ????C.甘肅會寧 ?????D.甘肅靜寧

25.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是(D)......P114

??A.8月14日 ?????B.8月15日 ?????C.9月2日 ??????D.9月3日

26.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實行的土地政策是(C)

??A.沒收地主土地 ???????????????????????????B.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

??C.減租減息 ???????????????????????????????D.照舊繳糧納稅

27.1938年3月,中國軍隊取得抗戰(zhàn)重大勝利,殲滅日軍一萬余人的戰(zhàn)役是(D)

??A.昆侖關大捷 ?????????????????????????????B.平型關戰(zhàn)役

??C.百團大戰(zhàn) ???????????????????????????????D.臺兒莊大捷

28.1945年4月,聯(lián)合國制憲會議在美國舊金山舉行,出席該會議的中國解放區(qū)代表是(B)

??A.周恩來 ???????B.董必武 ?????????C.宋慶齡齡 ??????D.蔣介石

29.據不完全統(tǒng)計,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人數(shù)是(B)

??A.2000多萬 ????B.3500多萬 ???????C.4000多萬 ??????D.5000多萬

30.通過重慶談判,國共雙方簽署的協(xié)定是(A)......P135

??A.《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 ?????????????????B.《國共談判協(xié)定》

??C.《重慶談判紀要》 ???????????????????????????D.《國共重慶談判協(xié)定》

31.1947年6月,揭開人民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進攻序幕的是(D)

??A.人民解放軍收復延安 ?????????????????????B.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

??C.東北民主聯(lián)軍發(fā)起反攻 ???????????????????D.晉察冀野戰(zhàn)軍發(fā)起反攻

32.1947年5月1日宣告成立的自治政府是(A)

??A.內蒙古 ???????B.寧夏回族 ???????C.廣西壯族 ??????D.新疆維吾爾族

33.在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問題上,毛澤東明確提出“兩個務必”要求的會議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屆一中全會

??C.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D.中共七屆三中全會

34.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B......P153
??A.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
??C.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開始????????????D.美國遏制中國政策的失敗

35.新民主主義社(B)
??A.獨立的社會形態(tài)????????????????????B.過渡性質的社會
??C.社會主義社會??????????????????????D.資本主義社會

36.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C
??A.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前完成??????????B中國由農業(yè)國變?yōu)楣?/span>業(yè)國

??????C.中國開始進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D中國實現(xiàn)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

37.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采取的是(B)

??????A.沒收方式????????????????????????????B.和平買方式
??C.暴力革命方式????????????????????????D.自愿雜獻的方式

38.標志中國共產黨開始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理論成果是(B)

??????A.《論人民民主專政》??????????????????B.《論十大關系》
??C.《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D.《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

39.中共八大提出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A)
??A.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力??????????????

??????B.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C.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國

??????D.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40.中共八大在經濟建設上堅持的方針是(D
??A.綜合發(fā)展?????????????????????????????B.平衡發(fā)展
??C.重點發(fā)展重工業(yè)???????????????????????D.在綜合平衡中穩(wěn)步前進
41.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三個主體、三個補充”思想的領導人是(C)
??A.毛澤東????????B.周恩來??????????C.陳云????????D.鄧小平
42.“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是(D)
??A.吳晗發(fā)表《海瑞罷官》
??B.毛澤東寫出《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
??C.中共中央發(fā)出《五·一六通知》
??D.姚文元發(fā)表《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43.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是在(B)
??A.1970年????????B.1971年??????????C.1976年 ????D.1978年

?

?

?

?

?

?

?

?

多選題:(選于輔學讀本1-9章)

1.資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手段主要是(ABCD)......P 17

??A.軍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經濟掠奪 ??D.文化滲透 ?E.殖民統(tǒng)治

2.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是(ABCD)

??A.爭取民族獨立 ?B.爭取人民解放 ?C.實現(xiàn)國家富強 ?D.實現(xiàn)人民富裕 ??????

??E.開展階級斗爭

3.1861年,維克多·雨果在給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燒圓明園的罪行: “在我們眼中,中國人是野蠻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對野蠻人干了些什么!” 信中的“文明人”指(AB)

??A.英國軍隊 ??B.法國軍隊 ??C.俄國軍隊 ??D.八國聯(lián)軍 ??E.英法俄聯(lián)軍

4.天京事變后,洪秀全為挽救太平天國而提拔的軍事和政治人才主要有(AC)......P35

?A.李秀成 ????B.石達開 ????C.陳玉成 ????D.洪仁玕 ????E.楊秀請

5.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CDE)

??A.李鴻章 ????B.奕訴 ??????C.曾國藩 ????D.左宗棠 ????E.張之洞

6.洋務派舉辦的最重要的官督商辦民用企業(yè)有(ABCD)

??A.船招商局 B.開平礦務局C.天津電報局D.上海機器織布局E.江南制造總局

7.對于“百日維新”的表述正確的有(ABCE)

??A.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資產階級先進文化的傳播

??B.給開明紳士和民族資產階級提供了參與政治的機會

??C.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封建官僚制度

??D.沒有提到“君主立憲”,改革很不徹底

??E.所要推行的是溫和的不徹底的改革方案

8.20世紀初,在民主革命思想傳播過程中建立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ABD)......P50

??A.華興會 ??B.光復會 ?C.興中會 ?D.岳王會 ?E.中國同盟會

9.20世紀初,傳播民主革命思想的書籍紛紛涌現(xiàn),其中包括(ABE)

??A.《革命軍》B.《警世鐘》C.《變法通議》D.《新學偽經考》

??E.《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10.辛亥革命失敗后,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挽救革命成果而進行的斗爭運動(ABC)

??A.二次革命 ?B.護國運動 ?C.護法運動 ?D.保路風潮 ?E.黃花崗起義

11.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的特點有(ABCD)......P69

??A.重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

??B.明確同第二國際的社會民主主義劃清界限

??C.注意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

??D.開始提出知識分子應當同勞動群眾相結合的思想

??E.形成了馬克思主義應當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

12.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其中的“新”主要表現(xiàn)在(ACD)

??A.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B.以武裝斗爭為主要方法

??C.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綱領

??D.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為遠大目標

??E.在大革命中,起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3.中國共產黨對于大革命所作的獨特的、重大的貢獻包括(ABCE)

??A.提出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的政治口號

??B.是群眾運動的主要發(fā)動者和組織者

??C.是國共合作的倡導者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組織者

??D.是國民政府的主要領導者

??E.幫助和推動了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并進行卓有成效的政治工個

14.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會作出了一些重大決定,主要有(ACE)......P87

??A.將黨所掌握和影響的部隊向南昌集中,準備起義

??B.組織工農武裝,在長沙、廣州等城市發(fā)動起義

??C.組織湘、鄂、幢、粵四省的農民,在秋收季節(jié)舉行暴動

??D.清算大革命后期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E.召集中央會議,討論和決定新時期的方針和政策

15.1933年,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在江西開展了一場矛頭實際上對著毛澤東正確主張的錯誤斗爭,在這場斗爭中受到批判的有(ABDE)

??A.鄧小平 ?B.毛澤罩 ?C.毛澤民 ?D.謝唯俊 ?E.古柏

16.紅軍長征到達陜北以后,毛澤東撰寫著作或作報告,總結歷史經驗,加強共產黨自身的思想理論建設。這些著作和報告是(ABCD)

??A.《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B.《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

??C.《實踐論》

??D.《矛盾論》

??E.《論持久戰(zhàn)》

17.毛澤東在《論持久戰(zhàn)》一文中科學地預測中國持久抗戰(zhàn)將經歷三個階段,即(ABC)......P114

??A.戰(zhàn)略防御階段 ???B.戰(zhàn)略相持階段 ???C.戰(zhàn)略反攻階段 ???

??D.戰(zhàn)略進攻階段 ???E.戰(zhàn)略決戰(zhàn)階段

18.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決定成立“防共委員會”,確立了的方針是(BCDE)

??A.剿共 ??B.防共 ??C.限共 ??D.溶共 ???E.反共

19.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會議的歷史成果是(ABC)

??A.基本糾正了王明的右傾錯誤

??B.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

??C.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袖地位

??D.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E.制定了黨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總方針

20.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員分配上實行“三三”制原則,各占三分之一的包括(ABC)

??A.共產黨員 ???B.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 ???C.不左不右的中間派

??D.無黨派民主人士 ??E.青年學生

21.1946年1月重慶政治協(xié)商會議達成五項協(xié)議,其中規(guī)定(ABCDE)......P136

??A.改組國民黨一黨政府 ?B.國共兩黨“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zhàn)”

??C.立法院為相當于議會的最高立法機關 ?D.中央同地方分權 ?

??E.立即召開各級人民代表會議

22.構成《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基礎的文獻是(AC)

??A.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決議 ???B.中共中央政治局九月會議決議

??C.《論人民民主專政》 ??D.《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E.《論聯(lián)合政府》

23.中國共產黨領導民主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是(ABD)

??A.加強黨的建設 ?B.開展武裝斗爭 ?D.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

??C.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E.加強革命根據地建設

24.新中國成立初期,和政府著重抓的工作是(ABCD)......P153

??????A.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B.領導國民經濟恢復
??C.鞏固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D.加強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
??E.社會主義改造

25.1953年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一化三改”總路線的內容是(ABCD)

??????A.實現(xiàn)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
??B.實現(xiàn)國家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C.實現(xiàn)對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D.實現(xiàn)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E.實現(xiàn)對人的社會主義改造

26.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提出,中國其產黨與民主黨派應(AB)......P174
??A.長期共存??B.互相監(jiān)督??C.肝膽相照??D.榮辱與共??E.合作共事

27.在1956年4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提出的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和科學進步的指導方針是(BC)
??A.推陳出新??B.百花齊放??C.百家爭鳴??D.古為今用??E.洋為中用
28.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中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CD)
??A.敵我之間的矛盾
??B.人民內部之間的矛盾
??C.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D.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
??E.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29.20世紀60年代,新中國的各條戰(zhàn)線上涌現(xiàn)出大量英雄模范人物,他們是(ABC)
??A.雷鋒??B.王進喜??C.焦裕祿??D.孔繁森??E.張海迪
30.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斗爭中起了重要作用的黨和國家領導人

有(BCD)

??A.鄧小??B.華國鋒??C.葉劍英??D.李先念??E.周恩來

?

?

?

第二部分

?材料題:

1. ?......P35

材料①:甲午戰(zhàn)爭以后,列強在華資本擴張的重要方面是工礦企業(yè)投資。在礦山方面,到1913年,列強在中國所設立的采礦企業(yè)32家。投資鐵路不僅包括修路權,而且還包括對鐵路的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甚至還囊括了對鐵路沿線礦產的開采權。其他工業(yè)企業(yè)的投資,包括造船、紡 織、面粉、煙草等行業(yè)。外國銀行從19世紀40年代進入中國,甲午戰(zhàn)爭又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中國關稅的征收權、保管權、支配權均有外國銀行控制。

????需要特別指明的是,列強在中國的投資,其資金并不主要來自自己國內,而是主要來自中國。其渠道主要有:(1)各種投資的利潤。(2)各種貸款利息與回扣。(3)通過貨幣經營直接積聚資金 。

?????——根據吳承明、許滌新《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史》第2卷,吳承明《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投資》,劉克詳、陳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簡編》等著作整理而成。

?????材料②:據統(tǒng)計,外國在華資本總額的比重:1894年為60.7%,1913年為80.3%,1920年為70.4%,1936年為78.4%,中國近代工業(yè)在工農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1920年為4.9%,1936年為10.8%,1949年為17%。

????????????????????????????—一吳承明《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述略》

材料③:………提倡“實業(yè)救國”的張賽,創(chuàng)辦了大生企業(yè)集團,曾經有所發(fā)展,但在帝國主義侵略加深的情況下,最終失敗了。被認為是中國自已經營最成功的開平煤礦,1900年就在中外合辦的名義下,被英國資本吞并。此后,資又挾其優(yōu)勢,吞并了另一家民族資本經營的深州煤礦。輕工業(yè)中的棉紡織業(yè)是發(fā)展較迅速的,但在1918年到1927年間,因欠帝國主義債務無力償還而被拍賣、吞并的中國紗廠就有7家。
???????——龔書擇《近代中國的革命和改良》,載《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年第10期。
請回答:
(1)近代資本一帝國主義在華投資設廠對中國經濟有什么影響?
(2)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意義及其影響是什么?

????(3)近代資本一帝國主義的對華資本輸出與今日中國積極引進外資
???有什么不同? 、

答案

?

(1).直接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2)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培養(yǎng)了一批科學技術人才,奠定了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基礎,促進了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

(3)有四方面不同:

第一,本質不同。近代資本一帝國主義對華資本輸出是通過不平等條約,在中國喪失主權的前提下進行的;而今日中國引進外資是在中國主權完整和堅持主權的前提下,按照中國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政策和需要進行的。

第二,背景不同。今日中國民族工業(yè)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并具有一定的比較優(yōu)勢;而近代中國的民族工業(yè)無法與外國資本抗衡,雙方實力相差懸殊。

第三,目的不同。近代資本一帝國主義對華資本輸出,是為了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中國今天積極利用外資,是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了進一步增強和提高我國產業(yè)的實力。

第四,結果不同。今日中國引進外資促進了中國經濟發(fā)展,國力增強;但在近代中國,資本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商業(yè)傾銷、資本輸出,阻礙了中國民族經濟的發(fā)展,造成了中國經濟極端落后,人民生活極端貧困,并使中國逐步淪為西方大國的經濟附庸。

?

?

2.

材料①:英國的大炮破壞了皇帝的權威,迫使天朝帝國與地上的世界接觸。與外界完全隔絕管是保存舊中國的首要條件,而當這種隔絕狀態(tài)通過英國而為暴力所打破的時候,接而來的必然是解體的過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閉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觸新鮮空氣便必然要解體一樣。
????????????????——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調革命》.1853年5月31日前后。
材料②: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在一方面促使中國封建社會解體促使中國發(fā)生了資本主義因素,把一個封建社會變成了一個半封建的社會;但是在另一方面,它們又殘酷地統(tǒng)治了中國,把一個獨立的中國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國
?????????????????——毛澤東《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1939年12月。
材料③: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反對中國獨立,反對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歷史,就是中國的近代史。歷來中國革命的失敗,都是被帝國主義絞殺的,無數(shù)革命的先烈,為此而抱終天之恨。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1月。
請回答:
(1)請根據材料①和所學知識說明這場戰(zhàn)爭客觀上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2)請根據材料②、材料③和所學知識說明資本一帝國主義的侵略是怎樣阻礙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
(3)如何看待和評價“侵略有功”、“侵略有理”、“西方的殖民統(tǒng)治促進了東方的現(xiàn)代化”等言論?

答案:

(1)這場戰(zhàn)爭打破了清朝閉關鎖國的狀態(tài),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舊制度的解體,有利于中國向近代社會的過度,但這與西方殖民主義者叫嚷的“侵華有功”是截然不同的。

(2)毛澤東的論斷是完全符合客觀實際的。資本一帝國主義列強入侵中國的目的,絕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資本一帝國主義列強的目的和這個相反,它們是要把中國變成他們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因此,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的壓迫,阻礙了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再結合教材內容,從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闡述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及其危害。

(3)正是由于資本一帝國主義和它所支持的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中國生產力的發(fā)展受到了嚴

重的阻礙,資本-帝國主義侵略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災難?!扒致杂泄Α?、“侵略有理”、“西方的殖民統(tǒng)治促進了東方的現(xiàn)代化”等言論,其本質還在于未能擺脫基于“歐洲中心”和西方視角的“種族優(yōu)劣論”的影響,認為中國人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應該接受“優(yōu)等民族”白種人的開導和奴役,沒有西方的“刺激”,中國就不會走向現(xiàn)代化。但是,與他們的主觀愿望相反,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不僅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國人民的覺醒促使他們投入反對資本一帝國主義的愛國運動和革命斗爭。同時,中國人在革命和斗爭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現(xiàn)代化之路。

?

?

?

3.P35

材料①:洪秀全得了南京以后,我們更能看出他的直實心志不在建設新國家或新社會,而在建設新朝代。他深居宮中,務求享作呈帝的他,對于政事則不放在心上。宮廷的建筑、宮女的征選、金銀的聚斂、官制檔制的規(guī)定,這些事情是太平天王所最注意的。

????????????????????????????????????????????——蔣廷黻

材料②: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李灣章
????洋務二字,不成其為名詞也。雖然,名從主人,為李鴻章傳,則不得不以洋務二字總括其中世二十余年之事業(yè)。李鴻章所以為一世俗儒所唾罵者以洋務,其所以為一世路夫所趨重者亦以洋務,吾之所以重李責李而為李惜者亦以洋務。謂李鴻章不知洋務乎?中國洋務人士,吾未見有其比也。謂李鴻章真知洋務乎?何以他國以洋務興,而吾國以洋務衰也?吾一言以斷之,則李鴻章坐知有洋務,而不知有國務,以為洋人之所務者,僅于如彼云云也?!铠櫿滤k洋務,略具于是矣。綜其大綱,不出二端:一軍事,如購船、購械、造船、造械、筑炮臺、繕船塢等是也;二曰商務,如鐵路、招商局、織布局、電報局、開平煤礦、漠河金礦等是也。其間有興學堂派學生游學外國之事,大率皆為兵事起見,否則以供交涉翻譯之用者也。李鴻章所見西人之長技,如是而已。
????????????????????????????????????????????????——梁啟超

材料③: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譚剩同

請回答:
1)太平天國不能完成兩大歷史任務的原因是什么?
(2)洋務運動不能完成兩大歷史任務的原因是什么?
?(3)戊成維新運動不能完成兩大歷史任務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雖然太平天國是中國舊式農民戰(zhàn)爭的最高峰,但由于農民階級不代表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領導集團日趨封建化與腐朽化等導致太平天國不能突破“路徑鎖定”的“歷史周期律”,因而不能肩負起救國救民的歷史重任。
2)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和“西學為用”。因而,在探索中,僅僅打開學習西方器物和技術文明的一扇洋務之門,而沒有在制度和政治等方面學習借鑒西方文明的勇氣,從而陷入只知有“洋務”而不知有“國務”的現(xiàn)代化之誤區(qū)。
(3)由于守舊力量強大,制度變革的理念尚未形成廣泛共識,資產階級維新派社會基礎薄弱、沒有自己的武裝、沒有掌握政府實權等原因,使戊成維新運動這種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譚嗣同的話,既體現(xiàn)了對失敗結局的無奈,又展示了維新派舍生取義的愛國情懷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

4.

材料①:假使我們是甲午到戊成那個時代的人,眼看見我國的國等被小的日本打敗了,打敗了以后又要割地賠款,我們還不激昂慷慨想要國嗎?又假使我們就是那個時代的人,新知識新技術都沒有,所能作的八股文章,所讀過的書,僅中國的經史,我們救國方案還不是離不開我們的經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動聽的文章?假使正在這個時候,我們中間出了一個人提出一個偉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訓,又適宜時局,其文章是我們所佩服的,其論調正合乎我們的胃口,那我們還不擁護他嗎?康有為就是這時代中的這樣的人。
????????????????????????????????????????????——蔣廷激
材料②:康有為“有一種極強的自信力………他決不以自己的見解來從強有人適應現(xiàn)實,而常引據事實來支持他的見解”??涤袨椤澳苋诤细鞣N思想于一爐”和他的“絕妙的自信心”,使他能把中國當時各種思潮鑄成立足于孔孟之道而又適應中國當前需要的處方。這樣他就領頭打開了一個現(xiàn)代的突破口。
?????????????????????????????????????????????—一費正清
材料③: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與前變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熟得熟失,孰重孰輕,希不待辨矣。
????????????????????????????????????????????——康有為

材料④:蓋當時之人,絕不承認歐美人除能制造能測量能駕駛能操練之外,更有其他學問,而在譯出西書中求之,亦確無他種學問可見??涤袨?、梁啟超、譚嗣同輩,則生育于此種“學問饑荒”之環(huán)境中,冥思枯索,欲以構成一種“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學派,而已為時代所不容。蓋固有之舊思想,既深根固蒂,而外來之新思想,又來源淺,汲而易竭,其支絀 滅裂,固宜然矣。
??????????????????????????????????????????——梁啟超
請回答:
(1)戊戌維新運動是在什么背景下發(fā)生的?
2)庚有為通過什么方式打開了中國現(xiàn)代化的新突破口?
(3)守舊派和維新派之間論戰(zhàn)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4)戊戌維新運動為什么會失?。?/span>

答案:

(1)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失敗,《馬關條約》的簽訂,民族危機的進一步加深是戊戍維新運動的主要背景條件。

(2)康有為推介變法維新,并由此打開中國現(xiàn)代化的新突破口的“托古改制”,既立足于孔孟之道,又切中19世紀末期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涤袨榈倪@種將中國古代先賢作為自己變法之精神傀儡的勇氣和智慧,是其所具有的“絕妙的自信心”的體現(xiàn),又折射了變法的艱辛和變法的特點。

(3)在戊戍維新運動醞釀和進行過程中,守舊派和維新派始終圍繞“要不要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和“要不要興西學”等問題,進行激烈的論戰(zhàn)。針對“寧可亡國,不可變法”的守舊派主張,康有為揭示了“守法”與“守地”的關系。其中的“稍變祖宗之法”,也反映了維新派的階級局限性。

(4)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的原因不止一端,當時人們的認識還停留在“中體西用”層面,制度變革的理念沒有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等,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守舊派和維新派之間的論爭,以及維新派推介變法過程的艱辛等,都與這種原因有密切關聯(lián)。

?

?

?

?

5.P51

材料①:八九年前,少數(shù)同志在日本發(fā)起同盟會,定三大主義:一民族主義;二、民權主義;三、民生主義。今日滿清退位,中華民國成立,民族、民權兩主義俱達到,惟有民生主義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當致力的即在此事。

??????——孫中山:《在南京同盟會員餞別會的演說》,1912年4月1日。

材料②:1914年7月,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其綱領是“本黨以實行民權、民生兩主義為宗旨”,“以掃除專制政治,建設完全民國為目的”。

????????—一孫中山《中華革命黨總章》,1914年7月8日。

請回答:

(1)根據材料①,指出孫中山認為“民族、民權兩主義俱達到”的理由。

(2)結合材料②和所學知識,簡要說明中華革命黨為什么又將實行民

權主義作為宗旨之一?

?

答案:

(1)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中民族主義即要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民權主義即要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生主義即為平均地權。之所以說“民族、民權兩主義俱達到”就是指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2)孫中山又將實行民權主義作為宗旨之一,說明當時民權主義還沒有實現(xiàn)。辛亥革命后袁世凱復奪了革命勝利果實,建立起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被破壞始盡,因此,孫中山認為辛亥革命后,袁世凱實行“專制政治”,中華民國有名無實,民權尚未實現(xiàn),要以“建設完全民國為目的”。

?

6.P70

材料1:1918年11月底,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巴黎和會即將召開,懷著對中國現(xiàn)實問題的閑惑,梁啟超在將百里、張君勵等人陪同下前往歐洲考察。關于此行的目的,梁啟超說:“第一件是想自己求一點學問,而且看看空前絕后的歷史劇怎樣收場,拓一拓眼界?!绷簡⒊H眼看到和親身體驗到了戰(zhàn)后歐洲的破敗與貧乏。他們幾個人擠住在一起,取暖用的是半濕不干的木柴和生產煤氣用過的煤渣,以致不得不靠身體運動來取暖。他們的食物亦僅供果腹而已,完全談不上豐盛與美味。他們也直接接觸和體驗到了歐洲思想界的深沉的悲觀主義。梁氏在《歐游心影錄》中說到歐洲“全社會人心都陷人懷疑沉悶畏懼之中,好像失了羅針的海船,遇著風,遇著霧,不知前途怎生是好”

?????????????——摘編自梁啟超:《梁啟超游記:歐游心影錄新大陸游記》。

材料②: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很奇怪,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學生呢?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xiàn)。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guī)模的運動,都失敗了。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環(huán)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懷疑產生了,增長了,發(fā)展了。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

材料③:東洋文明衰頹于靜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質之下;為救世界之危機,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于渡此危崖。

??????????????????????????????????????——李大釗《李大釗文集》(上)。

材料④:在這樣一個國家里,十到十二歲的童工在晚上時常被關起來,睡在他白天操作的機器之下的破布堆里;人們不必要有銳利的觀察力,便可以明白為什么《北聲常宣青》會被這個國家的人民奉為圣經。此外,中國人所遇到的西方民主,只是在其擔任了外國警察力量的角色,及保護以暴力奪取于中國的“權立與利益”這幾方面;因此,人們也無需仔細研究,便可以明白為什么中國人立即可以完全接受馬克思對西方民主的偽善所作的貌視性抨擊。

請回答:

(1)根據材料①、②,說明中國先進分子為什么對西方資本主義方案產生懷疑。

(2)根據材料③、④,說明中國先進分子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

答案:

(1)中國先進分子之所以對西方資本主義方案產生懷疑,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極端形式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這對把中國之前途寄希望于西方文明的中國先進分子來說產生極大沖擊。二是中國人學習西方一再碰壁,給中國人民極大的刺激,從而對資本主義方案產生懷疑。此外,再加上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更使中國先進分子對資本主義的救國方案產生懷疑,他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始探索新的救國救民的方案。

(2)十月革命為中國人提供了新的、在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之外的第三種選擇,即社會主義。這個革命由于發(fā)生在情況和中國相同或近似的俄國而對中國人具有特殊吸引力。從政治思想角度看,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押擊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秩序的思想特征,革命精神極強,這對于飽受列強侵略之痛,又經過五四運動洗禮的相當一部分中國人來說極易引起共鳴。正因為如此,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

?

7.

材料①: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反對中國獨立,反對中國發(fā)展資

本主義的歷史,就是中國的近代史。無數(shù)革命的先烈,為此而抱終天

之恨。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

材料2:蔡和森指出,在五四運動中,“國民黨站在外不聞不問”,“北京、上海學生雖然派代表見過國民黨,而孫中山竟以無力為由拒絕參加”,“結果這個革命的高潮竟脫離了過去指導過革命的政黨,這是何等的有意義啊!這個趨勢很可以證明國民黨又不能領導革命了”?!耙粋€革命的政黨在革命高潮中完全不能領導,可見他快要死亡了,故此次運動中的一般新領袖對于國民黨均不滿意,而有利于新的政黨產生,中國革命需要組織各派力量以反對帝國主義而引導革命的黨了?!辈毯蜕€指出:“資產階級力量薄弱,只參加了革命,但不能指導革命”;“小資產階級雖參加了革命,但領導的方法、策略是不對的”;“農民沒有起來”;“無產階級應是各種勢力之組織者、領導者”,“由中國革命歷史上的分析,客觀主觀都要求強固的階級做中國革命領導的勢力,尤其是在‘五四’以后,證明過去指導革命的黨是不行了,要求有新的政黨、新的方法來團結組織各種各派反

帝國主義、反軍閥的群眾,以使中國革命運動進行到底,并領導無產階級得到解放,這即是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所應擔負的使命,所應有的政治的責任”。

請回答:

(1)根據材料①,說明為什么中國革命要取得勝利需要成立一個革命的政黨。

(2)根據材料②,說明為什么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黨不能領導中經國革命取得勝利。

(3)結合材料①、②,說明為什么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中國革命發(fā)展的客觀要求。

答案:

?

(1)由于中國革命的對象——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力量異常強大,要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革命營壘需要有堅強的領導者、組織者,就必須組建一個革命的政黨。

(2)由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黨既提不出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又不敢放手發(fā)動人民群眾,因而不能領導革命取得成功

(3)一方面,由于中國革命的敵人異常強大,為了戰(zhàn)勝這個敵人,革命營壘需要有堅強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另一方面,面對異常強大的敵人,軟弱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黨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必須依靠新的革命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正是適應中國革命的這種要求而成立的。

?

8.P87

材料①:鄉(xiāng)村是統(tǒng)治階級的四肢,城市才是他們的頭腦與心腹,單只新斷了他的四肢,而沒有斬斷他的頭腦,炸裂他的心腹,還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面前的請問題》,1930年5月。

材料2:中國則不同。中國的特點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民主的國家,而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在內部沒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壓迫:在外部沒有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壓迫。因此,無議會可以利用無組織工人舉行罷工的合法權利。在這里,共產黨的任務,基本地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入起義和戰(zhàn)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xiāng)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澤東《戰(zhàn)爭和戰(zhàn)略問題》,1938年11月6日。

材料3:要徹底解效城市、必須依靠廣大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組織量、積游力量、發(fā)動武裝斗爭,以鄉(xiāng)村包圍城市,一塊一塊地奪取敵人的陣地、最后解就城市:回過來,再以城市領導鄉(xiāng)村,恢復和發(fā)展生產,進行建設。對找國城鄉(xiāng)關系的這種辯證的處理,是毛澤東同志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我國革命問題的一個最成功的范例。

????????????????????????????——周恐來《當前財經形勢和新中國經濟的幾種關系》,1949年12月22日、23日

請回答:

(1)材料①的判斷是否正確?為什么?

(2)根據材料②和③,分析中國革命為什么必須走農村創(chuàng)圍城市的路?

(3)從上述材料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到怎樣的啟示?

答案:

(1)這個判斷是錯誤的。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由于資本主義經濟的充分發(fā)展,國內形成了統(tǒng)一的資本主義市場,城市占據著中心地位,是這個國家的頭腦、心腹,因此,通過武裝起義先占領這些中心城市,就可以取得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可是,近代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很不充分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資本主義市場,城市統(tǒng)制不了農村,中國革命不可能首先通過中心城市的武裝起義來奪取全國勝利

(2)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歸根到底,這是由當時中國的特殊國情所決定的。中國不是一個獨立的民主的國家,而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共產黨無議會可以利用,無組織工人舉行罷工的合法權利。中國革命必須經過長期武裝斗爭才能取得勝利。這種特殊國情又造成了經濟政治發(fā)展的極端不平衡以及資本主義因素的弱小,中國沒有形成像資本主義國家那樣的統(tǒng)一的資本主義市場,大城市雖然有領導性質,但是不可能完全統(tǒng)制農村,因為城市太小農村太大,廣大的人力物力在農村不在城市;相反,廣大的農村由于自給自足的地方性自然經濟占據顯著優(yōu)勢,可以相對獨立于城市而頑強地存在著、發(fā)展著。這就為共產黨把農村建設成為革命的前沿陣地、堅持長期的武裝斗爭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3)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中,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從近代中國的特殊國情出發(fā),辯證處理近代中國特殊的城鄉(xiāng)關系,創(chuàng)造性地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這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最重要的基本經驗。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同樣必須堅持這條基本原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fā),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9.P115

材料①:惟攘外應先安內,去腐乃能防蠢。故不先消滅赤匪,恢復民族之元氣,則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粵逆,完成國家之統(tǒng)一,則不能攘外。

???????????——蔣介石《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1931年7月23日。

材料②:無論日本軍隊以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沖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于不顧。

??????????????????????——將介石1931年8月16日致張學良電。

對于日人無論其如何尋事,我方務須萬萬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屬,切實注意為要。

??????????????????????——張學良1931年9月6日致減式毅、榮臻電。

材料③:政府現(xiàn)時既以此次案件訴之于國聯(lián)行政會,以待公理之解決,故已嚴格命令全國軍隊,對日軍避免沖突,對于國民亦一致告誡,務必維持嚴肅鎮(zhèn)靜之態(tài)度。

?????????????????——《南京國民政府告全國民眾書》,1931年9月23日。

請回答:

(1)九一八事變之前,國民黨政府對于日本的挑鮮,采取了什么樣的方針?

(2)九一八事變發(fā)生之后,國民黨政府又采取了什么樣的態(tài)度?

(3)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對于日本侵略的態(tài)度和方針導致了什么樣的后果?

答案:

(1)九一八事變之前,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就已經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對外,對于日本帝國主義的步步進逼妥協(xié)退讓,幻想以此換取對日和平。對內,堅持內戰(zhàn),企圖消滅中國共產黨。

(2)九一八事變發(fā)生以后,國民黨政權延續(xù)了之前“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實行“不抵抗主義”,不但沒有組織武裝抵抗日本侵略,反而一味妥協(xié)退讓,幻想通過國際聯(lián)盟來解決問題,同時壓制國內的抗日力量,繼續(xù)進行內戰(zhàn)。

(3)由于國民黨政府實行的不抵抗政策,使得日本的侵略野心進一步膨脹,在侵占東三省之后,又一步步地吞食華北,最終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

?

10.材料①:這些軍閥為了他們自身的利益會表示“左”傾,甚至會同我們暫時的訂立協(xié)定。然而形勢的變化,會使這些軍閥立刻拋棄他們的面具,象出他們原來兇惡的真相,撕破過去他們所親手簽訂的一切協(xié)定。對于這些屠殺民眾的劊子手,絲毫的幻想也用不到的。在這里,我們的任務不是去幻想他們會變成革命者,而是利用一切條約上的可能去開展在他們統(tǒng)治區(qū)域內的群眾斗爭。在最廣泛的反日反帝反蔣的下層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礎上,最無情的揭破一切他們的動搖,不徹底與欺騙,來爭取群眾在我們的領導之下。

??????????——《關于蘇維埃政府的《宣言》與反機會主義的斗爭》,1933年

材料②:當今我亡國滅種大禍迫在眉睫之時,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再一次向全體同胞呼吁:無論各黨派間再有任何政見和利害的不同,無論各界同胞間有任何意見上或利益上的差異,無論各軍隊間有任何敵對行動,大家都應當有“兄弟墻外御其侮”的真誠覺悟,首先大家都應當停止內戰(zhàn),以便集中一切國力(人力、物力、財力、武力等)去為抗日救國的神圣事業(yè)而奮斗。蘇維埃政府和共產黨特再一次鄭重宣言:只要國民黨軍隊停止進攻蘇區(qū)行動,只要任何部隊實行對日抗戰(zhàn),不管他們與紅軍之間有任何舊仇宿怨,不管他們與紅軍之間在對內問題上有任何分歧,紅軍不僅立刻對之停止敵對行為,而且愿意與之親密攜手共同救國

???????????????——《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1935年8月1日。

材料③:中共中央再鄭重向全國宣言:一、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本黨愿為其徹底的實現(xiàn)而奮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現(xiàn)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tǒng)一。四、取消紅軍民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tǒng)轄,幷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現(xiàn)在為求得與國民黨的精誠團結,鞏固全國的和平統(tǒng)一,實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戰(zhàn)爭,我們準備把這些諾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實行的部分,如蘇區(qū)取消,紅軍改編等,立即實行,以便用統(tǒng)一團結的全國力量,抵抗外敵的侵略。

?????????????——《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請回答:

(1)閱讀材料①,請闡述1933年福建事變時,中共中央對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認識并予以簡要的評價。

(2)閱讀材料②,請闡述《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哪些變化?

(3)閱讀材料③,請闡述中國共產黨對于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起了哪些關鍵作用?

答案:

(1)1933年福建事變發(fā)生時,王明、博古等人在黨內推行“左”傾錯誤路線,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上,表現(xiàn)為“左”傾關門主義。拒絕與國民黨內部一些愿意。反蔣抗日的力量進行合作,反而對他們抱以疏遠甚至打擊的態(tài)度,錯過了壯大革命力量、推動國內抗日局勢的機會,使革命事業(yè)遭受重大損失。
(2)以1935年《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的發(fā)表為標志,中國共產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發(fā)生了重大的轉變,表達了同一切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力量進行合作的愿望,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開始形成。
(3)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亡關頭,摒棄一黨私利,在多個方面作出了重大讓步,促進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最終形成.

11.P136

材料①:在廣大群眾要求下,我黨應堅決擁護群眾在反奸、清算、減租、減息、退租、退息等斗爭中,從地主手中獲得土地,實現(xiàn)“耕者有其田”

????????????????——劉少奇《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1946年5月4日。

材料②;平分土地,利益暢多,辦法簡單,群眾擁護,外界亦很是大理由反對此種公平辦法......因此,土地會議應該采取徹底平分土地的方針,將農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平地以鄉(xiāng)為單位,山地以村為單位,除少數(shù)重要反動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數(shù)量上(抽多補少)質量上(捆肥補瘦)平均分配。

????——毛澤東《土地會議應該采取徹底平分土地的方針》,1947年編月6日。

材料③;淮海戰(zhàn)役集中地體現(xiàn)了人民戰(zhàn)爭的巨大成力。據統(tǒng)計,除在后方動員的碾米、磨面和做軍鞋的人力外,其出動包括隨軍、二線轉運常備民工和臨時民工在內的支前民工達543萬人,為參戰(zhàn)部隊的9倍。共動用擔架20.6萬副、大小車88萬余輛、挑子35.5萬副、牲畜76.7萬頭、汽車257輛,船8500余只,前送彈藥7300余噸、糧食近44萬噸、后運傷病員11萬余人,并組織民兵團130余個,擔負警衛(wèi)物資、看押俘虜和打掃戰(zhàn)場等任務。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3卷。

請回答:

(1)材料①表明中國共產黨對于土地制度采取了什么樣的政策?

(2)與材料①相比,材料2表明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有了什么樣的變化?

(3)結合材料①、材料②、材料③,請說明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與革命勝利有怎樣的關系?

答案:

(1)表明中國共產黨將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實行的減租減息政策改變?yōu)閷崿F(xiàn)“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2)表明中國共產黨在《五四指示》的基礎上,完全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采取徹底平分土地的方針,實現(xiàn)“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3)農民土地問題的根本解決,使農民的政治覺悟和組織程度空前提高,進一步激發(fā)了農民參軍參戰(zhàn)的積極性,為人民解放戰(zhàn)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支援。

12

材料①:“中間路線”要建設的是“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和新資本主義的經濟”;而所謂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在形式上是英美式的民主政治”,新資本主義經濟則是要“盡量革除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各種弊端”。施復亮認為,“在今天中國的客觀條件之下,只有中間派的政治路線,在客觀上才是是以代表全國人民的共同要求和整個國家的真正利益,所以中間派的政治路線,是今天中國最可能為多數(shù)人民所擁護的政治路線”。

????????????????——參見施復亮《中間派的政治路線),栽《時與文》創(chuàng)刊號1947年3月14日。

材料②:中國沒有強大有力的革命的民族資產階級,因而不能由民族資產階級來領導”資產階級性的民主革命”,建立資產階級的政權,造成舊式資本主義的國家。所以“徹底完成資產階級性的民主革命”的歷史任務,“主要便不能不落在勞動人民的身上”,而民族資產階倒反退處于次要的輔助的地位。這一基本的事實,決定今后中國的政治,也決定今后中國的經濟。中國的根本問題是在這里,不在別的地方。不理解這一根本問題,是不會理解新中國的任何政治和經濟問題的。

????——參見施復亮:《新中國的經濟和政治——答嚴仁庚先生》,載《觀家》第3卷第21期。

材料③:為了反對獨裁賣國,實現(xiàn)真正的民主和平,本盟愿意堅決歡迎一切民主黨派的合作,而且與一切民主黨派結成堅強的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國共產黨為民主之先進,其奮斗的歷史,值得每個愛國的中國人贊佩,本盟要與他們攜手合作;同時對于最近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成立,因為他是國民黨的新生,本盟愿與共同奮斗。

???????????——《民主同盟三中全會宣言的四項主張》(1948年1月5日)。

請回答:

(1)結合材料①和所學知識,請分析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的基本內容。

(2)結合材料②和所學知識,請分析“中間道路”走不通的原因

(3)結合材料①、材料②、材料③,請分析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選擇民共和國方案的原因。

答案:

(1)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治代表民主黨派的某些領導人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企圖在國民黨和共產黨建國主張之外,另找一條“中間路線”或“第三條道路”實際上就是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道路

(2)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治代表各民主黨派自身力量薄弱,理論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使其提出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脫離中國實際,在具體實踐中走不通。

(3)中國共產黨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行動中表明自己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和全中國人民的利益,是最有遠見、最富于犧牲精神、最堅定又最能虛心體察民情并依靠群眾的堅強的革命者。因此,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人民共和國的方案,逐步獲得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擁護,成為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選擇。

?

第三部分:問答題

1.為什么說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1840年到1842年的鴉片戰(zhàn)爭,是古老中國與西方近代資本主義強國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對抗。中國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大門,被迫與英、美、法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簽訂了一批不平等條約,給中國社會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
????第一,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fā)生質的變化。鴉片戰(zhàn)爭以后,西方列強通過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強迫中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領海主權,關稅主權,司法主權等,幷一步一步控制了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中國已經喪失了完全獨立的地位,比起先前的獨立自主的封建社會,在相當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開始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國自然經濟的基礎被破壞中國已經不是完全的封建社會了。這兩個根本性的變化,綜合起來看就是中國的社會性質發(fā)生了改變,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這是鴉片戰(zhàn)爭成為中國近代史起點的根本原因。
????第二,中國社會的階級關系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中國出現(xiàn)了新興的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原有的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也發(fā)生了分化,有些地主轉化為資本家,有些自耕農向貧農和雇農轉化。
????第三,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fā)生了變化。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的社會矛盾變得復雜化了,又增加了中華民族與資本一帝國主義的矛盾,并且這種矛盾的地位越來越突出,成為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第四,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也相應改變。要解決中國社會的兩大矛盾,就必須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xiàn)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中國人民逐漸開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綜上所述,鴉片戰(zhàn)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點
2.資本一帝國主義的入侵給中國帶來了什么?
????資本一帝國主義的人侵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第一,列強通過發(fā)動一系列侵略戰(zhàn)爭,屠殺中國人民;侵占中國領土劃分勢力范圍;勒索賠款,搶掠財富,使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受到了產重的阻礙。
????第二,列強通過控制中國的內政、外交,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扶植、收買代理人,使中國在政治上不再擁有完整的主權。
????第三,列強利用不平等條約賦予的特權,控制中國的通商口岸,剝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實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使中國在經濟上形成了對它們的依附而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性。中國被納入資本主義的世界經濟體系,成了西方大國的經濟附庸。
????第四,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披著宗教外衣進行侵略活動,為侵略中國制造輿論,宣揚殖民主義奴化思想,麻醉中國人民的精神,摧毀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資本-帝國主義的侵在客觀上也給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同時,西方一些先進的思想文化傳人中國,促進了中國新文化的產生,有利于中國人民的覺醒和思想意識的提升,客觀上也為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這一切并不能掩蓋資本一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傊Y本-帝國主義人侵中國的目的,絕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而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3.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具有什么意義?
????第一,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爭的英雄氣概,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野心,粉碎了他們瓜分中國、滅亡中國的圖謀。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最終目的,是要瓜分中國、滅亡中國。但這一圖謀并未得逞。原因何在?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和互相制約,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華民族進行的不屈不抗的反侵略斗爭。
????第二,近代中國人包括統(tǒng)治階級中的愛國人士在反侵略斗爭中表現(xiàn)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鑄成了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正是由于中國人民前仆后繼、英勇頑強的斗爭,才使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歷盡劫難、屢遭侵略而不亡。那些不畏強暴、赴湯蹈火、血戰(zhàn)疆場、寧死不屈的民族英雄,乃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第三,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教育了中國人民,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覺醒,振奮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了歷史條件
????4.反侵略戰(zhàn)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教訓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國社會制度的腐敗是反侵略戰(zhàn)爭失敗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清王朝統(tǒng)治者從皇帝到權貴,大多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勢,不懂得御敵之策。由于政治腐敗、經濟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統(tǒng)治階級封閉自守,妄自尊大,驕奢淫逸,盲目進攻;另一方面又使統(tǒng)治者和清軍指揮人員在戰(zhàn)爭前完全沒有應變的能力和心態(tài),不適應近代戰(zhàn)爭,不少將帥貪生怕死,臨陣脫逃,有的甚至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眾,擔心人民群眾動員起來會危及自身統(tǒng)治,所以不敢發(fā)動和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社會制度的腐敗,成為近代中國反侵略戰(zhàn)爭屢遭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近代中國經濟技術和作戰(zhàn)能力的落后是反侵略戰(zhàn)爭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以鴉片戰(zhàn)爭為例,當時的英國已經歷過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生產力獲得突飛猛進的發(fā)展,而中國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經濟水平上。經濟技的落后直接造成武器裝備的落后,軍隊指揮員不了解近代軍事戰(zhàn)術,從而造成軍隊素質和戰(zhàn)斗力的低下。
經濟技術落后是反侵略戰(zhàn)爭失敗的重要原因,并不意味著經濟技術落后的中國就不應當進行反侵略戰(zhàn)爭或在戰(zhàn)爭中一定打敗仗。當時的中國,不僅武器裝備等很落后,而且反動統(tǒng)治階級實行錯誤的方針、政策,并壓制對人民群眾的動員。這樣,中國的反侵略戰(zhàn)爭一再遭到失敗,才成辦不可避免的了。

????5.怎樣認識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社會性質及其基本特征?
????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而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但必須認識到,兩大主要矛盾發(fā)展是不平衡的。當列強發(fā)動大規(guī)模侵華戰(zhàn)爭時,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則處于次要和服從的地位而當列強改變侵華手段與方式,使用經濟、政治而非軍事的手段和以間接的“以華治華”而非直接的殖民統(tǒng)治的方式時,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最突出當國內的革命戰(zhàn)爭對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脅時,則兩個主要矛盾重合為一,帝國主義與封建階級為一方,人民大眾為一方,成為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近代社會的發(fā)展和演變,是這兩對基本矛盾互相交織和交替作用的結果。
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國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大國,鴉片戰(zhàn)爭后,由于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中國社會性質開始發(fā)生重大變化,逐漸演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國資本主義的侵人,使本來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的中國,淪為表面上獨立、實際上受帝國主義列強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國家;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對中國原有的延續(xù)了幾千年的封建經濟結構起了很大的解體作用,資本主義在中國有了初步的發(fā)展,但同時封建地租剝削與買辦資本,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相結合,仍然在社會經濟中占據顯著的優(yōu)勢。中國由一個全的封建社會變成有了一定程度資本主義成分的半封建社會。
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態(tài),是一個特殊的過渡性的社會形杰它的主要特征,教材已作了概括,其中第一、二條指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統(tǒng)治其與中國封建勢力結合并把其作為自己的統(tǒng)治基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政治特征:第三、四條指明封建經濟已經解體但仍占統(tǒng)治地位、民族資本主義經產生但發(fā)展緩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經濟特征:第五、六條說明中國社發(fā)展不平衡、廣大人民極端貧國和毫無政治權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特征。
????6.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系?
????近代中國的時代特點以及常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眾的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人民始終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在兩大歷史任務中,首先必須完成的歷史任務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對外國列強的侵略,擺脫封建專制的統(tǒng)治。這個歷史任務決定了五代中國革命既是反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變民族壓迫和人民受剝削的狀況,必須首先進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解決上層建筑和生產關系問題,才能為進行大規(guī)模的經濟建設創(chuàng)造前提與基礎,為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開辟道路,才能使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略成為可能。歷史表明,近代中國社會的兩大歷史任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lián)系的。前一個任務為后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chuàng)造必要的前提:后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與必然要求。

7.如何認識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的意義和失敢的原因、教訓?
????意義:(1)太平天國起義沉重打擊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動搖了清王朝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加速了清王朝的衰敗過程;(2)太平天國起義還有力地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給侵略者應有的教訓;(3)太平天國是中國舊式農民戰(zhàn)爭的最高峰,有同于以往農民戰(zhàn)爭的新的歷史特點;(4)太平天國起義沖擊了孔子和儒家典的正統(tǒng)權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統(tǒng)治的精神支柱;(5)在19世紀中的亞洲民族解放運動中,太平天國起義和其他亞洲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匯合在一起,沖擊了西方殖民主義者在亞洲的統(tǒng)治
????失敗原因:從主觀方面看,一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他們無法從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確的政治綱領和社會改革方案,未能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自身腐敗象的滋長,也未能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從而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向心和戰(zhàn)斗力。二是戰(zhàn)略上的失誤。太平軍偏師北伐,孤軍深入,分散了兵力。三是在太平天國后期,拜上帝教的思想理論給太平天國起義帶來了危害。從客觀方面看,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聯(lián)合鎮(zhèn)壓太平天國。
教訓:太平天國起義及其失敗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由于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農民階級不能擔負起領導反帝反封建斗爭取得勝利的重任。單純的農民戰(zhàn)爭也不可能完成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
8.如何認識洋務運動的性質和失敗的原因、教訓?
????性質:洋務運動是清朝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中的洋務派為了維護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而實行的一場自救改革運動,既有進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失敗原因:(1)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洋務派企圖在不改變中國固有的制度與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產技術為手段,來達到維護和鞏固中國封建統(tǒng)治的目的,這就嚴重限制了洋務運動的發(fā)展。(2)洋務運動對西方列強具有依賴性。西方列強依據種種特權,從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加緊對中國的侵略和控制,它們并不希望中國直正富強起來,而洋務派官員卻一再主張對外“和”,其所辦企業(yè)多仰賴外國,企圖以此來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無異于與虎謀皮。(3)洋務企業(yè)管理具有院朽性。洋務企業(yè)雖然具有一定的資本主義性質,但其管理基本上仍是封建每門門式的,企業(yè)內部充斥著營私舞弊、貪污中飽、揮霍浪費等腐敗現(xiàn)象
????教訓:洋務運動是中國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務運動的失敗說明,在不觸動封建專制統(tǒng)治、沒有擺脫外國資本一帝國主義的侵略與控制的前提下,試圖通過局部的枝節(jié)改革發(fā)展本國資本主義,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9.如何認識戊戍維新運動的意義和失敗的原因、教訓。
????意義:(1)戊戌維新運動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維新派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高舉教亡圖存的旗幟,要求通過變法,發(fā)展資本主義,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維新派的政治實踐和思想理論,不僅貫穿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且推動了中華民族的覺醒。(2)戊戍維新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改革運動。維新派鼓吹民權,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并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這些措施雖然未能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制度。3)戊成維新運動也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在維新運動期間,維新派通過組織學會、創(chuàng)辦報刊、翻譯西書、開辦學堂,大力傳播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宣傳自由平等、社會進化觀念,批判封建君權和封建綱常倫理,開闊了人們的視野,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在維新派的推動下,形成了廣泛的文化革新運動,而且維新派在改革社會風習方面也做了許多工作。
????失敗原因:(1)客觀上,維新派的勢力非常弱小,將希望寄托在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反對變法的守舊勢力卻相當強大,新舊力量對比的懸殊預示著這場運動如履薄冰,難以取勝。(2)主觀上,維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也是這場運動失敗的重要原因,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義。他們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經濟上,雖然要求發(fā)展民族資本主義,卻未觸及封建主義的經濟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第二,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他們雖然大聲疾呼救亡圖存,卻又幻想西方列強能幫助自己變法維新,結果卻是處處碰壁。第三,懼怕人民群眾。維新派的活動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識分子的小圈子。他們不但脫離人民群眾,而且懼怕甚至仇視人民群眾,因此,運動未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
????教訓:戊戍維新運動的失敗,不但暴露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同時也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企圖通過統(tǒng)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富強,就必須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lián)合統(tǒng)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而“戊戍六君子”的鮮血也促使一部分人放棄改良主張,開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10 .如何認識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
????首先,戊戌維新運動是“訴求制度文明的政治變革”,是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拿出的又一個救國方案案其次,戊戍維新運動是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救亡”是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的客觀需求,“圖存”是中華民族進一步覺醒的集中體現(xiàn)。維新派甘愿為“救亡圖存”的事業(yè)而獻身。再次,戊戌維新運動是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啟蒙運動。雖然戊戍維新運動以失敗告終,探索者的吶喊和血淚也已濃縮為塵封在典籍中的歷史文字。但探索者的精神不朽,其探索精神超時空的程放,讓們懂得,其實歷史離我們很近,這或許也就是“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的道理所在。

????11.革命派在與改良派論戰(zhàn)中是如何論述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進步性的?
????同盟會成立后,保皇派極度恐慌,大肆誕毀革命。1905-1907年革命派與保皇派之間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論戰(zhàn)。革命派在論戰(zhàn)中論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進步性。首先,清政府已是帝國主義的“腐犬”,因此愛國必須革命。只通過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禍”,獲得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其次,進行革命,固然會有領牲,但只有革命,才能擺脫清政府所帶給人民的痛苦,革命是“就事救療治社會的良藥。再次,革命的目的是為眾生謀幸福,革命本身正是為了建設,所以革命雖有犧牲,但必將帶來歷史的進步。
????12.為什么說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國的歷史性巨大變化?
????辛亥革命前,統(tǒng)治中國的是腐朽的清王朝,是持續(xù)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辛亥革命后,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建立了中華民國,確立資產階級的共和政體。盡管這種政體后來名存實亡,但這畢竟引起了近代中國的歷史性巨大變化:(1)推翻了封建勢力的政治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統(tǒng)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使中國反動統(tǒng)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2)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3)給人們帶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4)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fā)生了新的積極變化。
????13.辛亥革命為什么會失敗?它的失敗說明了什么?
????辛亥革命的失敗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原因。主觀原因是資產階級的軟性和妥協(xié)性,客觀原因是中外反動勢力的聯(lián)合絞殺。其中,主觀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體現(xiàn)在:(1)領導辛亥革命的民族資產階級是一個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十分軟弱的階級。所以,盡管其因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但在革命斗爭中,卻時常表現(xiàn)出明顯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他們沒有也不可能提出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2)敢不敢放手發(fā)動廣大工農群眾,特別是發(fā)動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農民,是中國革命成敗的關鍵之一。武昌起義前,資產階級革命派發(fā)動和組織群眾的工作,只限于會黨和新軍這個狹小的范圍,而沒有深入到廣大農民、手工業(yè)者中去。武昌起義后,革命形勢日益高漲,面對農民的反帝反封建斗爭,資產階級革命派此時卻站到了農民的對立面,他們解散農民武裝,制止農民斗爭。因此,他們在反對國內外反動勢力的爭中,得不到農民群眾的支持,使自己陷于孤立無援的境地,革命失敗也就是必然的了。(3)辛亥革命缺乏一個組織嚴密、堅強有力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作為辛亥革命的領導力量,同盟會未能勝任其歷史使命。辛亥革命的失敗表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沒有能夠救中國,先進的中國人需要進行新的探索,為中國謀求新的出路。

????14.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在什么時代條件下和國際環(huán)境中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這對中國革命事業(yè)帶來了哪些影響?
????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發(fā)生的時代條件和國際環(huán)境包括:(1)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從自由資本主義進人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2)帝國主義列強的爭奪發(f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果歐洲大國走向衰落,美國和日本崛起;(3)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俄國爆發(fā)社會主義革命,給世界人民的解放事業(yè)開辟了一條新道路;(4)在蘇領導下,共產國際成立,積極開展世界各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爭取自身解放的斗爭:(5)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在帝國主義壓迫下和共產國際幫助下日益覺醒。
????這些時代條件和國際環(huán)境對中國革命的影響:(l)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從自由資本主義進人帝國主義階段,中國所受到的壓迫和剝削比之過去更為嚴重,被瓜分的危險日益加深;(2)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造成美國和日本崛起,美國和日本,尤其是日本侵略勢力日益成為中國民族利益的最大威驗:(3)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后,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新革命道路;(4)共產國際成立后,立即幫助中國的先進分子創(chuàng)建共產黨,并與中國原有革命力量合作發(fā)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話動:(5)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并與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匯合在一起,成為“參與決定世界命運”的重要力量。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fā)頻,同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碰發(fā)和勝利后的勢密切相關:(ll929-1933年資本主又世界全面性的經濟危機激化了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的各種矛盾,激化了帝國主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之間的矛,同時也激化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結果導致了國際格局的重大變化,德,,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率先發(fā)動野蠻的侵略故爭。中國人民首先投人到這場反法西斯故爭中去,并與反法西斯的蘇聯(lián)以及包括英美在內的西方民主國家聯(lián)奮斗,終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故爭的勝利。在反對侵略的故爭中,大數(shù)被壓民族得到解放,中國人民與世界被壓邊地區(qū)的人民一樣進一步覺,越來越成為國主義難以左右的一支強大革命力是。(2)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后,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與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矛盾失銳化,國民黨在美國支持下發(fā)鎮(zhèn)壓人民革命的內成,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堅決打敗了以美國為靠山的國民黨政權,取得除臺灣以外的全國革命勝利。
????15.為什么說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作為對象?

????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是長期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這在此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統(tǒng)治時期不僅沒有改變,而且進一步加深。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以它們?yōu)閷ο?/span>。
????(1)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以反對帝國主義、打破外國壟斷資本的控制作首要任務。因為帝國主義勢力一直以各種形式維護和強化其在中國的特權,破壞中國的主權,損害中國人民的尊嚴;帝國主義通過在中國尋找代理人,使中國長期陷于軍閥混戰(zhàn),社會秩序嚴重混亂;帝國主義利用各種不平等條約和公然的掠奪,壟斷中國的經濟命脈,扼殺中國民族經濟;世界性經濟危機發(fā)生后,日本國主義甚至野蠻發(fā)動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掠搶無惡不作,中國人民遭到空前蹂躪;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美國又妄圖取代日本的地位繼續(xù)控制中國。

???(2)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反對封建主義、進行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因為中國要實現(xiàn)民族和人民的解放,必須將占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農民解救出來,而農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土地。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把土地出租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借以剝削農民的封建制度,是兩千多年來主導性的經濟制度,也是農民生活始終貧困的根源。與此同時、由于農業(yè)生產力的低下,農村無法為中國工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糧、輕工業(yè)原料、工業(yè)品市場等條件,從根本上嚴重限制了中國工業(yè)的發(fā)展。

???(3)新民主主義革命還必須反對官僚資本主義。1927年國民黨建立全國政權后,與國家政權結合,并依附于外國壟斷資本的官僚買辦資本急劇膨脹起來,成為這個政權的經濟基礎。與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資本不同,中國的官僚資本主義不是建立在一般民族資本主義充分發(fā)展基礎上的,而是作為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聯(lián)姻的怪胎出現(xiàn)的,它不僅殘醋掠奪工農勞動群眾,也極大地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成長。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外國資本的壓迫、官僚資本的排擠、封建生產關系的束縛和軍閥官僚政府的壓榨下,始終十分弱小,無法成為建立民族國家的基礎。所以,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中國人民的解放,必須堅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

16.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三種建國方案、兩個中國之命運?為什么中國共產黨的建國方案最終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

???(1)近代中國逐步形成三種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階級和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1927年后形成為官僚資產階級;二是民族資產階級;三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它們分別提出三種建國方案:代表地主階級、買辦性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實行軍事獨裁統(tǒng)治的建國方案;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利益的西方式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代表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利送的人民共和國方案。

????(2)由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軟弱,以及其代言人的脫離群眾,自由主義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雖然是進步的,卻不具有現(xiàn)實性,中國人民現(xiàn)實的選擇只是另外兩個,其前途,或者是繼續(x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或者是創(chuàng)建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

???(3)代表地主階級、買辦性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實行軍事獨裁統(tǒng)治的建國方案違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中國人民的唾棄,人民用行動否定了主張這種國家前途的國民黨政權:而中國共產黨所主張的新民主主義路線卻逐步獲得了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乃至民族資產階級及其政治代表的擁護,成為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共同選擇。??????

????17.中國先進分子為什么和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旗機?

????中國先進分子選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旗織,走上馬克思主義指引的道路,是他們經過長期的、艱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結果。

????第一,新文化運動正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矛盾已 比較充分地暴露出來,先進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傳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時,就已經開始對它有所懷疑和保留。

????第二,先進分子在民主科學思想傳播中經常道遇挫折,聯(lián)想到過去中國人學習西方的各種努力展遭失敗的事實,他們對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的可行性產生了極大的疑問。

????第三,十月革命的推動。十月革命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世界性的歷史事件,改變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使先進分子從中看到了民放解放的新希望: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也可以用社會主義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蘇俄號召反對帝國主義,并以新的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中國,贏得了先進分子的好感,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思思在中國的傳播;十月革命中,俄國工人、農民和主兵群眾的廣泛發(fā)動并由此贏得勝利的事實,給予中國先進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啟示,推動他們去研究這個革命所遵循的主義。

????第四,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顯示了比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更加強大的力量,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運用于中國革命的前景產生了極大的希望。這樣,后來的新文化運動就分成了兩股潮流,一部分人沿著資產階級的道路繼續(xù)走下去,一部分人則接受馬克思主義,并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對新文化運動的科學和民主精神加以改造。率先舉起馬克思主義大旗的是李大釗,他在五四運動前就已經從民主主義者轉變?yōu)楣伯a主義者。五四運動后,陳獨秀、毛澤東、董必武等更多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

??????18.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中國共產黨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第一,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從此不斷向前發(fā)展,由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

????第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以

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制定了正確的革命綱領和斗爭策略,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

????第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溝通了中國革命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之間的聯(lián)系,為中國革命獲得廣泛的國際援助和避免走資本主義道路提供了客觀可能性。

????19.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呈現(xiàn)了哪些新面貌?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立即投身于中國革命的洪流中,使中國革命呈現(xiàn)出新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出了明確的斗爭目標。

????第二,發(fā)動工農群眾開展革命斗爭,在中國掀起了第一個工人運動的高溯同時,中國共產黨也開始從事發(fā)動農民的工作,農民運動蓬勃發(fā)展。

????第三,實行國共合作,并在合作中發(fā)揮主導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軍閥統(tǒng)治。

????20.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在革命實踐中探索和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的?
????國共合作的國民革命軍取得北伐節(jié)節(jié)勝利后,國民黨占統(tǒng)治地位的右派勢力開始“分共”,并通過繼續(xù)北伐建立起對全國的統(tǒng)治。國民黨所實行的是代表地主階級、買辦性大資產階級利益的一黨專政和軍事獨成體制,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依然。在嚴酷鎮(zhèn)壓共產黨人的白色恐怖形勢下,中國革命轉人低潮但是中國共產黨人沒有屈服,1927年8月7日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以武裝革命反抗武裝的反革命。南昌起義、湘籟邊界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相繼發(fā)動。在城市起義相繼失敗、農村起義卻逐漸邁向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地的情況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漸探索出以農村工作為重點,到農村去發(fā)動農民,進行土地革命,開展武裝斗爭,建設根據地的路線,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革命新道路。
????毛澤東不僅在秋收起義的實踐中首先把革命的進攻方向指向了農村,而且從理論上闡明了武裝斗爭的極端重要性和農村應當成為黨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早在1928年10月和11月,毛澤東就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文章,明確地指出,以農業(yè)為主要經濟的中國革命,以軍事發(fā)展暴動,是一種特征;同時,他還科學地闡述了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裝斗爭與根據地建設這三者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強調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是共產黨和割據地方的工農群眾必須具備的一個重要思想。1930年1月,毛澤東進一步指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qū)域的建立與發(fā)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并且無義地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同當時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lián)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作堅決斗爭,科學地概括了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和根據地斗爭經驗,系統(tǒng)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奪取政權的理論,標志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隨著革命新道路的開辟,中國革命開始走向復興。紅軍的力量在壯大,根據地遍及大江南北。紅軍游擊戰(zhàn)爭實際上已經成為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農村革命根據地成為積蓄和鍛煉革命力量的主要戰(zhàn)略陣地。其中,毛澤東和朱德領導的紅軍第一方面軍和中央革命根據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21.20世紀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國共產黨內為什么連續(xù)出現(xiàn)“左”傾錯誤?
????這一時期黨內連續(xù)出現(xiàn)“左”傾錯誤,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絕不是偶然的,有著深刻的政治根源和社會歷史根源。
????第一,社會原因。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共產黨是在小資產階級包圍之中,并且,黨內小資產階級出身的黨員也占著很大的比重。小資產階級表現(xiàn)為觀察問題時的主觀性和片面性,黨內出現(xiàn)只重書本知識不注重實際的教條主義,和只重感性知識而輕視理論的經驗主義。因此,這些思想比較容易反映到黨內來,影響黨的思想和路線、政策。
????第二,主觀原因。那時,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準備不足,理論素養(yǎng)不高,實踐經驗也很缺乏,對于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guī)律不了解,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沒有統(tǒng)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全面地、正確地結合起來。
????第三,共產國際的錯誤影響和瞎指揮?!白蟆皟A教條主義披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外衣,掛著“國際路線”的招牌,并且得到共產國際的支持,具有很強的欺騙性。
第四,八七會議以后,黨內一直存在著濃厚的“左”傾情緒始終沒有得到認真的清理。
????22.中國共產黨是如何總結歷史經驗、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
????土地革命時期,黨內連續(xù)發(fā)生“左”傾錯誤,給中國革命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危害。這些錯誤的發(fā)生,主要是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沒有統(tǒng)一的理解而產生的。正因如此,毛澤東強調,為了糾正錯誤,必須端正思想路線,實行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歷來重視總結經驗,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早在1929年12月召開的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上,他就把思想的建設的首位。不久,他又提出反對本本主義。長征勝利結束后,毛澤東、中共中央用大量的精力總結歷史經驗,加強共產黨自身的思想理論建設。
????1935年12月,毛澤東在瓦窯堡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闡明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新政策,批判了黨內的關門主義和對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統(tǒng)地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問題。
????1936年12月,毛澤東寫了《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總結土地革命戰(zhàn)爭中黨內在軍事問題上的大爭論,系統(tǒng)地說明了有關中國革命戰(zhàn)爭戰(zhàn)略方面的試問題。
????1937年夏,毛澤東寫了《實踐論》、《矛盾論》,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高度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經驗,揭露和批評黨內的主觀主義尤其是教條主錯誤,深入論證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科學地闡明了明了黨的思想路線。

????23.為什么說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第一,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wèi)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第二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組織上的進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正是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第三,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谷諔?zhàn)爭使中國人民空前團結起來,使中華民。煥發(fā)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第四,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對世界各底同人民奪取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yè)產生了巨大影響。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歷史的光輝一頁。
????24.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中流砥柱?
???(1)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促成、維護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最大限度地動員全國軍民共同抗戰(zhàn),成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組織者和鼓舞者。

???(2)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了毛澤東思想,制定、實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戰(zhàn)策略和方針,提出了持久抗戰(zhàn)的戰(zhàn)略思想,對抗日戰(zhàn)爭勝利發(fā)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中國共產黨通過游擊戰(zhàn)開辟敵后戰(zhàn)場,建立抗日根據地,牽制和消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減輕了正面戰(zhàn)場的壓力,也為抗日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反攻準備了。
???(4)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最富于獻身精神的愛國主義、不怕流血犧牲的模范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奪取抗戰(zhàn)勝利的民族先鋒。
????25.怎樣評價國民黨政府在抗日戰(zhàn)爭中執(zhí)行的路線和正面戰(zhàn)場的地位與作用?
???(1)國民黨政府執(zhí)行的是片面抗戰(zhàn)路線,不敢放手發(fā)動和武裝民眾,實行單純的政府和正規(guī)軍的抗戰(zhàn);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沒有采取積極防御的方針,而是進行單純的陣地防御戰(zhàn)。這是由國民黨政府的階級本質和階級利益所決定的,不僅使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節(jié)節(jié)失利,而且危害群眾利益,不得人心,使國民黨政府孤立于人民群眾之外。
???(2)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zhàn)場在抗戰(zhàn)各階段中表現(xiàn)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戰(zhàn)初期的戰(zhàn)略防御階段,國民黨政府積極抗戰(zhàn),正面戰(zhàn)場對抗戰(zhàn)的堅持起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實行片面抗戰(zhàn)路線,也遭受了巨大損失;特別是進入戰(zhàn)略相持階段后,國民黨一面消極抗戰(zhàn),一面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其在抗戰(zhàn)中的地和作用明顯下降。在戰(zhàn)略反攻階段,國民黨雖然堅持抗戰(zhàn),但重點在準備搶奪損戰(zhàn)勝利果實,對奪取抗戰(zhàn)最后勝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26.為什么說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是弱國戰(zhàn)勝強國的范例?其基本經驗是
???(1)從實力對比看,抗日戰(zhàn)爭是弱國對強國的戰(zhàn)爭。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綜合實力都很落后,是弱國。而日本是世界一等強國,軍事、經濟實力和政治組織力量都很強大。
???(2)從戰(zhàn)略對比來看,抗日戰(zhàn)爭是大國對小國的戰(zhàn)爭。中國雖弱,但很大,地域廣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兵源和物資補給充足,能長久堅持抗戰(zhàn)。日本雖強,但很小,且是深入中國的廣闊領土,使得其人力、軍力、財力、物力均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zhàn)爭。
???(3)從戰(zhàn)爭性質看,抗日戰(zhàn)爭是中國抵御日本侵略的正義戰(zhàn)爭。中國是正又的,進步的,得道多助,會得到廣泛的國際援助。而日本是非正義的,野蠻的,失道寡助。
???(4)從戰(zhàn)爭的結果看,抗日戰(zhàn)爭取得了勝利。從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中國軍民經過14年抗戰(zhàn),以3500多萬人的傷亡和5000多億美元的損失,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捍衛(wèi)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復為
基本經驗:
???(1)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是中國人民戰(zhàn)勝一切艱難國苦、實現(xiàn)奮斗目標的力量源泉。沒有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就沒有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2)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抗日戰(zhàn)爭得以堅持和勝利的重要思想。
???(3)提高綜合國力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證。一個國家只有首先自強,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4)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zhàn)爭,同時又決不懼怕戰(zhàn)爭。
???(5)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華民族才能捍衛(wèi)自己的生存和發(fā)展的權利,才能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27.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民黨政府為什么會陷全民的包圍中并迅速走向崩潰?
???(1)國民黨政府實行專制獨裁統(tǒng)治,官員們貪污腐化,大發(fā)國難財,在抗戰(zhàn)后期就已嚴重喪失人心??箲?zhàn)勝利之際,國民黨政府所派官員把淪陷區(qū)的接收變成了“劫收”,大發(fā)勝利財,使人心進一步喪失。
???(2)國民黨政府在抗戰(zhàn)勝利后違背全國人民迫切要求休養(yǎng)生息、和平建國的意愿,執(zhí)行反人民的內戰(zhàn)政策。為了籌措內戰(zhàn)經費,向人民征收各種捐稅,無限制地發(fā)行紙幣,導致惡性通貨膨脹,工農業(yè)生產嚴重萎縮,把全國人民置于了饑餓和死亡的界線上。
???(3)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政府在抗戰(zhàn)勝利后,拒絕全國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仍然繼續(xù)并加強獨裁統(tǒng)治。
因此,國民黨政府把自己置于了人民的對立面,喪失了人心,激起了全國民的反抗,從而陷入了全民的包圍之中,并迅速走向崩激。
????28.如何認識民主黨派的歷史作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xié)商的格局是怎樣形成的?
???(1)各民主黨派雖然政綱不盡相同,但都主張愛國、反對賣國,主張民主、反對獨裁。在抗戰(zhàn)中,對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特別是文化侵略,對國統(tǒng)區(qū)抗日民主運動的發(fā)展都起了積極作用。抗戰(zhàn)勝利后,民主黨派作為“第三方面”,主要與共產黨一起,反對國民黨的內戰(zhàn)、獨裁政策,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號。雖然有些黨派后來跟著國民黨走,但民盟等大多數(shù)民主黨派人士是反對國民黨一黨獨裁的,并與共產黨一起為和平、民主、自由而斗爭,還積極參加和支持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愛國民主運動,有力地支援了第二條戰(zhàn)線的斗爭。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同意接受共產黨領導,參加人民政協(xié),為新中國的成立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2)各民主黨派成立時,中國共產黨就與它們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關系,并在斗爭實踐中逐步發(fā)展了這種合作關系。在共同反對國民黨獨裁統(tǒng)治的斗爭中,中國共產黨不僅鼓勵、支持各民主黨派的斗爭,而且對它們某些不妥的意見提出批評,誠懇地幫助它們進步,這使得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關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斷發(fā)展、完善。
???(3)國民黨政府堅持一黨獨裁,迫害民主黨派進步人士,使得民主黨派逐步轉移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立場上,特別是1948年1月民盟公開表示與共產黨攜手合作,1949年1月22日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發(fā)表《對時局的意見》,表示愿意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國。
???(4)中國共產黨也邀請各民主黨派“積極參政,共同建設新中國”,1949年9月,各民主黨派積極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這標志著各民主黨派正式接受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人民共和國,確認了社會主義的正確性。各民主黨派也在野黨變成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參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xié)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在此基礎上區(qū)的?也基本形成。
????29.為什么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基本經驗是什么?
???(1)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和全國人民的利益。
???(2)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它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切工作的指針,它制定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符合國人民利益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為中國人民的斗爭指明了正確方向。
???(3)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過程中始終英勇地站在斗爭的最前線。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28年的革命斗爭歲月里,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有無數(shù)共產黨人壯烈犧牲,有許多共產黨的卓越領導人和杰出將領獻出了生命。他們以自己的行動和生命證明了中國共產黨是最有遠見,最富于犧牲精神,又最能體察民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
???(4)“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體驗所確認的客觀真理,是被中國近代歷史所證明了的。
????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基本經驗:

???(1)建立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2)堅持革命的武裝斗爭:(3)加強共產黨自身建設;(4)必須與國際革命和進步力量團結一致:(5)所有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復習題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新河县| 措美县| 温泉县| 清苑县| 宁乡县| 鄯善县| 宜黄县| 台州市| 沅陵县| 山西省| 禹城市| 乐都县| 鹤岗市| 宜城市| 镇康县| 务川| 东乌珠穆沁旗| 金华市| 嘉禾县| 札达县| 天祝| 襄汾县| 蚌埠市| 义马市| 澄迈县| 加查县| 北海市| 丹棱县| 广安市| 吕梁市| 文昌市| 滦平县| 华池县| 林芝县| 开原市| 社会| 施秉县| 慈利县| 东台市| 乌鲁木齐县| 潞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