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我的父親
明天是父親節(jié)。 我的父親是一個五十年代的赤腳醫(yī)生。從我記事起,父親給我的印象就是:每日早出晚歸,甚至幾天才回一次家,肩背棕色已破爛的藥箱和一頂同樣破爛的草帽,走村串鄉(xiāng),打針送藥,為村民服務。
在我的記憶里,父親虎背熊腰,高大偉岸,是一個標準的“偉丈夫”。在家中,是真正的“頂梁柱、主心骨”。因為我們家是一個大家庭,我兄妹七個,大哥大姐已結(jié)婚成家,還有五張口“嗷嗷待哺”。在那個年代,要靠在生產(chǎn)隊掙工分分糧吃飯。而我家人口多,父親因為是有“手藝”的人,按規(guī)定可以不下地,又拿高工分。所以在“食不果腹、骨瘦如柴”的村民中,既招人羨慕,又招人嫉恨。因為社會主義國家,要窮都窮,“一碗水端平”,你碗里的糊湯要是略稠些,其他人心里都會不平衡。
父親一生辛勞,待人寬厚,沒“架子”(在那個年代,他是十里八村公認的“能人”)。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刮風下雨,只要病人家屬上門來叫,他詢問病情后,收拾藥箱,抬腳走人,從未含糊過。那個年代,人的覺悟高過私心,只講奉獻,不求回報。本來每個行政村都有“赤腳醫(yī)生”的,但我父親在病人心目中的地位、信譽度高,經(jīng)常是“跨區(qū)作業(yè)”。農(nóng)村人,醫(yī)生上門為你瞧病(服務),他們就要拿出好吃的招待(那個年代,也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好吃的,只不過相對而言)。臨走時,患者或家屬還要塞幾個熟紅薯、土豆,要是給一片饃,那簡直就是最高“禮遇”了。照例,我父親是不會收的。但他們就會說:“你家娃們多,拿回去添補添補。再說讓你跑這么遠的路,你不拿,我們心里也過意不去。”再推辭,就做作了,只好收下。那是淳樸的山民真誠的心意、謝意。這也算是父親“受賄”了。也多虧了父親所收的“賄賂”,我們兄妹才能夠“健康成長”,才能勉強度過那個饑荒的年代。
九十年代初,因了改革開放、土地承包到戶政策的落實,農(nóng)民溫飽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大家開始過上了真正的好日子。父親卻病倒了!他一生辛勞、節(jié)儉,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懸壺濟世”、救人無數(shù),自己卻在72歲上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我今天選擇從醫(yī),應該是與父親的影響密不可分的,也算是子承父業(yè)吧!我為我的選擇感到無悔和驕傲。
明天就是父親節(jié)了,此刻,我深深的懷念起我的父親,我想我今生的目標就是做個像父親一樣的人。(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126632/
懷念我的父親的評論 (共 4 條)
- 張繼 審核通過并說 多偉大的父親呀!我們永遠懷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