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移民
好不容易從攀比的高樓大廈中,連綿的車陣中,擁擠的人群中以及繁雜的噪音中突圍出來,回到了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童年成長的地方—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那里,還有我的老父親,以及忘不掉也不想忘掉的濃濃鄉(xiāng)情。
走在熟悉的鄉(xiāng)間路上,兒時的玩伴也難覓蹤影;原來的土路,已經(jīng)鋪上了柏油;熟悉的鄰家房屋,有的也已人去屋空;山村靜的出奇,靜的讓我找不到以前的感覺。
步履蹣跚的老父親,為了能夠和我盡可能的多呆一會,也和我一起漫步在他老人家走了一輩子再也熟悉不過的村間小路上。
從父親的家常話里,得知了許多家鄉(xiāng)以及家鄉(xiāng)人的變化。
后街李家的女孩幾年前也考上了大學,今年畢業(yè)留在了學校所在的城市;隔壁的虎子這幾年一直在城里建筑工地做鋼筋工班長,居然也學會了看圖紙;前院周家的姑娘在城里當上了糕點師傅,攢了點錢,和男朋友在一個小區(qū)里租房開了個小超市。
不知不覺,來到了村西頭的小學。放寒假的緣故吧,學校里一個人影也看不見。小時候,這里不但有小學,還有初中,高中呢。陸陸續(xù)續(xù),隨著生源的減少,高中、初中相繼撤掉,就連小學,也是和臨村合辦的。父親說,現(xiàn)在,全校也只有五十多個學生,最少的班級里只有三個學生,學前班里只有一個孩子。(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怪不得,村里的人越來越少呢。
沒想到,我家鄉(xiāng)的人們也參與了全國的移民大潮;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fā)展,城里的居民在逐年增多,農(nóng)村的居民在逐漸減少;百分之十幾的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自然也離不開這些移民;同時,城市的房價逐年提高,自然也是增加居民的剛性需求。
城市在發(fā)展,農(nóng)村也在聚變;山還是原來的山,村莊卻已變了模樣。
再回故鄉(xiāng),不知會是怎樣?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1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