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對年齡的稱謂
胎動之時稱為震夙,出生之時稱為誕彌,出生三天稱為三朝,亦稱為湯餅之期。滿一百天稱為百日,足一個月稱為滿月,亦稱為彌月,滿一歲稱為初度。六歲稱為懷橘年,七八歲稱為齠齔,亦叫稱師日。十歲稱為外傳之年,十二歲稱為作相年,十三歲稱為舞勺之年,十五歲稱為志學(xué)之年。女子十五歲稱為及笄,十六歲稱為破瓜。男子二十成人,稱為弱冠。三十稱為而立之年,三十三歲稱為賈生年,四十稱為不惑之年,亦叫強(qiáng)仕之年。五十歲稱為知天命,亦稱半百、艾服、知非年、杖家。五十一歲稱為開六,六十歲稱為耳順,亦稱花甲、杖鄉(xiāng),六十一歲稱為開七,六十九歲稱為望七,七十歲稱為古稀,亦叫杖國、懸車之年,七十一歲稱為開八,七十九歲稱為望八,八十歲稱為杖國,亦稱為下壽。八十九歲稱為望九,九十歲稱為周王夢齡,或稱為鮐背、齯齒。百歲稱為中壽,亦稱為期頤,百歲以上稱為堯壽。一百二十歲稱為上壽,也叫花甲重開,一百四十歲稱為古稀雙慶。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100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