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世雜感
有時候,一個人會思考很多人性問題。其實,每個生命個體來到世界上,都是一個很偶然的巧合,也許,時間早那么一秒或者晚那么一秒,這個世界就不存在一個我。 在那個原始的古老時代,每個個體生命都很偉大,很崇高,很有影響力,也許,那時候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可能成為眾人崇拜的典范。因為,畢竟人太少了,那樣的生命太寶貴了。而轉(zhuǎn)眼看放下,一幕幕汗顏的場面,一次次心靈的糾結(jié),真的讓人的人生缺失了太多太多的意義。有道德的淪喪,有人性的缺失,也有頹廢墮落,以至于在這個世界,真的難以找到一片安心平靜之地。 人性的欲望,在無窮中滋長。嚴(yán)格地說,每個人都是為達(dá)到自己的一種目的,而進(jìn)行心理工作。比如說老子莊子,大家公認(rèn)的超脫者,其實當(dāng)他淡然透悟人性,選擇一種自在的生活,無為而大道,殊不知在向往逍遙的生活之中,也因為欲望所追求,才趨于淡然。只是,他們的欲望要比現(xiàn)在的很多人顯得純潔。 我們都能發(fā)現(xiàn),古往今來,被欲望這最原始的動力趨勢,而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再到現(xiàn)在,最初因為戰(zhàn)爭,大都是由于為了個功成名就或者有一個更好的生活,而被更有權(quán)勢的人支配著。從斗爭走向和平,這個過程,都是以眾人的私欲推選一個更有雄心的人,引領(lǐng)他們斗爭,變得強(qiáng)大,也正詮釋著那句永不改變真理的話:落后就要挨打。 然后,歷史的人們以生命得代價換取了一個和諧的世界,也就是放下。那么,世界真的和諧嗎? 君不見,我們生活的地球從原始的一個世外桃源變成了現(xiàn)在的千溝萬壑、荒漠連片,空氣也被受污染。人們就為了個比國家誰強(qiáng)誰弱,比自我誰比誰更有錢有勢,未免有些庸俗。 兩百年前,不曾有我,兩百年后,也不曾有我。一個人,在人世走一遭,并沒有歐拉那么天才,也沒有牛頓那么偉大,更沒有愛因斯坦那么聰明絕頂。人,沒有那么多的偉大巧合,時事造英雄在著60多億人的世界,個體的人,太渺小了。比如你某一天突然死去,不過換來親人的幾滴眼淚,朋友的幾聲嘆息而已,不可能有多大轟動。因為,你達(dá)不到孔子那樣死了幾千年也活在人們心中的圣哲。所以,你死了之后,用不了多久,就會被人淡忘到歷史的黑洞,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個你。如果說你愿意發(fā)奮追求世界的榮譽(yù),活過永世,那將另當(dāng)別論??墒牵幸饬x嗎?死去的最有影響力的人,他們知道什么呢?本來什么都不知道了。以至于為社會做了很多貢獻(xiàn)的人們,卻將世界推向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爭的威脅,國家的矛盾中。太輕浮了。于是,人活一遭,轟轟烈烈、平平淡淡,未免有些可笑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157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