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的深思
拖著疲憊的身體下工回來,早已饑腸轆轆,簡單做一碗可口的可以果腹的飯菜。常言說:話給智人說,飯給饑人吃。一端起碗來,看著這滿滿的燒菜蓋著白生生的面條,口水已在嘴里涎出,再就上一顆小蔥,一瓣蒜,吃得那是津津有味鼻尖冒汗,肚里也舒舒服服。
我們山西人的面食,可謂經(jīng)久不衰,比如搟面條,切的細(xì)細(xì)的,拉面,切疙瘩……農(nóng)家主食,燒一鍋‘咕嘟嘟’熱氣騰騰的粉條,豆腐,豬肉,白菜的菜肴,老遠(yuǎn)聞著就垂涎三尺,我每次端起碗,忍不住就說:這輩子能頓頓吃一碗面,足矣。
很小的時侯,我們農(nóng)村人吃飯常端著碗到街上的飯市,人們或圪蹴著,或坐在被雨水沖刷的干凈的條石上,。狗兒們伸著長長的舌頭,雞兒們‘咕咕’,地叫著,在我們面前溜達(dá)。每個碗里大多是粗粗的紅面‘剔拔古’剔尖,厚厚的擦片,粘粘的,也沒燒菜,就是水煮菜,放上點鹽和醋,也吃得熱氣騰騰,最好的也是吃上碗包皮皮,小麥面包高粱面。小麥面又細(xì)又滑又勁道,高粱面又粗又粘又嗆口。有時過個時節(jié),碗里偶兒有幾塊肥嘟嘟的肉,那是扒拉來,扒拉去,總舍不得吃,用筷子輕輕挾起看一看,香一香別人,吞一下口水,又放回碗里,象畫餅充饑一樣,直到最后碗里只剩下肉塊快,才美美地吃掉,完了還不時砸吧嘴。
有淘氣頑皮的小孩,挾一筷子喂雞兒們,狗兒們,一旁的老人惋惜地說:“造孽,造孽”。恨不能撿起來沖洗一下吃掉。到此時,我總能想起這樣一幅畫面,一個年老的老人,到商鋪里買東西,從用別針別著的衣袋里,摸索出一個小包,把別在上面的別針再拿掉,十根骨節(jié)連著的手指在左一層,右一層剝著,終于露出廬山真面目,里面整齊地放著一沓毛票。這就是勤勞善良,勤儉勞作的老人,我們的老祖宗就是這樣,守下這樣一份家業(yè)。
一遇到我們,這不想吃,那不愿吃,老人們就給我們上憶苦思甜課,那是六零年,吃榆皮,吃淀粉,所有能吃的野菜全挖回來。我們沒趕上那個時代,雖然吃得不怎么樣,也沒受過饑餓,忍饑挨餓的日子不好過,總算好賴能吃飽。有巧舌如簧的年輕人還要強辯,如今怎么樣,好像老人們是多事,不然。
我們不要什么四碟四碗,更不要什么七葷八素,吃一碗面更實惠,踏實。肚里也很充實。人生在世,還能沒個三災(zāi)六難,未雨綢繆,人一定要有憂患意識,自小,學(xué)得一首古詩,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個人都學(xué),每個人長大后卻忘記了初識人生的天真,我們永遠(yuǎn)都免除災(zāi)難了嗎?就在今天,四川的兩次災(zāi)難還不能警醒,還不夠慘烈,在等待救援的時刻人們喝的米湯里連米粒都找不到。(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今天,在大魚大肉,生猛海鮮的肆意任意地?fù)]霍,人心已飽脹得越來越刁,越來越獵奇,獵鮮,一桌上千,上萬的席面奇珍異味,吃不了倒進(jìn)泔水里,可知道,那些殘羹剩湯老百姓看到了是多么傷心,算一算價值那是多么觸目驚心,你的良心該蘇醒了,錯誤的認(rèn)知也該消失殆盡了。
迷途知返,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人們所生存的圈子越來越小,沙漠進(jìn)軍,臭氧層空洞,厄爾尼若現(xiàn)象……這些事是自然災(zāi)害,人為地濫砍,濫伐,濫采,你難道這樣做很坦然嗎?人生皆有因果,該給世人一個警告了。
民以食為天,給我們的后世子孫,還一個藍(lán)藍(lán)的天,一個清澈的河流,留一個可以生存的天地吧!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440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