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卻煩惱,美麗地生活
當你剛剛邁出大學校門的時候,不要把生活想象的那么美好,也不要那么糟糕。生活就是生活,它是實實在在的,需要人去踏踏實實地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在生活里遇到矛盾煩惱了,或這樣那樣的不適應的環(huán)境了,就想著未來可能是好的,未來的那種沒有經歷過的環(huán)境可能適應自己,于是就想入非非起來。其實不然,無論是怎樣的生活,只要是有人群的地方,是一個單位,可謂五臟俱全,人所遇到的矛盾和問題雖然不盡一樣,但基本的規(guī)律是一致的,就是有矛盾,有問題,有煩惱。沒有矛盾沒有問題沒有煩惱,怎么算是生活呢?因此說,許多時候,生活就是矛盾,生活就是問題。我們人就是在解決矛盾和問題過程中生活著快樂著的。怕矛盾,怕問題,用不適應來做借口,只能說明自己身上的毛病太多,說明自己出了校門后心理承受能力還很脆弱,自己身上的一些習性有點頑固不化,個性太強,自己把自己不自覺地擺到生活的對立面去了。這樣能沒有無盡的煩惱嗎?
出了校門,可以說是一片白紙,是自己從來沒有遇到過的一片天地,一片大海。這大??芍^是廣袤無際的啊,一直會延續(xù)到你生命的盡頭。現在要跳入大海撲騰了,以前所學的都是書本上的知識,倘若一味地用在書本上的知識包括在學校里形成的思維認識方法,在現實生活的大海里游泳,肯定是要被嗆著的。所以一開始要學會腳踏實地生活,不要好高騖遠,不要使自己的的一些所謂的美好的愿望脫離了現實生活的實際。有些時候,為著生存,為著慢慢適應水性,使自己能夠充分地學會游泳,適應水性,不妨委屈自己把一些美好的愿望暫時地放一放,如果不這樣,而是一味地把那種一時無法實現的欲望,當作一種美麗的愿望來為自己眼下的煩惱尋找解脫的借口,實在是一種愚蠢的悲哀。
以我來看,作為剛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講,找到合適的工作,為自己的生存和將來的生活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這就是生活的實際。因為,這個時候的你已經20多歲了。一是再不能依靠父母親了,早早地自立自強,對自己的父母親算是最好的報答;二是“三十而立”即將來臨,“三十而立”不是說你的美好愿望已經實現了,你已經“立”起來了,不是的。我理解的當下的“三十而立”,是說你已經能夠在物質上基本自立了,并且已經應該有自己的小家庭了,這才是你完成了你人生之路的第一步,而真正的人的路或許在這里才真正開始,前面不過是個序曲罷了。因為這個時候,你已經有了固定的生活和謀生的物質本領,有了和諧的意中人,并組建了自己兩個人的世界,于是人生的路往哪個方向走,自己究竟能干些什么,喜歡干些什么,這個時候來考慮你現在的所想的一些未來的問題,才算是比較成熟的考慮了,所以現在眼下的你,不要把生活的路想象的過于美好。剛出校門,能夠尋覓到一個比較能從各方面鍛煉自己的地方,是一個年輕人最為幸運的事了。所以一定要熱愛生活,要珍惜當下的工作,一個不熱愛當下生活的人,怎么會相信他會熱愛未來的生活呢?到了未來,他可能又不適應,又開始設想新的未來,這樣他也許就永遠生活虛幻的世界里,腳踏實地永遠是一句空話。
青春是需要在艱難的環(huán)境里打磨才會閃光的。生活的路都是一樣的,不管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生活的路都需要艱難的跋涉,需要付出努力和踏實肯干的精神。你不喜歡生活,生活自然也不喜歡你。這決不是危言聳聽。生活是由具體的環(huán)境組成的,而環(huán)境的色彩要求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即,要求人要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性,要求人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要求人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負責任的工作態(tài)度。如此,環(huán)境才會適應,接納你,你才會無論在怎樣的環(huán)境里,都能自如愉快地生活。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是在煩惱和不適應中生活,那么他會擁有怎樣的未來呢?
剛踏出校門的人,最怕是自以為是,以為自己是生活里的高智商者,以為自己已經把生活看得透透徹徹了,其實不然,其實你自己就是一普普通通的人,你還處在零點起跑點上,因而要多用平常心對待生活,要多用平常心對待你所接觸過的人。這樣的對待,包含著理解,包含著許許多多的思維力量在其中。(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有一顆平常心,這對你理解生活的廣度和深度,以及思考生活的力度,無疑有著積極有益的作用。如果說,一個人要比常人稍稍聰明智慧一點的話,或許這聰明智慧就表現在這里。
如果一個人在走上社會后,老是患得患失,老是急于求成,時不時地就考慮自己的得與失,時間久了,人生的路只會越走越窄,無盡的煩惱和對生活的怨恨就會尾隨而來,不分晝夜地纏繞著你,逐漸使你喪失正常的理智,牢騷滿腹,眼睛迷茫,辨別不清方向和事情的好壞;使你正義感確失,丟失了起碼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工作負責任的精神,以致使你忘卻了自己的身份,忘卻了自己所處的位置和立場。于是你怪怨起生活,說自己不適應這樣環(huán)境下的生活,那你適應怎么的生活呢?于是你為自己編撰起了所謂的未來的路,以為那是無比燦爛絢爛之美麗的路,那么遙遠而美好的路,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到達呢?等你真的到了那條路的時候,生活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呢?誰也無法預料。所以說,做什么事情,最好是走一步看一步,先學會游泳,學會生存,學會為自己的將來奠定堅實的物質和精神的基礎為好。
活得太累,不要怨天尤人,看看自己是否正確地對待了生活。
活得煩惱太多,也不要怪怨生活,想想自己是否對生活的欲望太高了。
其實生活很簡單,無論怎樣的生活,它都躲不開這樣三個環(huán)節(jié):吃飯,穿衣,睡覺。而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背后,都首先需要一種力量:比較充足或稍稍厚實一點的物質基礎。沒有這一點,你的一切憧憬都只能是幻想,而且甚至是庸人自擾之。
生活首先是物質的,物質是生活的基礎;其次才是精神的,精神是在物質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奢侈品。作為剛剛走上生活之路的人,你所面對和要首先要解決的是物質,是你這輩子生活的現實基礎。倘若這一基礎解決的好,你才有可能或曰有富余時間去充實自己的精神思想世界;倘若解決的不好,或許你一輩子都要在物質的世界里艱辛地跋涉。倘若二者能同時跋涉著,解決著,那你是幸運之兒。選擇了一個比較好的物質的環(huán)境,又選擇了一個比較能讓你悟出生活真諦艱辛而決不是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作為年輕的剛走出校門不遠的人,那真是一種幸運。因為在舒適的環(huán)境里生活,那只能叫活著,而決不是生活,更不是美麗地生活了。
什么是美麗地生活呢?那就是踏實地學習,向生活中的一切學習;那就是踏實地工作,向一切與自己在一起的工作者學習,向自己不懂的東西學習,向書本上沒有的東西學習,一句話,向生活學習。
踏實含有誠實﹑誠懇﹑本分之意。踏踏實實者,不好高騖遠,不對未來見不到的事情想入非非,也不隨意否定什么放棄什么。他能夠正視困難,他能夠有耐力和信心去克服自己的不適應之感覺,他喜歡知難而進,他懂得厚積薄發(fā)的道理,他清醒生活的路就在腳下,他知道艱辛跋涉的路上,最燦爛最為光輝的微笑,常常在生活之路的巔峰之站。不是有那么一首歌嗎?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像趕大車,一步一個腳印,一個腳印一支歌。而這一個腳印一支歌,決然不是隨意走出隨意唱出來的,它需要實干的精神,需要實在的態(tài)度,需要實用的方法。
讀書學習需要好的悟性,生活工作同樣需要好的悟性。悟性不是天生具有的,更多的是在生活實踐里慢慢積累起來的,這就是永不間斷地學習、觀察、思考、總結、糾正、實踐,倘若有情趣的話,把這些觀察和思考等書寫成文字性的東西,那樣進步的就更快一些了。這種進步叫成熟,也叫美麗地生活。
學會生活吧,學會美麗地生活。
祝安好。
2011年3月6日夜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11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