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之光:萬和宮之旅
十月的冀南已然收獲,苞谷一片片金黃,棉桃也早已開到了頂端,已是如雪的白。
此時三五好友的相邀,能去萬和宮一走總是一件美事,于是,有些欣然地愜意前往。
萬和宮就座落在臨西東南的萬莊村,占地二萬多平方米,乃在盛唐時萬通寺遺址重建。它東瞻岱岳,西倚太行,佇立在連通京杭的衛(wèi)運河西側(cè)。
由武館路到萬莊下車,遠遠地就能看到抵達萬和宮的道路兩旁,關(guān)于和諧和和文化的主韻,特別是對于“和”字的演繹,局部化“1”化“萬”的“和”字,竟然既妙含了“一元復(fù)始,萬宗歸一”的哲境,又為“1”的寓意插上了飛的翅膀,突出了時代旋律,蓬勃而激昂。
還沒有走到萬和門,你就已經(jīng)可以感受到作為文化的傳承,文化的發(fā)掘,所帶給我們的匠心獨運了。
緩步走進萬和門,首先遇到的就是在此微笑著,似要迎接八方來賓的萬和使者。她那展望的眼神,她那手捧的花香,端莊地企盼著,遠途而來的你,從此心無雜念,幸福而安康!(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由萬和宮正門而進,是漢白玉雕飾的小橋,曲水流觴,左面的荷塘里菡萏已謝,粼粼的風吹過,碧綠的荷葉猶在那清凌凌的水面上漫舞,似曾相識,似曾凋謝。
再往前,就是來路,十八羅漢分列,迥態(tài)各異,或喜或悲,想當年慈悲為渡,當難溯既往了。只是那甬道的路,鵝卵石和花崗巖,交錯和曲折,是不是也就預(yù)示了人間的喜憂參半?
而生命總是匍匐的,就象這十月的小徑,一抹淡,一抹濃的黃和綠參雜,繁忙而荒蕪。
有些綠意的生長還在,甚至是毛茸茸的探望,那些新生的,甚至是不管不顧的急切,它們一定還如我們,年少時,懵懂的心意,我在!猶狂!
也或者就如我們?nèi)諠u成熟的夢境,打開又放下,始終難忘。
碑林總是我所仰慕的,那種淋漓的酣暢,亦或,驀然驚醒,總能讓你忽然發(fā)現(xiàn),我們所存的執(zhí)著,不過是相差了那么毫厘的奢侈。而所謂的天高云淡,所謂的海闊天空,不過是醒者自醒,放下自身靈魂背負后的輕松。
陽光斑駁地照下來,桑榆間雜的樹叢中偶爾會閃出一兩點的紅白,卻原來是久違的已熟的秋棗,那么鮮艷地掛在十月的風中,飽滿而光潔,不由的誘惑出了我們貪吃的口水。
童年時我們總是盼望著秋天,不只是誘惑于那些泥塘的蛙聲,蟋蟀和蝴蝶,我們還可以盡情地奔跑在將熟的田埂,趁四下無人時,掰一些水嫩的苞谷,然后堆一堆樹葉什么的作為我們的燒烤,亦或者是在豆棵金黃前拔一堆燒豆,那時候我們所能享受的美味,大抵也不過如此了。
假如誰家種著石榴或者棗樹什么的,那便成了我們垂涎的對象,常常地去轉(zhuǎn)和溜達,盼望著一陣風吹,或許就落下那么幾顆可憐的果實呢。
記憶里的秋棗總是那么甜脆而青澀,大抵是我們根本就來不及等到它們的成熟,已經(jīng)急切地想用它們來裹腹了。正好看到了旁邊的竹竿,好象忽然回到了童年,舉起來,到茂密的樹葉的遮蓋里輕輕地打下那么一顆,趕緊填到嘴里,只是味道已大不如以前的誘人了。
再往前左拐是一片開闊的回廊,花墻上雕刻或懸掛著許多名家專門為萬和宮書寫的字畫,或遒勁灑脫,或飄逸雋永。
神明湖幽幽的碧水在微風中粼粼而細膩,靜心島柳枝輕撫,幾聲清脆的鳥鳴會偶爾地劃過天空,于是,所有的日子就顯得更加悠然和潮濕。那些過往里的輕碰,那些人生的憂喜,會忽然化開,仿佛融化或散進了這一湖的淡定和安然里。
孝悌文化區(qū)則以二十四孝為主背景,圍繞著宏揚孝悌精神、增進家庭幸福、促進社會和諧為主題,采用壁畫和群雕的形式來競示來人。
過孝悌文化區(qū)就來到了詩苑,古色古香的花墻和月亮門,會帶你恍然地回到前朝的歌雨詩風里,或山居秋冥的悠然,或錦瑟無端的沉迷,從而感受我們文化的深韻。
再過幽默園拾級而上就來到了名人園,古今中外的歷史和文化名人都匯聚到這里,或昂首,或鎖眉,或矚望,或低吟,每一處背景都會引領(lǐng)我們仿佛又走進了歷史的云煙。
偶爾抬頭,不覺已行到了儒家山。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正莊嚴而深索地站在高山之巔,儒學諸子圍列山周,山間青石上鐫刻著儒家學派對“仁、義、理、智、信”的詮釋詳解。此時的仰望,竟有些模糊的潮濕了,想那云端的寂寞,不該是講學途中的疲憊,也不該是閱盡風煙的沉積,而應(yīng)該是對渭水東流,人生倏苒的感喟了吧。
憑欄遠望,隔神明湖剛好可以遙看到下二樓和三樓的宗教文化區(qū),佛、道、神安然并居,基督、錫克等宗教并存,當是一次跨越了時空的融合和對文化的傳播了。
夕陽依然西下,當我們戀戀不舍地走出萬和宮,回頭再看那門楣上高懸的“和”字,似乎又品到了人生的另一種意境,“和”而生“和”,當我們放下自己內(nèi)心的沉淀,是不是就已經(jīng)把自己融入了這有形或者無形的山水里,回到了最自然的自然呢?
金色的斜陽灑向萬和宮的輪廓里,那金色的斜陽,也正好灑在我們頻繁的回首里。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1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