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人家
渭水人家
何姨家就住在渭河北岸,暑期就去了姨家,所以渭河就自然成了我少年時的樂園。何姨并非我的親姨,只是有一年重感冒在鎮(zhèn)上醫(yī)院住院期間,母親在醫(yī)院里偶然認(rèn)識了何姨,她那時很是喜歡孩子,聽說我住院了,好多次買吃的來看我,后來我出院的時候,她與母親早已成為了朋友,而我也就多了一個干姨。
出姨家門朝東走一點(diǎn)路就到了村子老街十子,由十字往南不過兩里路就到了渭河邊。渭河岸邊郁郁蔥蔥,長滿了楊樹、蘆葦、青草夾雜著刺槐、柳樹及桑樹。河岸旁邊就有溪水,那溪水很是清澈,溪水里似乎永遠(yuǎn)都游動著野生的小魚,在溪流的深潭處也有十厘米左右長稍大些的魚。我最大的樂趣就是在溪流里捉魚,挽起褲腿,赤足站在溪流里,用一個小網(wǎng)子,沿溪水逆流而上,可以網(wǎng)到不少小魚。在溪流的渠邊草地,用手摸上去,清晨可以抓到拇指蓋大小的許多螃蟹。小魚抓到后在水瓶里玩玩就放掉了,螃蟹卻可以在盆子里放置數(shù)日,換過多次清水后,發(fā)現(xiàn)盆里的水不再渾濁,說明螃蟹已經(jīng)吐盡了肚里的泥沙,這時姨會洗凈螃蟹,在鍋里放些許油,就炸螃蟹給我們吃,那螃蟹實在是黃亮脆香的很。
姨那時在村里好象是大隊的一個干部,個高、清瘦,留著短頭發(fā),人很能干,心底非常善良,對我特別好。姨夫大個子,很有棱角那種方臉,一頭黑發(fā)向后梳著,說話聲音洪亮,那時在鎮(zhèn)里的醫(yī)院上班,平時回家少,每周六就回來了,給我們捎回來許多吃的。姨自己有三個孩子,一個哥哥,兩個弟弟,我們四個人在一起很是淘氣,為姨惹了不少麻煩。有一次,為了爭搶溪水里一條稍大的魚,我與村子里的一個孩子就打起了架,我上衣被對方撕破了,而那孩子卻挨了我不少揍。晚飯的時候,孩子家長就找上門來了帶著孩子,非常之生氣,說是孩子的臉都給打腫了,我不敢出來,只有姨出去給人家賠著不是,說了許多好話,完了給人家五元錢做為醫(yī)藥費(fèi),萬千不是的送走了人家,那一晚姨也沒有責(zé)備我,只是要求哥哥管著我們,不讓再去渭河邊。
于是有好幾日,我與哥哥弟弟們坐在自家的稻田里,看著碧綠的稻葉在清流里歡快的隨風(fēng)搖曳著身姿。也有時候,姨夫在的時候,抽著煙陪著我們坐在稻田邊講著故事,我們會看著夕陽一點(diǎn)點(diǎn)隱藏在云霞里、漫天的霞光也會也會逐漸褪去色彩和瑰麗,直聽到蛙聲一片、繁星滿天。我只記得渭河岸邊,稻田邊的夕陽是美麗的,一直紅到西邊,非常之焰麗。
靠近渭河邊姨家有一塊沙地,離水源稍遠(yuǎn)些,水稻是不能種了,姨夫在地里總是種些落花生,我們有時也會去地里鋤鋤草。鄰家也有在地里種西瓜的,西瓜還尚未成熟,但個頭也已經(jīng)不小了,隱藏在瓜蔓里,很是招人眼熱。天熱的時候,我們有時在渭河岸上乘涼,在岸邊拔些青草編成草帽戴在頭上,坐在岸邊看那些渡河的人們坐了木船緩緩的搖到對岸的周至縣地界。游泳是被姨禁止的,但溪流里清水卻是可以玩的。(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傍晚回到家里吃飯,姨總會在院子里放上一張木桌,木桌上有炒雞蛋、會會菜、蘿卜干、一盤炒花生米,一盤饅頭,熬上一鍋米粥,所有東西都是自家地里的,一家人圍坐在桌旁說著吃著。姨家渭河邊稻田里的大米每年只產(chǎn)一季,產(chǎn)量不高、顆粒也小,但飽滿清亮,非常香粘,熬起米湯來,實在是可口好喝的很。姨夫有時會拿出一個酒盅,倒上一點(diǎn)酒自己慢慢喝著,問著我們暑假作業(yè)的情況。于是,在渭水河畔,在這個不起眼的農(nóng)家小院里,那棵土槐樹下,這些善良至親的人們圍坐在一起,享受著一天勞作后的家人團(tuán)聚的歡樂,這也是渭水人家、普通農(nóng)家平凡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我記憶深處長久的溫馨。
多少年了,我的記憶里一直保存著:清清的渭水、碧綠的稻田、青磚的小院、高大的土槐、漆黑的木桌,焦黃的螃蟹,還有院角那盆鮮紅的指甲花。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16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