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行
周日,風(fēng)和日麗。我們隨戶外活動俱樂部來到青州,來到大山深處的井塘村。
青州市井塘古村始建于明代景泰七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坐落于青州西南15公里處。據(jù)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考證,該村因東南紗帽山下有一清泉,常年不涸,形成一塘,村民將塘砌石筑高為井,村名便由此而來。
大山之中的井塘村,70年代從山上搬到了山下,曾經(jīng)的古老村莊只能從半山腰的村落舊址上依稀看到。在這片殘?jiān)珨啾谏希覀兛吹降氖鞘瘔?、石桌、石磨,兩戶人家之間,一般需要攀登十分陡峭的十幾級臺階才能到達(dá)。只有那破落的院落里地面上那整塊的大青石,讓人依稀看出這里主人的精致。
現(xiàn)在的井塘村依然是一個沒有被人為開發(fā)的村莊,這里的人們靠山吃山,自得其樂。周圍大山上有很多柿子樹、山楂樹,村民們大都在自家的院落里曬柿餅、曬山楂片,全村沒有一處機(jī)械作坊的痕跡。我們見到的大都是老年人和孩子,大概村里的青壯年都去城里打工去了。
在村邊河灘的兩邊,是不同年代的石刻。最為著名的是鐫刻在北峰山嵧石壁上的《白駒谷題名》。這是鄭道昭最后一次游玲瓏山時留下的,其他的大都是近代的書法家的杰作。從這些各種字體的石刻中可以看到曾經(jīng)的井塘村是個繁華厚重的村落。
穿過村落,我們向下一個目標(biāo)玲瓏山走去。(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玲瓏山海拔800米左右,在井塘村的南面。我們需要翻過兩座山才能到達(dá)。初冬的大山已沒有了夏天的翠綠,也沒有了秋天的金黃,只有山上的松樹還透著綠色。小草已枯黃,樹木已成了干枝,偶有一個柿子樹或是山楂樹上還有沒摘干凈的果實(shí),就成了大家目光聚集的地方。玲瓏山十分陡峭,沒有專門的爬山路。大家踏著枯黃的雜草,攀著陡峭的山峰,手腳并用,相互攙扶,艱難地向山的頂峰攀去。一路上,大家只有低頭體會登山的艱難,已沒有閑暇四處欣賞風(fēng)光的精力。
終于站在了玲瓏山上。舉目四望,我們看到的是群山環(huán)抱、峰峰相連。青一片、白一片、黃一片,星星點(diǎn)點(diǎn)的紅葉已成為這群山中的點(diǎn)綴,成不了主色了。四周連綿起伏的山川將井塘村護(hù)衛(wèi)在中間,默默注視著他的變遷。山下一縷裊裊炊煙,在向人們散發(fā)著這大山之中的溫暖氣息。
下山的路相對平緩,大家才有了欣賞的心緒。貪婪地看著湛藍(lán)的天空,盡情地感覺著大山的空曠,遺憾著沒有植被地方的荒涼,吃著樹上夠下來的柿子,提著從老鄉(xiāng)那里買來的山楂,拍著自己喜歡的景色,我們浩浩蕩蕩、滿載回家……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19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