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童年

適逢六一,無意看到網(wǎng)友在網(wǎng)上曬“童照”,想起來抽屜里那一本封面有點發(fā)黃的日志里還藏著幾張老照片,忍不住又去翻開,看到一個個都是童年時候的玩伴,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記憶猶如時光機一般把我?guī)Щ氐搅?a target="_blank">過去,回憶如電影膠片般一幕幕的在放映、上演。
我出生農村,童年也是在農村度過的。這里沒有兒童游樂場、沒有洋娃娃、沒有玩具超人、亦沒有動物園,但是卻有屬于我們自己的快樂童年。
記得那會,我們家的三兄妹跟隔壁家的小伙伴們是絕好的玩伴,天天膩在一塊也從不覺得厭煩。小孩伙在一塊,會玩的事可多了,印象最深的是,那時候最喜歡做就是白天掏鳥窩、夜晚逮青蛙。
白日里一放學,回到家里把書包一扔,午飯也不用吃,直接就往野外跑。雜木叢中、甘蔗地里都是鳥兒最喜歡搭窩安家的場所。把小鳥“掏”回來,拿根細繩綁住腳,插幾根木棒讓它舒適的站著,每天還找肉(蟲子)喂它,好生伺候著,有時候母鳥會找過來,站在不遠處的樹上跳上跳下的、嘴里還不停地發(fā)出“唧唧。。?!?,看似很著急,可我們就是不肯把“孩子”還給它。不過可能缺乏母親的愛,所以可憐的小鳥通常還是沒養(yǎng)得幾天便死去了,每次都是難過了一會后,就找塊好地把它“安葬”了,但就是“死”不悔改,依然去“掏”。
夜晚便喜歡到門前的那一片稻禾田里去逮青蛙。特別是春耕開始后,睡了一個冬天的青蛙們似乎是睡飽了,一下子變得精神十足,叫得可歡了,整個村莊都浸沒在一片蛙聲中。拿著小電筒,十來個小伙伴一同在黑夜里冒險,任憑大人說得如何的危險、多大聲的叫喊也不肯回頭。我們在“欺負”大人的同時,青蛙似乎也在欺負我們小孩,明明就聽到蛙聲了,可是稍稍走近,就突然戛然而止了;抑或有的時候明明看到它們伸出水面的小腦袋了,可是當我們伸出小網(wǎng)準備逮它時,它就縮下水面迅速游走了,我們便只好無奈的就此罷手。極有可能一個晚上什么都沒撈著,只好空手而歸,不過第二、第三。。。個晚上照樣去,樂此不疲!
也還記得那時候“四季”玩得也很分明,喜歡在春天里去田野上采摘鮮嫩的豬食草,那時家里養(yǎng)著豬,而且都不喂飼料,更多的是喂野菜,生態(tài)的很;夏天的時候最喜歡門前那條清澈的小河,沒事的時候大伙就去游一游、泡泡澡、降降暑,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大哥哥大姐姐還會拿著幾根空心的竹子造成木筏,于是我們便可“河上泛舟”了;秋天的時候,隔壁家的小山上的果樹掛上了成熟的果實,于是我們便動起了壞心思、做起了“壞小孩”,偷偷摸摸的摸進人家的果園,每個人各爬上樹枝壯、樹葉茂盛的那一棵果樹(因為這樣才會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坐在樹上伸手去參摘果實,吃飽了就“滑”下來,然后開溜;冬日里,最喜歡去野外窯番薯,那時候農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種雜糧,不像現(xiàn)在番薯都好幾塊錢一斤,記得那時候技術很好,每個人都能隨手搭起一個“窯”,圍著“火爐”吃番薯,溫暖總是能充斥著整個冬天。(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就這樣,時間就是在這白天與黑夜、春夏與秋冬中悄然而逝。童年的車也輪在不斷的往前滾動,直至到達終點、盡頭,童年的生活也隨之劃上了句號。
慢慢長大了,小學生活也結束了,中學來了。很多小時候的玩伴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后選擇了“畢業(yè)”,我呢,則到市外讀了高中。忙于學習、忙于考試也便很少能回去。有人說“距離產(chǎn)生美”,也有人感慨“時間總是能沖淡一切”,于是我還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相信了后者。每次回去,在村口相遇竟沒有了太多的言語,來來回來都是那簡短的兩句“放假了?”、“是啊”,然后擦肩而過。每每這樣總是讓我有一種“離鄉(xiāng)太久終得回,玩伴相見不相識”的感傷。
再后來,我上了大學,每次寒、暑回去最真切的印象是母親總是會跟我“報告”說:“你小時候的玩伴誰誰誰又結婚了、誰誰誰又嫁到哪里哪里了…”。而這時父親總喜歡制止母親“哎呀,女兒還讀書呢,你跟她講這些‘談婚論嫁’的事干嘛!”
今年寒假回家過年,才發(fā)現(xiàn)一年沒回來,昔日的玩伴如今都在“曬”孩子了,見了面還免不了要孩子們喊我一聲“姑姑”、“小姨”,其實他們有的年齡比我要小些,只是礙于“禮貌”問題,也只好如此喊了吧。我不由心里在感慨:“真的是時間易逝啊,轉眼已快二十載,昔日的玩伴如今都已為人父、成人母咯!恐怕他們都早已要為家庭、孩子奔波了,應該無暇再記起那些年我們一起‘玩’過的童年了吧?”
而如今應該也只有我這等“閑人” ,能偶然拿出來回憶一下,祭奠我們那回不去的童年。
又想起來兒童節(jié)當日收到的一封簡訊:童年,雖然有哭鬧,卻沒有煩惱;雖然文化少,卻敢開心笑;雖然有約束,,卻可四處奔跑。誰又能說不是如此呢?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47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