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冠英故居—希范堂
在永豐鄉(xiāng)嶺下村和杜家村之間,橫臥著一道低矮的山丘,山丘的東北側(cè)是平整的田疇,一條清澈的小溪從西山峽谷流出,沿著稻田蜿蜒著流入東邊的青溪河。在這山環(huán)水繞的山丘洼地中,分布著一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杜姓村莊—上若村,民族英雄杜冠英的故居就座落在這村莊最北端的山坡漫地上。
初秋的午后,涼風(fēng)習(xí)習(xí),綠意盎然,蔥郁的禾苗如綠氈似的平鋪在山洼里。沿著小溪邊的石道,我們信步朝村莊最北端的杜冠英故居走去。綠樹掩映中,一座高大的徽式民宅矗立在低矮的平房和現(xiàn)代摩登式的小洋樓中間,極不協(xié)調(diào)地展示著灰暗斑駁的墻面和層疊飛翹的檐角。在一座低矮的平房前,我們遇到了一位五十歲左右面目清癯膚色黝黑的中年男子,經(jīng)介紹,我們才知道他就是杜冠英的第五代玄孫。
杜冠英故居大門口,原本是一片青石鋪砌的院落,現(xiàn)已被其后人修建為一棟座東北朝西南的三間平房,剛好和座西北朝東南的杜冠英故居形成垂直交錯,門口寬闊的平地也變成了一條狹窄的丁字形巷弄。在大門右側(cè)的弄口處直立著一塊四方齊整的大理石,光滑漆黑的石面上鑲嵌著幾行鎦金大字: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希范堂。
高大寬闊的希范堂分前后兩進。從大門進去就是一個長方形的天井,這是典型的清末徽派建筑格式。天井的寓意和作用有二:一是積財,四水到堂,財富不外流;二是采光,徽派建筑為了防盜,外墻幾乎沒有窗戶,整棟建筑的光線從天井中散落下來,照耀著廳堂和廂房??邕^天井中的條石,直入闊大的廳堂,空空無物的堂屋只有幾根粗大的立柱煢煢孓立,顯得分外冷落和凄清。穿過廳堂的后門,進入第二進的屋宇,除了一條扁長的天井,這里三面都是上下兩層的閣樓,為主人的寢室。一扇扇雕花的木格門窗迎著天井,明媚的陽光在閣樓的地板和山墻上投下絢爛的格窗花影。樓下的四扇木格門窗上鐫刻著草體的家訓(xùn)和箴言,透露著濃郁的文化氣息。
由于長年的棄置和失修,希范堂內(nèi)破敗不堪,散發(fā)著潮濕的霉氣。廳堂內(nèi)的三合土積著一層淤泥,照壁、桌椅和案幾早已蕩然無存。廳堂的立柱霉斑點點,雕花的橫梁蛀洞隱隱。原先廳堂的橫梁上懸掛著的一塊御賜希范堂三字的金匾也被人盜走。兩側(cè)廂房陰冷晦暗,天花板已坍塌,地板因朽爛而拆除,到處堆放著雜亂的物什。因久未住人,陰暗潮濕的霉氣撲面而來,令人掩鼻唏噓。
出希范堂的左側(cè)后門,沿著一條回廊往后拐,便到了后花園。可惜后花園已無花木可看了,到處是殘壁斷垣,只有山坡上一片蓊郁的竹林在山風(fēng)的吹拂下發(fā)出凄冷的唰唰聲。離開希范堂時已是日落黃昏,一抹金黃的余暉斜射在高聳的山墻上,為這滄桑的百年老宅增添了一些生機和活力。(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22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