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道窄門一定要過去(二)教育的另一重意義,降低“社會共識”的成本
教育,還有一種意義就是降低社會共識成本正經(jīng)知識越多的兩個人坐在一起,對有分歧的問題啊,一頓討論就不需要為一些基礎(chǔ)性的東西重新解釋,比如,你和人聊雪中悍刀行,你如果沒有看過這書呢,你就沒法聊,再比如你從來沒有用過matlap很多功能呢,你都沒法想象那些搞科研的也沒法跟你聊知識層次接近的人更容易達成共識
而且隨著知識水平的提高,人的腦子越清楚,越是可以被說服的有事兒,雙方一討論有道理的那一方勝出,而不是胡攪蠻纏,互相聽不懂對方在說什么達成共識的目的不是為了聊天聊得爽,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協(xié)作開展大型項目最大的問題就是溝通成本,因為里面幾乎所有人都得不斷的磨合對一個目標形成共識,不然沒法開展工作,而教育,很多時候就是給大家提供一種共同的知識底層讓你的大腦呢,有條理有基礎(chǔ),對一些基本原理有認同這時候。還談得上協(xié)作,解決問題,創(chuàng)新什么的
如果基本觀念都不認同我就不知道能創(chuàng)新出什么來了,現(xiàn)代社會效率大大提升就有義務(wù)教育直接否定了很多偽科學(xué)的功勞,讀過書的人把萬有引力進化熱力學(xué)第二定律當成了常識了,大家沒有必要再去糾結(jié)這些基本原則對不對,可以直接在這些原則之上去解決問題,就好像你平時用電腦很少關(guān)心操作系統(tǒng),怎么運行一樣,更不去關(guān)心底層驅(qū)動是怎么運行的教育呢,就是給大家都裝了這樣一個操作系統(tǒng)
比如大家討論建一棟大樓的時候商量的都是地基夠不夠玩啊,有沒有人會買啊,你突然冒出一句,呃,咱們蓋樓會不會驚動山神,這就沒法討論了人家只能是把你踢出去繼續(xù)開會,因為你跟其他人的知識地層不一樣,跟你溝通啊,純粹是浪費時間,說到這里就得解釋博士跟普通人差距在哪兒了差距啊,并不是知識量,盡管知識量本身差距很大
所以重要的一點是研究的習(xí)慣,碰上一個問題,普通人可能上百度查一下就完事兒了,了解個梗概,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那就滿足了,如果碰上稍微復(fù)雜點的問題,普通人想不出來或者找不到解決辦法也就束手無策了,但是受過系統(tǒng)訓(xùn)練的博士們更加習(xí)慣用多種方式去深入地把一個問題研究透查期刊論文查英文資料,總之要把問題徹底查清楚正常人一方面沒有博士們那種習(xí)慣了研究問題的心里也沒那么強大的深入研究問題的工具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