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是誰動了奶酪
有一本書我想很多人都看過,那就是《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講的是一個童話故事,在這個充滿童趣看似平淡的故事里,我們不難體會到它深刻的寓意。
嗅嗅和匆匆是兩只小老鼠,唧唧和哼哼是一對小矮人。它們曾經(jīng)都自豪的擁有奶酪C站,為此它們得意洋洋,樂不可止,自認為可以無憂無慮的享用一輩子。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終有一天他們它們耐以生存的奶酪不見了。面對這一新的變化,嗅嗅和匆匆沒有做過多的思考,它們立即出發(fā)到迷宮里尋找新的奶酪去了。而唧唧和哼哼則不同,他們倆只知道擁有奶酪的幸福,尤其是哼哼它還在聲嘶力竭的叫喊著:“是誰動我的奶酪”?他自以為是的埋怨,心安理得等著,等著那被人拿走的奶酪重新回到原來的地方,即便是唧唧叫他一起找尋新的奶酪,他也無動于衷。
讀完這本書,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中得到一定的啟發(fā),也會自覺不自覺的把自己去與故事中某一個相比較。我想我們大多數(shù)都愿意做嗅嗅和匆匆,都會象嗅嗅和匆匆那樣知道隨機應變,不會墨守陳規(guī)。嗅嗅和匆匆從來不會去問是誰動奶酪,它們只知道沒有的舊的奶酪就得趕快去尋找新的奶酪。而象哼哼這樣的人也不少,面對變化了的事物,他們還在用陳舊的思維方式去質(zhì)問為什么,還在用昏花的眼光遲疑的看著,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不知道如何應對,也不想怎么應對。好在唧唧能及時醒悟,他最后與哼哼分道揚鑣,迅速投入到尋找奶酪的行動中去了。就憑這一點我倒認為唧唧還是很可愛的,雖然行動遲緩了一點,但畢竟還是有了行動。如果象哼哼那樣坐而論不起而行,他只是語言的巨人,而在行動上卻是個貨真價實的小矮人。咆哮吶喊有什么用,聽到的只有自己的回音;怨天尤人會怎么樣,能證明的就是自己無能;觀望等待又能如何,等到的只是物是人非,時過境遷。
遺憾的是類似哼哼的大有人在,他們在困難面前裹足不前,在變化中束手無策。其實,我們根本不要去問是誰動了奶酪,因為是誰動了奶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么動了奶酪,動了奶酪之后我們應該怎么辦?我以為唧唧在尋找新的奶酪途中留下那些話對我們大有益處:如果你不變,你就會被淘汰。如果你無所畏懼,你會怎樣做呢?遲做總比不做好。經(jīng)常聞一聞你的奶酪,你就會知道,它什么時候開始質(zhì)變。朝新的方向前進,你就會發(fā)現(xiàn)新的奶酪。越早放棄舊的奶酪,你就會越早發(fā)現(xiàn)新的奶酪。陳舊的信念不會幫助你找到新的奶酪。當你發(fā)現(xiàn)你會找到新的奶酪并且能夠享用它時,你就會改變你的路線。盡早注意細小的變化,這將有助于你適應即將到來的更大的變化。
是的,變化總是會發(fā)生的,我們只有預見變化,追蹤變化,盡快適應變化,隨著奶酪的變化而變化,并且享受變化,我們才會有新的奶酪,當我們有一個奶酪C站的時候,就要為尋找新的奶酪作準備,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致被意料之外的變化打得措手不及。
不要問是誰動了奶酪。(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