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楊家將:大破拐子馬,掌控禁軍二十年,深得趙構(gòu)信任
北宋時期,楊家將活躍在歷史的舞臺上,為宋朝立下赫赫戰(zhàn)功。到了南宋時期,又出現(xiàn)了新的“楊家將”,他們祖孫三代全都投入抗金戰(zhàn)爭之中,他們同樣立下了不少戰(zhàn)功,大破金朝的拐子馬,甚至有人還戰(zhàn)死沙場!不過,對于南宋的“楊家將”,人們可能知之甚少,那么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武將世家呢?
南宋的“楊家將”是代州崞縣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原平縣。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的楊家將與北宋的楊家將沒有直接的血緣關(guān)系。南宋楊家將的第一代人物是楊宗閔,他在宋神宗年間通過武舉,成為北宋的一名軍官,之后一直在邊地任職。宋徽宗年間,楊宗閔參加對西夏的作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擔任永興府兵馬副總管。

1127年十二月,金朝軍隊大舉入侵,包圍了永興府。楊宗閔拒絕逃跑,決定誓死守城,“我結(jié)發(fā)從戎,蒙國厚恩,行年六十有七,唯有死耳,他非所知。”到了第二年,經(jīng)過一番苦戰(zhàn)后,永興府終因寡不敵眾、外援斷絕而被攻破,楊宗閔血戰(zhàn)陣亡。楊宗閔的兒子楊震擔任知麟州建寧砦,之后也在與金朝交戰(zhàn)過程中戰(zhàn)死沙場。
好在楊家還有第三代,也就是楊宗閔的孫子、楊震的兒子,此人名叫楊沂中。由于出身武將世家,所以楊沂中勇力過人,“學孫、吳法,善射騎”。北宋末年,楊沂中因戰(zhàn)功已經(jīng)做到忠翊郎,后來隸屬于張俊麾下,并得到了宋高宗趙構(gòu)的召見。楊沂中對宋高宗忠心耿耿,“晝夜扈衛(wèi)寢幄,不頃刻去側(cè)”,因此得到了皇帝的信任。

1132年,宋高宗下旨,讓楊沂中擔任神武中軍統(tǒng)制,負責管理禁軍。當時,宋高宗身邊的禁軍只有五千人,其中一半是老弱病殘,楊沂中到任后積極整頓軍政,禁軍逐漸恢復實力。1136年,偽齊派出大軍南下,劉猊率領十萬人直撲淮西地區(qū)。楊沂中率領一萬人北上,結(jié)果在藕塘遭遇,“賊據(jù)山列陣,矢下如雨”。
危急時刻,楊沂中首先發(fā)起了攻擊,“且使統(tǒng)制吳錫以勁騎五千突其陣”。在偽齊軍隊陣形混亂之際,楊沂中“鼓大軍乘之,自以精騎沖其肋”,嚇得劉猊倉皇而逃。楊沂中“躍馬叱之”,偽齊的萬余軍隊全部投降,南宋取得了藕塘之戰(zhàn)的勝利。1141年,金兀術(shù)親率大軍南下,準備向南宋雪恥,楊沂中率領三萬禁軍北上迎戰(zhàn)。

金朝大軍來勢洶洶,雙方在柘皋遭遇,“以拐子馬翼進”。楊沂中指出對付拐子馬的方法,“敵恃弓矢,吾有以屈之”。雙方在交戰(zhàn)之際,楊沂中“使萬人操長斧,如墻而進,諸軍鼓噪奮擊,金人大敗,退屯紫金山”。這場柘皋之戰(zhàn),南宋“失將士九百人,金人死者以萬計”。1142年,宋高宗賜名為楊存中。
在南宋所有的武將中,楊沂中最得宋高宗的信任,“在殿嚴凡二十五載,權(quán)寵日盛”。1161年,楊沂中又得到了新的封賞,“罷為太傅、醴泉觀使,進封同安郡王,賜玉帶,朝朔望”。楊沂中一生“大小二百余戰(zhàn),身被五十余創(chuàng)”,宋孝宗也對他非常信任,“常呼郡王而不名”。1166年,65歲的楊存中病死。宋高宗聞訊后,流下了眼淚,“賻錢十萬”。
參考資料:1.《宋史》;2.《三朝北盟會編》;3.《建炎以來系年要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