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年味濃又香(下)——童年憶事系列之七
文/汪小祥
三十晚,那一桌豐盛的年夜飯
如果說做豆腐、熬糖是父親的拿手戲,那年夜飯則是母親的精心打造。
母親自從殺過年豬便開始準(zhǔn)備。首先便是腌制豬一身的物件,如灌香腸,腌制臘肉、豬肝、豬耳朵、豬舌條等,以及殺鴨、腌鴨等。
其后便是制備灌豆腐包,煎蛋包的餡料。如挑地菜、挖冬筍、摳荸薺等。
挑地菜是母親的擅長(zhǎng):地菜又名薺薺菜,它們生長(zhǎng)在近村的村尾、路邊、地頭。在江南基本處于野生。地菜是過年包餃子、裝豆腐包等做餡用的上等食材。但由于地菜在年前個(gè)小,又是野生,東一株,西一株,找尋起來很費(fèi)功夫,村里的婦人都不樂意挑。但母親卻不厭其煩,早一把晚一把,積少成多的備著。那些尚未沐浴到春風(fēng)春雨的滋養(yǎng),顯得枯敗、萎靡、猥瑣、蜷曲、匍匐的薺薺菜,被眼尖的母親發(fā)現(xiàn),隨著右手鏟子的起落,左手拇指與食指的拎牽,不一會(huì)兒一團(tuán)軟軟的、絮云狀的翠生生植物便攥在母親的掌心里??粗蔷G歪歪、脆生生的家伙,母親不由心生歡喜,那略帶泥土味的清香,更讓她感覺清幽繞鼻、心腦俱爽。這時(shí)一絲不易覺察的滿足感、快樂感也竊竊地蕩漾在母親那微微泛紅的臉頰上。(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挖冬筍,自家門前竹園有的是。每到年邊,冬筍開始長(zhǎng)大。喜歡在竹園里找樂子的我便像模像樣拎著一把挖鋤,進(jìn)到竹園深處,開始是亂挖一氣,弄得一身冒汗,結(jié)果什么也挖不到。后來父親看著我一副喪氣樣兒,就指點(diǎn)我:挖冬筍要選竹葉烏、濃、厚的竹子,看它勾頭的方向,然后從竹樁處捋出竹鞭,順著竹鞭一直向竹頭勾著的方位找去,一定能找到冬筍。而且冬筍是多生的,找到第一支,就有可能找到第二支、第三支……
依照父親的法子,試著再去找,果然找到第一支。當(dāng)鋤頭刨起的渣土下露出那一點(diǎn)黃色的尖尖,心便一下子興奮的跳了起來,立即聚精會(huì)神,鉚足勁掀去四周的結(jié)土,讓那黃澄澄、胖墩墩的家伙露出身子來,再狠勁的一挖鋤鏟入它的根部,用力撬起。一顆碩大的筍子便出來了。一支、兩支、三支……看著成果在聚集,雖然汗也順著臉頰下流,背脊心濕濕的,一會(huì)兒涼,一會(huì)兒熱,但心里那種成功與收獲的感覺不知有多開心。
自從向父親學(xué)到找冬筍的法子。每年挖冬筍做餡或墊鍋底的任務(wù)便是我的專利。一般都要備足十幾斤冬筍過年用。
為了讓餡松軟,還要參荸薺。自家山塘里種的,乘著晴天放干水,穿上高筒雨靴,將手指插到荸薺樁部的爛泥里摸捏,摸著那圓而硬的果果狀東西,便拽出來,那淤泥裹挾的黑果果不一會(huì)兒便成了一堆……
備好了各種餡料,母親便開始制餡。先將地菜洗凈,剁碎成菜沫;再依次剝筍,切碎,剁成筍沫;削荸薺,亦剁成薺沫,參些豆腐,和入剁好的肉泥,再打上幾個(gè)雞蛋,攪拌均勻,這便是餡。這餡是三用的:煎蛋包、灌豆腐包、包餃子。
煎蛋包是相對(duì)麻煩一點(diǎn)的事:母親用一個(gè)鉄瓢架在燃燒著的炭火爐上灼烤;用一塊肥肉在烤的發(fā)燙的鉄瓢內(nèi)一磨,再舀上一湯匙雞蛋液放入鐵瓢中一晃,使蛋液勻稱到邊,烤成蛋皮;再將餡挑上一撮放入蛋皮中,用手指尖挑起瓢沿上一邊的蛋皮壓住餡與另一邊瓢沿上的蛋皮粘合。蛋餃便成了。
灌豆腐包、包餃子就簡(jiǎn)單得多,不再贅述。
到了大年三十了,母親開始準(zhǔn)備年夜大餐:三大鍋,十二大盤。
先備好各種菜肴,如水煮各種腌制好的葷菜,象豬肝、香腸、臘肉、豬耳朵、豬舌條、腌咸鴨等。煮熟后,直接切片、切塊裝盤。
然后制作鍋?zhàn)?。最豐盛的當(dāng)屬十景鍋:干菜(干角豆或干蕨菜)墊鍋底,上鋪新鮮冬筍片、油殺豆腐、再依次加鋪腌制燒熟的肋條肉塊、發(fā)米丸子、豆腐包,最上面鋪蓋一層黃生生的煎蛋包。鋪好后,加湯,小火煮透,讓鍋里的湯滲滿灌透蛋包、豆腐包的餡里。
整燉老母雞鍋和餃子鍋就比較簡(jiǎn)單,不再贅述。
十二大盤子:除上面煮熟切片、切絲裝成的豬肝等六大盤外,再加整魚盤(年年有余)、炒腰花、炒肚片盤;豆干小炒肉絲盤、荸薺肉片盤、炒青菜盤(迎春之意)等。
飲料則是自家做的糯米酒……
吃年夜飯了,一上桌,首先用筷子伸到十景鍋里夾上一個(gè)煮的熱汽升騰的煎蛋包送進(jìn)嘴里,咬一口,軟軟的、松松的、鮮鮮的、嫩嫩的、綿綿的,清香撲鼻,沁入心扉……
隨著歲月的斗轉(zhuǎn)星移,兒時(shí)舌尖上的年味是再也回不去了,但每每到年邊還是要時(shí)時(shí)在心底泛起,并情不自禁的要回味那抹醉人的釅釅濃香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anwen/vyllp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