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到中年》中陸文婷的人物形象塑造
摘要:本文由看報紙新聞而引入話題的討論,接著闡明了作者寫這篇小說及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原因:以嚴肅的現(xiàn)實主義態(tài)度和真誠的責任感對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tài)進行反思,揭示出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中年知識分子問題,發(fā)出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關愛中年知識分子的呼吁。然后分別從這個人物形象的總體特征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來闡述,其中詳細地闡述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中外文學創(chuàng)造技巧融為一爐,達到了出奇制勝的藝術效果,借鑒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意識流”手法。最后指出這個人物形象給我們的啟示及在當代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陸文婷中年知識分子“意識流”手法
最近,瀏覽報紙,看到一則關于中年知識分子健康的調(diào)查報告,我不禁為之震驚不已。在對100名中年知識分子的健康調(diào)查中,竟有90名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幾名甚至患嚴重的疾病??吹竭@樣一則調(diào)查報告,我的心情一直沉沉的,不禁為當代中年知識分子的健康暗暗擔憂。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當代著名女作家諶容寫的《人到中年》這部小說里的主人公陸文婷大夫。陸文婷這一名字,相信凡是看過《人到中年》這一部小說的人永遠也不會忘記。陸文婷,這個含辛茹苦,克己奉公,舍身忘我的知識分子形象不知曾經(jīng)勾動著多少讀者的心,不知曾經(jīng)有多少讀者為之動容流淚。而在這部小說里,作者通過對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以一種嚴肅的現(xiàn)實主義態(tài)度和真誠的責任感對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tài)進行反思,揭示出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中年知識分子問題,發(fā)出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關愛中年知識分子的呼吁。小說既是一曲凄美的悲歌,又是一曲高昂的贊歌。
可以說作家諶容的眼光是獨到的,她將筆尖鎖定在現(xiàn)實社會問題上,勇敢敏銳地揭示出這一時代中年知識分子的待遇問題,并向全社會敲響了警鐘:只有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國家才有希望走上興旺發(fā)達的道路。不僅如此,作家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新穎獨到的。小說成功地塑造了陸文婷這位無私奉獻,謙抑克己的中年知識分子形象。陸文婷是一個平凡的知識分子,在舊中國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她從小就是個孤苦伶仃的女孩,父親出走,由早衰的母親撫養(yǎng),生活是凄苦的,艱難的。50年代,她進了醫(yī)學院,經(jīng)過刻苦的攻讀,學到了比較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成績是很不錯的。十幾年前,在她剛滿24歲的時候,在大醫(yī)院工作,被孫逸民所賞識,她的樸實,深沉,敏銳,給挑選她的人留下了好評。她還愿意接受四年的住院醫(yī)生的苛刻條件。作為一位眼科大夫,她工作了這么多年,無職無權也無名無位,工作超負荷而待遇低下,得不到尊重,更得不到關愛。更令人痛心的是,她竟連最基本的生活也沒有辦法保障,一家四口就這樣擠在一間12平方米的陋室,家徒四壁,“沒有沙發(fā),沒有大立柜,沒有新桌椅,甚至沒有新鋪蓋,生活過得十分清寒。但就是在這樣困窘的生存條件下,陸文婷仍任勞任怨地辛勤工作。她迷醉于事業(yè),對國家有著一顆赤誠的心,始終將自己的事業(yè)與報效祖國聯(lián)系在一起,志存高遠。她對知識有著一股強烈的渴求,從不滿足于已有的知識,總是以一種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一切,她總是不知疲倦地學習新知識,不知辛勞地工作著。她有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對待病人,一視同仁,不分貴賤,在權勢者面前她不卑不亢,在弱勢者面前,她溫和慈祥。她悉心照顧病人,并使他們能夠重見光明。她為了事業(yè)犧牲了個人利益和家庭幸福,甚至她寶貴的生命。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際,她仍在牽掛著自己的病人,而且職業(yè)角色未能壓倒其天賦的母性,妻性,為沒有給上學的兒子圓圓買一雙球鞋和小女兒佳佳扎起一條小辮子而自責,她對孩子和丈夫深懷歉疚之情,卻唯獨忘了關心自己,致使她身體極度的虛弱,最終因心肌梗塞而倒在了病床上。小說為讀者展現(xiàn)的是一位物質(zhì)極度匱乏而精神卻無比高尚的平凡的中年知識分子形象。
小說塑造人物無疑是成功的,但與傳統(tǒng)的方法不同,作者不僅將傳統(tǒng)的刻畫人物的方法運用自如,而且善于借鑒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意識流”手法,將中外的方法巧妙地結合起來,刻畫人物不止限于表面,而且深入人物的精神靈魂,潛意識活動。小說開篇就把仰臥在病床上,處于病?;杳誀顟B(tài)的眼科大夫陸文婷推到讀者面前,一下子就緊緊地揪住了讀者的心。然后,作者通過陸文婷昏迷中的意識活動,通過在病房護理或探望她的親人,朋友,同事,領導的言談,舉止,表情與回憶,從不同的角度和側(cè)面,將陸文婷對待事業(yè),工作,愛情和家庭的態(tài)度與感情,將她生活經(jīng)歷中最動人的部分,一件件地像放電影似的映現(xiàn)出來,使讀者清晰地看到陸文婷豐富的精神世界。而在回憶陸大夫的生活經(jīng)歷時,作者則從言語,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多方面來刻畫這個人物,時而正面描寫,時而側(cè)面虛寫,也不乏細節(jié)描寫,手法變幻靈活,將人物刻畫得生動傳神,仿佛這個人就在我們眼前一般。在與好友姜亞芬最后一次合作做手術中,面對姜亞芬關心的詢問,陸文婷依然心如止水,全身心放在手術上,甚至生氣地阻斷了好友姜亞芬關心的問候?!艾F(xiàn)在我除了這只眼睛之外,什么也不想?!边@是陸文婷對姜亞芬的回答,顯得斬釘截鐵,鏗鏘有力,一點情面也不給。于是,“她低下頭區(qū),用彎剪刀剪開了病眼的球結膜,手術就進行下去了?!弊髌肪褪沁@樣通過陸大夫的言語和行為,深刻地表現(xiàn)了她對待工作認真嚴肅,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小說用十三,十四,十五三個情節(jié)來描繪陸文婷一個早上的三例手術:焦成思的切除白內(nèi)障,王小嫚的斜眼手術矯正,張老漢的角膜移植。更著眼于她內(nèi)心世界的刻畫。焦成思在手術的關鍵時刻想咳,切開的鞏膜只得縫上,然后又打開,通過這一偶然出現(xiàn)的情況的處理,表現(xiàn)出陸文婷的沉著和耐心。給王小嫚做思想工作,說明“陸文婷不僅是一位手術醫(yī)生,而且是一個溺愛孩子的媽媽,甚至是一名幼兒園的阿姨”,這就表現(xiàn)出陸文婷溫和慈祥的性格特征。(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而在陸大夫多次的行為表現(xiàn)中,她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她女兒佳佳生病時的那一次。這一節(jié)賣弄了作者在體現(xiàn)主人公豐厚而多層次的情感方面所達到的力度和深度。在接到托兒所阿姨說佳佳生病的時候,她答應著馬上區(qū)看佳佳??墒亲詈笏]有去托兒所,而是惦記著眾多的病人,等看完病人之后她才急匆匆地趕到托兒所。剛開始她的心還忐忑不安,但最后由“一雙雙病人的眼睛代替了佳佳的位置”,這一心理過程寫得溫和,自然。她下班之后抱著佳佳在醫(yī)院中舉棋不定,為女兒的護理和兒子的午飯而焦慮,浮躁,內(nèi)疚,以及那“啃著干硬的冷燒餅,呆呆地望著這間十二平方米的小屋”的說不出的痛楚,極富生涯氣味,極具人情味地體現(xiàn)了作為醫(yī)生和母親的她在極其困窘的環(huán)境之下難以兩相兼顧的苦楚①,這種苦楚是深廣的,是長久的。因為她不能拋下病人,也不能不照顧她的子女,這兩種不能兼顧的矛盾使她猶疑不定,痛苦不已。從這一節(jié)中我們可以看到陸文婷幾十年的生涯情況和心態(tài)縮影,這也是多數(shù)中國知識分子和工作婦女境況的深刻反映。陸文婷性命垂死時讓丈夫給女兒扎小辮子,給兒子買球鞋的囑咐,她在死亡之水沉沒時,央求孩子們“諒解母親必須一次次縮回向你們伸出的雙臂,推開你們撲向我的笑貌”的留戀,以及她向丈夫的懺悔,也讓我們?yōu)橹畡尤荨W髡呔褪沁@樣善于抓住人物豐富的內(nèi)心,并將其置于這樣的情景氛圍中,更加渲染了悲劇的氣氛,使人讀來都會為此情此景感動流淚。
此外,作者還善于運用對比的方法塑造人物,作品中塑造了兩種典型的人物形象,一個是克己奉公的陸文婷形象,與之相反的一個是“馬列主義老太太”秦波,她滿口革命辭藻,實際上是她的盛氣凌人,唯我獨尊,目空一切,她利用手中的特權追求個人利益以滿足她的私欲,逐漸脫離了人民群眾,慢慢地由為人民服務的社會公仆變成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社會的主人”。其中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她為自己的丈夫焦副部長選擇醫(yī)生做手術的時候,對陸文婷大夫百般挑剔,簡直像選家奴一般,從學歷到資歷,從政治條件到身體健康狀況,幾乎到了不顧別人尊嚴的地步,使人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而陸文婷對于她的鄙視卻顯得從容不迫,神態(tài)自若,一次又一次巧妙地回答了她刁難的問題。在這里作者有意將兩個人物加以對比,使好的更加鮮明,丑的也更加原形畢露,達到了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小說中作者塑造的這兩個人物都具有相當深刻的典型性,而就形象的豐滿和深度來說,陸文婷這個人物是作者從“生活的隱蔽處發(fā)掘出來”的“一個新的藝術典型”,秦波這個人物,作者“主要是通過她圓滑含蘊的措詞,革命詞藻下的冷酷,揭示出一個掩飾在革命面紗下面正在喪失革命精神的發(fā)霉的靈魂”。②這就無疑給中國當代文學人物畫廊增添了兩個獨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1] [2] 下一頁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17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