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
窗外悅耳的蟬鳴把我從睡夢中喚醒,望著窗外明媚的陽光,懶懶地躺在床上。恍惚中,又好像回到了那遙遠的年代,少年的我曾經(jīng)幾次背著父母,偷偷地用面粉洗一點面筋去粘知了,那時候糧食是短缺的,家長不會允許你糟蹋糧食。蟬又名知了,用面筋粘知了至少有兩千年的歷史了,曹植在《蟬賦》有這樣的詞句:“持柔竿之冉冉兮,運微粘而我纏?!闭持耸俏覀冞@一代兒時最大樂趣,曹植稱這些粘知了的少年是“翩翩之狡童”,知了怎是這些 “狡童”的對手,只能束手就擒。
人們對蟬最感興趣地莫過于它的鳴聲,它的鳴叫綿長、鏗鏘嘹亮,為詩人墨客們所歌頌,詩人詠蟬來抒發(fā)高潔的情懷。自漢朝以來,以蟬為內(nèi)容的詩作多達八百余篇,駱賓王的《詠蟬》、李商隱的《蟬》以及虞世南的《蟬》,都是唐代托詠蟬以寄情的名作,被稱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
而噤若寒蟬、金蟬脫殼等這是人們常用的成語,其實有“蟬”字的成語多達幾十句,像薄如蟬翼、春蛙秋蟬、螳螂撲蟬,黃雀在后等等?!跋s衫麟帶”這也是一句成語,來自唐詩:“蟬衫麟帶壓愁香,偷得鶯簧鎖金縷”;蟬衫,是很薄的紗做的衣衫,這里的“蟬”字指的是蟬翼。蟬翼甚至可以作為描寫美女的詞句:“嬋娟兩鬢秋蟬翼”這是白居易筆下的美女鬢發(fā)像是蟬翼一樣輕盈、順滑光亮。
蟬一生要多次脫殼,最后一次是在地上完成,人們常說的“金蟬脫殼”,指的就是這最后一次蛻變。當蟬蛹的背上出現(xiàn)一條黑色的裂縫時,蛻皮的過程就開始了,蛻皮是由一種激素控制的。蟬在蛻變時,任何外力的介入,都有可能對蟬造成永久傷害,它可能再也不會飛翔藍天了。這其實含有一個哲理,強加的外力干預自然規(guī)律、干預生理進程,效果往往適得其反。舉一反三,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蛻變),家長千萬不可違背自然規(guī)律,強力干涉,否則將造成莫大遺憾?!绑霌湎s,黃雀在后”,這是一句典故,這句話也是充滿哲理,干任何事情,都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防范背后的危機,你在得到一個小利益的同時,更大的危害就在眼前。
很多昆蟲都有蛻變這一過程,像蝴蝶就是由蛹蛻變成蝴蝶,蝴蝶蛻變前與蛻變后,形態(tài)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而蟬無論是脫殼之前還是脫殼之后,蟬總是蟬,只是幼蟲變作了成蟲而已。蟬的蛻變方法獨特,幼蟲留下軀殼,成蟲以原貌從軀殼中脫穎而出,在原有基礎(chǔ)上得以延伸和保持,這就有了“金蟬脫殼”這一成語,比喻制造或利用假象脫身,或比喻事物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金蟬脫殼”還是兵法三十六計之一。由于蟬的這一蛻變特征,人們便以蟬的蛻變現(xiàn)象,比喻世間連續(xù)保持的事物,或是連貫取得的成果,遂有“蟬聯(lián)”一詞。如唐代楊炯《遂州孔子廟堂碑》:“齊九龍而闊步,一門鐘豹變之榮;襲五公而長驅(qū),四代赫蟬聯(lián)之祉。”現(xiàn)在的蟬聯(lián)多用于指在兩屆或幾屆體育比賽中保持原有的榮譽稱號,幾次連續(xù)取得同一比賽的冠軍稱為“蟬聯(lián)冠軍”。
蟬其實不過是一種體型較大的昆蟲而已,但是把人們崇尚的“德”與昆蟲聯(lián)系在一起的,則莫過于蟬了,《晉·陸云》:“頭上有緌,則其文也。含氣飲露,則其清也;黍稷不享,則其廉也。處不巢居,則其儉也;應候守常,則其信也;豈非至德之蟲哉?!崩ハx都具備文、清、廉、儉、信,可當下社會有很多不和諧現(xiàn)象如:不尊重科學文化知識;貪污腐敗,不忠于職守;養(yǎng)情婦、不知廉恥的第三者插足;不知一粥一飯來之不易,鋪張浪費;不講信用的老賴。與至德的蟬比,人類真的自慚形穢了,難道我們的現(xiàn)代人反而不如一只昆蟲?!(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古人認為蟬性高潔,《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意思是蟬雖然生于濁穢地下,脫蛻便飛上高高的樹上,沖向藍天,是出污泥而不染。蟬在中國古代象征復活和永生,蟬的幼蟲形象始見于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銅器上,從周朝后期到漢代的葬禮中,人們總把一個玉蟬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護和永生。把玉蟬佩身上則表示高潔,所以玉蟬既是生人的佩飾,也是死者的葬玉?,F(xiàn)代玉石工藝品有很多蟬的作品,現(xiàn)代人佩戴玉蟬飾品的也屢見不鮮。這不僅想起我家原來有一塊祖?zhèn)饔裣s,有嬰兒手掌大,厚度大約有10幾毫米,潔白的玉石雕刻的蟬栩栩如生,在文化大革命打、砸、搶、破四舊、抄家的瘋狂年代,父親膽小怕事,怕被紅衛(wèi)兵抄家說不清,背著我們兄弟,用斧子重重砸碎了這只美麗的玉蟬,玉石很硬,蹦碎的玉石把父親的手蹦出鮮血,我們兄弟到現(xiàn)在常常說起那只無辜的玉蟬。
其實,蟬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菏澤生活、工作的那段時光,一九六八年我機械學校畢業(yè),分配到了魯西南地區(qū)的菏澤,菏澤古稱曹州,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當?shù)亓粝潞芏喙袍E和傳說。據(jù)《史記》記載,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就是在古定陶(屬菏澤)登基稱帝;《三國演義》里呂布打了敗仗,逃往定陶。菏澤西關(guān)外有一土臺,當?shù)厝朔Q小校(音:jiao)場,傳說是唐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黃巢曾在此點將,此處也稱點將臺;黃巢的起義軍發(fā)展很快,一路勢如破竹,曾兩次占領(lǐng)長安,黃巢曾經(jīng)稱帝,史書稱假如黃巢不是在陳州耽擱滯留三個多月,在唐王室逃往巴蜀時派兵追殺,不讓唐王朝有喘息的機會,唐朝也許就此滅亡。由于貽誤戰(zhàn)機,全國?;蕜萘Υ笈e反撲,黃巢最終失敗自殺,黃巢臨死前悔恨事情辦成了卻不知隱退,是錯誤的。《新唐書》記載:“我欲討國奸臣,洗滌朝廷,事成不退,亦誤矣?!秉S巢雖然失敗了,但他留下的菊花詩至今膾炙人口:
其一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其二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黃巢的詠菊詩是以物言志,詩句充滿戰(zhàn)士情懷,像是勇猛的斗士,但令我不解的是,菏澤盛產(chǎn)牡丹,黃巢難道不喜歡牡丹而獨鐘情于菊花?菏澤的牡丹揚名天下,現(xiàn)在種植面積達上萬畝,據(jù)資料說在南宋時就有栽培記載,但興盛卻在明朝以后,唐朝時曹州可能栽培數(shù)量有限,這是不是黃巢沒用牡丹明志的原因?我在菏澤生活的二十余年里,幾乎每年都去賞牡丹,當?shù)厝朔Q“看花子”,牡丹盛開的季節(jié),我們徜徉在花的海洋。每次看花,都會想起蒲松齡《聊齋》里的牡丹仙女,不知這百花叢中哪一顆牡丹是仙女的化身,牡丹仙女是否正躲在花叢中窺探你!如此想入非非?,F(xiàn)在老了,也明白了,要是真找上了“仙女”,對一個普通人來說,恐怕絕非福音。
菏澤人很愛吃蟬蛹,當?shù)厝朔Q蟬蛹叫“爬叉”,做成美餐叫金蟬,我來菏澤后才知道這知了猴是可以吃的。菏澤屬于黃河沖積平原,土地肥沃,樹木茂盛;每年初夏爬叉出土的時節(jié),特別是雨后傍晚,人們結(jié)伴出來捉爬叉,收獲多多,或鹽津、或油煎,是當?shù)赜忻朗?。曹植在《蟬賦》有這樣的描述:“委厥體于膳夫,歸炎炭而就燔?!睆N師稱“膳夫”,“燔”就是燒烤,這是說廚師把“狡童”粘來的蟬用炭火燒烤,可見蟬作為美食也有兩千年的歷史了。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曹植的《蟬賦》里燒烤的是“狡童”粘來的成蟲蟬,而我們現(xiàn)在作為美食的是蟬蛹,很少吃成蟲蟬。我在菏澤時市場就有賣爬叉的,那時物價低,一個爬叉也就是幾分錢,現(xiàn)在聽友人說,一個爬叉已經(jīng)賣到六角錢。物是人非、時過境遷,距我去菏澤至今已經(jīng)近五十年了,常常想起捉爬叉的美好時光,菏澤實際上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不知為什么,在菏澤生活了二十四年,直到離開菏澤,我一個爬叉也沒吃過,難道冥冥之中知道我多年后要寫一篇關(guān)于蟬的文章?
蟬是可以入藥的,蟬的皮曰蟬蛻,常用于治療外感風熱,咳嗽音啞。咽喉腫痛。風疹騷癢、目赤目翳、破傷風、小兒驚癇、夜哭不止等癥,據(jù)《中國藥材學》記載,還有益精壯陽、止咳生津、保肺益腎、抗菌降壓、治禿抑病待等作用。近年來,我國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抓捕金蟬做餐飲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由于金蟬幼蟲在地下存活5-12年左右才能破土而出,如此瘋狂的抓捕導致金蟬數(shù)量急劇下降,在某些地區(qū),夏天已經(jīng)聽不到蟬聲了,殘蟬哀鳴,其聲也悲,金蟬正面臨著生存危機,甚至有絕跡的可能! 我們現(xiàn)在的人何至于要把可愛、可敬的蟬吃盡、吃絕,人們?yōu)槭裁床荒芘c蟬共存,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呢?!
中國的文化絢麗多彩,我們知道的飲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而一個昆蟲能被稱之為“文化”的,大概莫過于蟬了,蟬文化如此絢麗久遠,難道我們不應該珍惜這個物種嗎?我的第二故鄉(xiāng)菏澤留給我太多蟬的回憶,在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不應該只有鶯歌燕舞,悅耳的蟬鳴是和諧大自然多么不可或缺的樂章!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anwen/vvodb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