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洞溝見聞》
說廣西的天坑,云南的石林,深邃神秘。而令人心馳神往的莫過于深邃神秘之地。白馬洞溝里卻完整的保留著這份大自然的靈異。
所感“此生能夠一游洞,他朝乘鶴無悔時。”
大唐取經(jīng)的和尚沒有經(jīng)過此處,卻留有“白馬”一名,洞溝卻名副其實(shí)。至于“白馬”一詞的起源大概和先人的智慧有關(guān),能夠賦予它這個美妙的詞,恐怕是先人擁有白馬馳騁的思想,博愛的情懷吧罷。于此,不多追究,且看我一一詳述。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詩人的情懷早已付之東流,婉轉(zhuǎn)的感慨留于山間回蕩不絕。而白馬洞溝里潺潺的流水,異人的景色,靈異的珠光寶氣,璀璨的明星八月,野鶴的鳴叫哀啼只滋生出我們這些“風(fēng)流”人物,叫人怎不蹬腳惋惜。切罷,“日照山間紫氣生,他朝定有貴客人。扶麻今始識君意,白馬溝里嘯風(fēng)生?!睋碛写笞匀坏倪@般鬼斧神工,怎止得住世人的贊嘆。見“凝天之靈氣,聚地之精華,留走獸之足跡,蕩文人之笑聲。”此番足令人興嘆而來一飽眼福。若等得楊帝三下此景,恐地平日出紫霞飄,不食人間煙火,自修成仙。
相傳這溝有蛟龍騰飛,留一條曲溝,兩旁再是百丈巖壁,自春到夏末,有紫光回閃,山澗濕霧彌漫,野鶴時常鳴啼。各種異象勝于天外流星,此乃后說。
且說這百丈巖壁洞開無數(shù)靈洞,一年四季霧漫洞口,自有牧羊人或是游人慷慨甩幾個大字“某某到此一游”留戀不舍,當(dāng)然這種做法有詩意般夸張,唐朝的詩人也不到此處題筆,但自古至今擁有上千年的歷史也不能說。我曾游覽過很多靈洞,都是生在懸崖峭壁之處,要觀看其壯觀之景還要耗費(fèi)一番力氣,所需裝備齊全,自道是:(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1 戒刀(出家人護(hù)身)
2 1-2米的棍棒(探路用)
3 火機(jī)
4 軍用電筒(自備其他品牌也可)
5 皮靴(防止毒蛇攻咬)
6 藥物(臨時急用)
7 食品
8 炊具(可以吃到鮮美的蝙蝠肉,其糞便更有藥用價值)
9 咒符(傳說有僵尸吸血鬼出沒)
先人有經(jīng)驗(yàn),進(jìn)洞時需要在洞口東南方向燒三炷香,三拜五扣,懷揣一張咒符(可以驅(qū)魔辟邪)然后才能進(jìn)洞,咒符功效特靈(曾有一位壯漢空手進(jìn)洞,出洞時,面部發(fā)紫,全身發(fā)腫,語齒不清,冷汗直冒,衣衫爛破,恐怕是被詛咒。后來他每次進(jìn)洞時都準(zhǔn)備咒符,從此平安無事。)此乃后說,無從考證,但還是信上一二。
洞中寬敞黑暗,陰氣濃濃,甚至連足下的石頭也顯有幾分神秘,細(xì)細(xì)體味方可感受。洞頂通常有清泉垂流,四季清涼可口,可以直接飲用。洞深處有巖漿風(fēng)化,千年成形。有虎豹龍蛇之尊,飛狐騰鷹之形。其表情有一覽天下無余之顯,唯吾獨(dú)尊之霸氣。這種場景不要錯過,用手電筒一照,活靈活現(xiàn),似有離壁騰飛而去之勢。一洞喚名“石鐘洞”小石塊擊打發(fā)出“轟隆隆”的石鐘聲,其雄渾之聲經(jīng)久不絕,故而得名。遇見奇異的洞,可分為兩層,頂層通風(fēng)明亮,底層陰暗潮濕,兩層之間有石梯直接相連,可順石梯而上,鬼吹燈里有相似細(xì)述。登上頂層可謂一溝之景盡收眼下,俯瞰溝中奔流之水,頓生“大江東去浪淘盡 ”的那種豪邁之感。眼下的壯景不亞于獅子林,石鐘山,石林等地也。也有的洞進(jìn)口窄小,只容一人通過,真有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之險。每到一個寬敞的洞廳,氧氣的濃度就稀薄一份,鑒于對設(shè)備簡陋的考慮,不敢再繼續(xù)進(jìn)洞,于是在洞壁上用黑炭寫下感慨之言或留下姓名而撤回。興趣之余還會在洞廳中游戲幾次,做藏咪咪,就是躲貓貓之說。我最喜歡躲在石壁上,像一尊夜佛像。也別說,在黑暗中找出的感覺且非親身經(jīng)歷而不可言其妙,真是“心入深洞不言語,如潛渾灘遇蛟龍。若非光明迫在眼,冬眠千年得道深?!边@樣的意境是可以磨練一個人的意志的,這樣安靜的環(huán)境能聽出良心好壞,所謂的好壞,又只有自己聽后所知。
我所知有名的洞有龍家?guī)r洞,蘇家?guī)r洞,其他的不知其名,故舍其名而知其神,尋其靈異而游之。
此末,賦詩一首,看斧正
不描不畫是本色
點(diǎn)綴河山倆開懷
世間溝洞處處有
靈異精華在心間
靈地自有才人出
獅吼一聲雷劈閃
乘龍坐鳳曲不終
無詩小生王秀才
家住白馬洞溝邊
一切見聞柳邊庵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22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