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人之悲哀
中國文人之悲哀
傅伯勇
在中國,名目繁多的典籍可謂“汗牛充棟”,文化如此之源遠流長,文人的貢獻著實不少。但是,中國文人的待遇如何呢?
《漢書》記載,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因《報孫會宗書》令“宣帝見而惡之”,而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判處腰斬。三國時魏國嵇康因寫作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令執(zhí)政者司馬師“聞而惡之”,而被斬于東市。北魏大臣崔浩主持編纂的國史揭露了北魏統(tǒng)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辱歷史,被北魏世祖下令族誅,史稱“國史之獄”。北宋大詩人、大詞人蘇軾曾因為所作的詩被指“包藏禍心,誹謗謾罵”,被捕入獄將近五個月。清朝時僅莊廷鑨《明史》一案,“所誅不下千余人”;從康熙年間到乾隆年間,就有10多起較大的文字獄,被殺人數(shù)之多可想而知。吳晗因?qū)憽逗H鹆T官》,1968年3月被捕入獄,1969年10月11日被迫害致死。
對于中國文人,你寫了東西,白紙黑字,鐵板釘釘,原意可能是傳遞一份善良與美好,但是就有一些人故意曲解,搬弄是非。所以,文人的悲哀,第一是不敢寫,因為寫什么,可能作者心里想的就是一樣簡簡單單的東西,但是分析家們可能就要分析出若干來,或者淺嘗輒止,或者添油加醋,或者以偏概全,或者刻意歪曲,反正是根據(jù)臆想和需要來解讀,來議論,全不管作者的死活。而更可悲的則是,面對林林總總,哪怕是骯臟的東西,要么是避而不見,要么是變著法兒唱贊歌。一些人常常把“弘揚主旋律”,理解成“只要主旋律”,所以世間就只有贊歌了。如果不是贊歌,哪怕是真實的東西,一些人也可能會弄死你。比如FG縣的黨代會。黨代會期間,代表們除了聽報告,除了討論,還做了什么?一曰偷盜。會議期間,代表們的餐桌上都準備了白酒,喜歡喝點酒的自然可以喝點。當場喝了也好,但有偏偏就有60多瓶酒不翼而飛,原來是一些代表除了“吃”,還要“包”,那些酒早就被他們“順手牽羊”了。二曰浪費。后勤處根據(jù)參會人數(shù),安排了就餐桌數(shù),但一些代表還是置若罔聞,不事先請假,去另行吃喝了,結果呢,上了桌的10多桌菜白白浪費;還有就是,本來每桌可以坐10人,但是一些代表卻三人一桌,五人一桌的,真是吃公家的不心疼呢。三曰盡情逍遙。那幾天,無論茶室、舞廳還是洗腳城,生意都紅紅火火的。一些代表酒足飯飽后,那些地方就成了他們理想的天堂。如果花自己的錢,那也無可厚非,但是他們恰恰很多都是利用的公款,他們在那里醉生夢死,盡情逍遙。這些都是耳濡目染,但是沒有人報道呀。能夠?qū)懗鰜韱??不能喲,寫出來了還得了,不影響代表們的“光輝形象”嗎?如果真寫了,可能就會有“文字獄”纏身了。
中國文人要是對一些不正之風說上幾句大實話,人們就要把他安上“發(fā)牢騷”的罪名。由此看來,中國社會,不光是不能寫,不光是不能真寫,就連真說,也萬萬不行的。(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22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