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蘇里的肉味
落蘇里的肉味
一過清明,家家戶戶便著手準(zhǔn)備種茄子了。在老宅上,我們不叫茄子,而是叫落蘇。落蘇,這真是個好名字?!奥涮K落蘇”,任何人多讀它幾遍,“落蘇”就變成“肉酥”了。不要說吃它了,聽著都叫人滿足、解饞、回味。
落蘇很美,它的美在它幼苗時就顯現(xiàn)出來了。田里的作物,哪一樣不是綠色的?它們的區(qū)別僅僅在綠色的深淺上。落蘇從小就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它的葉子當(dāng)然是綠色的,可葉子的筋卻是紫色的,淺淺的那種紫色。綠葉配上紫筋,勾勒出葉子的輪廓,看這種葉子就像看木刻。如果僅是這樣,落蘇就淺薄了,就浮燥了,就俗氣了,它的美在于能把這些特點堅持到底,長出的小落蘇,通體紫色,美艷誘人。
等到進入初夏,每棵落蘇上掛滿了一條條的紫色,落蘇的美這時就體現(xiàn)在要對人作貢獻了,它們等待人們摘回去,變成農(nóng)民口中的美味。通常是紅燒,方法很簡單。把落蘇削成盤刀片,等油鍋熱了后,立即煸炒,倒上醬油就行。落蘇人人會燒,可是巧妙不同。比如說,油要熱到幾分,煸炒到什么程度,最主要的是不能讓鍋里的油浪費一點點,要全部吸進落蘇里,這里面就有講究了。以我的經(jīng)驗,把鍋燒燙,越燙越好,那油倒入熱鍋后哪能吃得消,被燙得在鍋里哇哇亂叫,等到落蘇片一來,慌忙朝落蘇里鉆,落蘇呢,也急急地將沸油吸過來,直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落蘇的紫色慢慢退去,每一片都是酥酥的軟軟的。這是極其重要的一點。鍋沒有燒到十二分燙,當(dāng)然也可以炒,但這種慢慢逼熟的落蘇,進到舌苔時的感覺就差遠(yuǎn)了,因為這“燙”最后也可轉(zhuǎn)化為落蘇美味的一部分。最后用少許醬油收味,記住,千萬不要加水。加了水,落蘇的味道就不純正了,口味就淡了。這一碗炒落蘇,等下要伴隨三大碗飯吃到肚子里,太淡了咽不下。落蘇沒有筋筋攀攀,入口即化,酥酥的,真的好似“肉酥”了,尤其是第一口,嘴巴輕輕一抿,舌尖上體會到的美味馬上傳遞到了中樞神經(jīng)。那一層薄薄的皮就像燒酥了的肉皮,輕輕一咬,有嚼頭卻不用費力,美味全在里頭呢。試想想,“杭育杭育”挑了一上午的稻,吃飯時還要啃燒不酥的老菜皮,肩膀用了力還要牙齒用力,這是多么地不合時宜呀。這落蘇就像是造物主特地為出苦力的我等草民準(zhǔn)備的佳肴。
老宅人的聰明還體現(xiàn)在經(jīng)常會創(chuàng)造出落蘇的新燒法。一家成功了,很快就在老宅上傳開了。先是從東場頭的一家傳到西場頭的一家,再是從前埭傳到后埭。后來呢,到底是誰家傳給誰家的,誰也說不清了??赡苁悄銈鹘o我的是燒法,我傳給他的已加了一點小竅門了,反正是接受中有創(chuàng)造,方法中有竅門。不要專利,無須保密,操作簡單,美味共享。到時候,老宅上就會都在傳一句話:好吃。那天中午上工前,大家集中在櫸榆樹下“天天讀”。阿義女人和阿三女人聚在一起談得正起勁。等到了田里,我才知道,這兩個女人正在交流一種新的落蘇燒法。這些天里,天天吃紅燒落蘇,再好吃也會倒胃口的,據(jù)說就是天天吃肉也會倒胃口的。我沒有天天吃肉的福份,偶然吃一次覺得肉是天底下最好吃的東西,我實在想象不出吃肉倒胃口是種什么狀態(tài),倒希望有天天吃肉的時候,就是倒胃口就讓它倒一次吧。我迫切需要這樣的倒胃口,倒也倒得心甘情愿。她們燒的叫飯蒸落蘇,翻譯成書面語便是清蒸。這時的落蘇有點老了,得先把皮刨掉,每只落蘇的中下段剖成四條,然后放在飯鍋上隔水蒸,飯燒熟了,落蘇也蒸好了。等吃時,醮上醬油,味道就是同炒的不一樣。要是能在醬油里加上些麻油,清蒸落蘇的味道肯定比肉好吃。那時買麻油也要油票,誰都舍不得用那金貴的油票去買不實用的麻油。飯蒸落蘇這種燒法既省油又好吃,不知是她們想出來的還是學(xué)來的,反正很快在老宅上流傳開了。其實,飯蒸落蘇是好吃,可多吃了也不行。那就同紅燒落蘇搭開來吃。況且,誰家都有番茄、冬瓜這些用來替換的眾多角色呢。
還有另一種也是完全不用油的吃法。這種方法更簡單了,把落蘇切成薄片,拌鹽一捏,稍等片刻洗凈,再用微量醬油一拌就成了,脆脆的,嫩嫩的,還微微帶點生腥氣。用現(xiàn)在流行的說法這叫生拌冷菜,是可以上圓臺面的。冷菜里放點麻油自然味更佳,沒有也可,麻油再香,畢竟是調(diào)料,沒有麻油,我們吃到的卻是新鮮可口的原汁原味。紅燒、清蒸、生拌之外,落蘇可以切成絲,切成丁,可以做餡,能腌成咸菜,還可以和辣椒和毛豆甚至韭菜合在一起燒。如果有點葷菜,那它還能發(fā)揮更大的特長。在落蘇的吃法上,老宅上的人辦法多多,創(chuàng)造多多,什么困難也難不到大家的,且樂在其中。(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我一直在想,老宅上各家自留田里種過那么多蔬菜,冬天的,夏天的,葉菜類的,瓜果類的,但沒有一種能比得上落蘇的。落蘇生長期長,結(jié)的果實又美,還能變出各種各樣的味道。這落蘇,就像是造物主特地為老宅上的父老鄉(xiāng)親準(zhǔn)備的。無法想象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了落蘇,老宅上各家的“菜譜”會多么乏味呀?,F(xiàn)在我雖不種落蘇了,但仍常吃落蘇,落蘇還是那個落蘇,我還是那個我,味道應(yīng)該還是那個味道,我的體驗卻不那么深了。連原先的那些燒法,也已經(jīng)少有人提起了,或許最終還會失傳。失傳就失傳吧,落蘇的那些美味讓它存留在記憶中可以,要再去挖掘那就大可不必了。不要說落蘇里有肉味,就是能從落蘇里吃出山珍海味來,落蘇畢竟還是落蘇!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17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