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和細膩之聲堪稱一絕,尊寶C93音響體驗

說起尊寶,國內(nèi)不少燒友會覺得尊寶現(xiàn)在還是做AV音響比較拿手,當然也不怪燒友挑剔了,尊寶這幾年確實一直在發(fā)力AV音響。
其實這也是個市場消費趨勢,無源系統(tǒng)現(xiàn)在真的不怎么吃香了,但凡想要繼續(xù)保持競爭力的品牌都得有著敏銳的市場嗅覺不是?
再說尊寶,從丹麥的木匠創(chuàng)建品牌開始,也是一路披荊斬棘過來的,1968年品牌成立,到1978年就造出一百萬臺,不過十年而已。那個時代我不曾經(jīng)歷過,但是縱觀各老廠的風光歷史,你得承認活到現(xiàn)在仍然保持活力真的很難。
我不大喜歡有人總是說現(xiàn)在的聲音不好聽、現(xiàn)在的做工和以前比不得、現(xiàn)在做無線就是沒節(jié)操這些說法。
如果對市場和企業(yè)類的信息略有了解,就知道基業(yè)長青其實是最難的,尤其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品牌層出不窮,互聯(lián)網(wǎng)營銷更是大有顛覆傳統(tǒng)營銷系統(tǒng)的勢頭。

▲這款兩分頻的尊寶C93出來有幾年了,是尊寶HIFI系列最牛的曠世系列的入門級,國內(nèi)外反饋都還不錯。個人想著家里面積不大,前端也有限,就整來一套試聽試聽,350x200x259mm的箱體還是挺端莊的。都說尊寶是典型的北歐之聲,我們一起往下看。

▲儀式感的開箱還是來一張;

▲機身正面展示,罩子單獨放置的,這款C93涵蓋了尊寶波導技術、中心相位塞技術、減震高音技術和硬錐盆四大技術。配置上是一只6英寸低音單元加一只1英寸退耦高音單元,機身顏色有黑、白和我這種木質(zhì)三種。

▲低音單元展示,這里有里有兩個技術,注意看他的相位塞和錐盆都不一樣。中心相位塞和傳統(tǒng)的防塵罩大不相同,它的目的有二,其一是錐盆更輕、響應更快;其二加速音圈冷卻提升承受功率;除此之外還能防止防塵帽與錐盆粘結處形成潛在的分割震動點。

▲硬錐盆技術則是保證喇叭但愿在出現(xiàn)明顯分割振動現(xiàn)象之前就達到遠超中頻的頻率,它的剛性材料以及天然橡膠者環(huán)相配合可以防止振動被傳回振膜,工作頻率可高達4KHz。

▲高音單元上的技術則是波導技術,主要是高音單元面板的特殊形狀,目的是為了控制聲音指向性從而獲得更開放更大動態(tài),然后配合減震高音技術,讓其高頻既有大動態(tài)又不失細膩。

▲箱體面板是中密度面板加涂層,三千多的售價定位其實并不高端,但值得一提的是這箱子是Kieron Dunk親自操刀設計的,尊寶全新的曠世系列均出自此君之手,總而言之是是世界級大咖,只是內(nèi)網(wǎng)扒不到太多資料,各路大咖可提供,先謝了!

▲箱體后背展示,身型修長;

▲細節(jié)展示,嚴絲合縫哈;

▲背部蓮花頭接口展示,它的頭子有個下凹但上翹的設計,對線材插拔有保護作用。

▲單元罩子展示,外側是非常細膩的不喜纖維,里面還有一層塑料格;

▲搭配方面?zhèn)€人玩的淺,手頭僅有一套NAD的入門級CD機和功放,這一套加起來原價也不過一萬出頭,不過目前都在搞活動,尤其這款C93,原價5290,各種券用上了,到手僅2680元,活動力度夠勁。
我和不少音響發(fā)燒友有點不同的是,很多人是直接跳到音響世界,更有甚者連有源都略過了,有高人帶路,眼界自然不同。個人無錢無資源,只能一步一步從耳機開始玩起。所以這里忍不住多說一句,盡管很多人喜歡問音響聲音好還是耳機聲音好之類的問題,其實只要你聽過一次無源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壓根不屑于去討論這種問題。

▲再說尊寶C93的聽音感受,作為尊寶目前最有名的曠世系列的一份子,從價格上看其實是入門級。聽感方面, 個人學藝未精,只說個人主觀感受。
這套NAD的功放推得還是比較滿的,整體第一感覺清澈、飽滿。低頻推得還比較足,解析不是很凌厲,但是夠干凈夠利落,有點舒展,動態(tài)自然,瞬態(tài)優(yōu)秀。聆聽《鼓詩》時不管大鼓敲得多么的輕,那清晰可見的泛音也能輕易被捕捉到。當鼓聲逐漸密集、響亮時,個人坐在近3米的沙發(fā)上也能感受到耳膜的震動,這綿綿不絕的力量會讓你覺得盡管只有單一的樂器也能有韻味。
這種低頻聽《渡口》時會覺得它不是一味的強勁、厚實,恰到好處的層次感讓每一次下潛都那么飽滿干凈。換句話說,你若是喜歡強勁有力的低頻,C93或許不是你的菜(也許咱前端有限,就不說死了)。
C93低頻舒展的層次感在聽《加州旅館》時完全不會被多重樂器演奏鼓聲,更不會因為夾雜著現(xiàn)場的呼聲就顯得層次混亂,相反它的中低頻層次感非常好。
在我看來這是屬于道家風格,細節(jié)均衡,整體舒展自然,也許在還原度上沒那么極致,但入耳就是有親和力。
其中頻風格和低頻保持一致,舒展、飽滿不失力度。因為沒聽過趙鵬的原聲,不確定它的低音到底多低,醇厚感到底有厚重,在C93上他沒有那么重的低音,它的醇厚感夾雜著蓬松感,清澈、有力又不失柔和,最大的優(yōu)點是很容易聽出口型感來,細節(jié)是點到為止的,剛讓你品味到韻味就收了回去,自然感不言而喻。
人聲上柔和、流暢的音色在聽女中音、女高音時分外迷人,它的甜美和整體的舒展度是密不可分的,比聽男聲要有穿透力的多。
高頻部分大動態(tài)有著相當不錯的層次感,大概也是我不大喜歡聽交響樂,試音碟里幾首大動態(tài)給我的感覺是自然、溫和,不會有凌厲解析的壓迫感。個人第一感覺是音樂味比較濃,亮度沒有中低頻那么柔和,聽小提琴演奏會覺得較亮,鋸齒感在偏低音的時候會更明顯,毛刺控制的不錯。
至于器樂分離感、聲場不會給人過于凸出的感覺,總之不管是管弦樂還是小提琴協(xié)奏曲,它的動態(tài)很自然,瞬態(tài)出色,音色不是豐潤的那種,但不同曲子的氣氛表現(xiàn)很好。

▲整體總結部分
關于無源音響聲音好還是有源聲音好,又或是耳機更有性價比之類的話題真的不再討論了,誰爭都有理,所以關于這無源音箱值不值得買其實是有范圍限制的。
個人也看了下網(wǎng)上很多問這款C39和惠威的、達尼的相比誰值得買,我沒去細看,因為沒聽過那兩款,目測也是三款熱門機型。
C93給我的感覺就是音色柔和細膩耐聽又有親和力,動態(tài)自然,聲音整體通透舒展,聲音細節(jié)比較自然,人聲給我的好感最多,至于坊間段子低音足人聲甜高音亮之類其實在專業(yè)HIFI級音箱上都不是事,那只是個基本標準而已。
關于C93的使用場景,6寸的低音單元放書桌上問題不大,只要找到皇帝位即可;個人建議還是20平米左右的聽音空間比較有感覺。
最重要的是4490元的正常價,這會活動價到手2680元,相信已經(jīng)是歷史最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