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一縷麥香情滿腸

2013-06-13 15:40 作者:高山流水  | 6條評論 相關(guān)文章 | 我要投稿

田野麥梢黃了,飄來淡淡清香。

給家里打了個電話,是父親接的。我問父親家里開始收割麥子了沒有。他說只有一些小塊的早熟地開始收割了,大面積收割還得等幾天。我告訴父親,今年天就不要再讓母親拾麥子了。天氣熱,都七十多歲人了,別往地里跑。家里又不是沒有吃的。父親安慰我說他會勸說母親不讓她到地里拾麥子的。你忙吧,家里的事情就別操心了。我還想給父親再說些什么,就聽見電話那頭傳來了“嘟嘟”聲。我知道父親是怕我浪費(fèi)電話費(fèi),但我更知道父親的勸說是無效的。母親照樣會我行我素。

每年到這個收麥的季節(jié),母親都要著籃子,拎一條編織袋,去收割過的麥田里拾麥子。每當(dāng)這個時候,父親就在家里做飯,估計母親快回了就推車去接她。街坊鄰居都十分地不理解母親,說你又不是家里缺大米白面,或不夠吃,起早貪黑的,何苦受這份罪。

是啊,我們做子女的也不理解。父親退休,一個月的工資完全足夠兩個老人日常花銷的。我們弟兄幾個也不向老人伸手要錢。我們都曾勸她不要再去地里拾麥子了??伤褪遣宦?。在她面前說多了,她倒嗔怨起來:怎么啦,嫌給你們丟臉了不是?我又不偷不搶,丟啥人哩。那地里扔下那么多的麥子,種過秋,秋苗長出來,麥苗也長出來當(dāng)草除掉了多可惜呀!勸說無效,我們就不再勸說了。順其自然,權(quán)當(dāng)老人家是鍛煉身體算了。

當(dāng)我們回家看望兩位老人,母親總是指著包里的麥子,驕傲地說:你們看看,我拾的麥子夠我和你吃兩個月呢?;蛘哂袝r候,拿著她蒸的饅頭說:這是用我拾的麥子磨的面粉蒸的。好吃吧,比以前讓你們吃的參合著玉米面或高粱面蒸的饃好吃多了。

母親的話總讓我勾起對以往的回憶。(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記得還在生產(chǎn)隊時期,我們家學(xué)生多,勞力少,父親又遠(yuǎn)在鄭州上班。所以家里地里也只有母親一個人勞動。那時是掙工分的。社員們的糧食分配全靠工分來計算。我記得母親當(dāng)時干一天農(nóng)活也就是13分。村里的一個壯男勞力勞動一天是20分。每20分算一個勞動日。一個勞動日好像是三毛錢。

隊里按照家庭人數(shù)規(guī)定每月每年必須出夠多少勞動日,你才能分到基本的口糧,否則,年終結(jié)算時,你就得倒找隊里錢。我們家每年的年終結(jié)算都是我們欠隊里的。因為你出不夠那么多的工。而每年的節(jié),父親回家探親,就得拿工資去補(bǔ)貼家里所欠生產(chǎn)隊所謂的“欠款”。除去交給生產(chǎn)隊的錢,父親手中的錢也就寥寥。因此,我們家每年的生活都顯得十分拮據(jù)。隊里分給我們的小麥有限,平時,母親在生活上是很簡樸的。一般情況下,我們很少吃到純凈的小麥面食物。很多情況下都是參合著其他雜糧。比如,在蒸饅頭時,母親會用玉米面或高粱面參合。就連中午飯吃面條,也是如此。有時甚至就是光吃雜糧。我在吃的時候,先將裹著的一層白面吃了。剩下的吃到一半就成了雞和豬的填充物了。母親一旦發(fā)現(xiàn),就會發(fā)脾氣,大罵我“造孽”。

現(xiàn)在,一些所謂的專家都在講吃五谷雜糧,保持營養(yǎng)均衡,可在我小的時候,這些雜糧吃得我只吐酸水??梢娛裁礀|西都不能過量。就像山珍海味,讓你天天吃,恐怕你也膩煩。

為了增加我們的食欲,不讓我們挑食,母親總是想方設(shè)法變花樣,如蒸花卷,蒸菜團(tuán)子等等。然而再怎么變換,畢竟這些粗糧雜合的太多,我們的食欲也沒有調(diào)動起來。面對我稱之為“黒饃”的食物,雖饑腸轆轆,卻毫無食欲。何時能吃上白面饃饃,竟成了我平時的一種奢望。

春節(jié)是我們最高興的時節(jié)。一年的盼望等待都在春節(jié)了。因為春節(jié)可以穿新衣,可以吃白面饃饃,可以吃到肉。父親回來,還能捎回來些糖果等好吃的。拿現(xiàn)在的眼光看來,這些想法是多么的荒唐可笑,天真幼稚??稍谖镔|(zhì)普遍匱乏的年月,和我一樣有同感的人不在少數(shù)吧。

過年,都要提前兩天蒸年饃,以便招待親戚用。母親會蒸出三種面食:純白面、參合雜糧面、純雜糧面。第一種是用來蒸人口大饃的(其實就一種大的豆沙包子,綠豆餡兒的或紅豆餡兒的。)棗花(帶紅棗的饃)和招待親戚用的圓點心。這些當(dāng)中有一部分是要在大年三十晚上作為貢品用的。除了人口大饃在大年初一吃之外,那些白面饃只有等親戚招待完了,剩下的,母親才允許我們吃。沒親戚的時候只能吃粗細(xì)糧雜合的饃。

日子稍微好轉(zhuǎn)是從農(nóng)村開始分地到戶的時候開始的。地是按人口分的。終于能天天頓頓吃上白面了。每到收獲的季節(jié),全家出動,早起晚歸。正值炎炎夏天,人們都想趁早上天氣涼快收割。那時候可都是用鐮刀一下一下的割下的。割完了,再打成捆,用架子車一車一車地往打麥場運(yùn)送,然后再用人力拉石碾碾壓。人們像牲口拉犁拉耙一樣在太陽最毒的時候用繩子拉碾子。一天下來,人都累得骨架都要散了。

有了打麥機(jī)后,就省了很多事。但打麥機(jī)打麥子是很臟的。要想把像山丘一樣的麥垛盡快打完,需要人們分工合作。拆麥垛、運(yùn)送、揚(yáng)麥糠、接麥粒等等,麥子打完了,人們也成了灰土人了。臉上只露出眼睛和嘴巴。其余地方都是黑灰,像煤礦上剛剛出礦井的礦工。吐一口唾沫,都是黑的。

再后來,有了收割機(jī),就更方便了。機(jī)械化收割不用提前造麥場。麥子熟了,收割機(jī)直接開到麥田,來回走幾趟,人們只需要拿袋子裝麥子就行了。去年回家,很多農(nóng)戶在收割機(jī)收完后,就直接拉到糧食收購站賣了,實在是方便及了。省去了多少辛苦啊。機(jī)器收割的唯一的缺點就是丟掉的麥粒多。但糧食豐收了,人們再也不像從前那樣仔細(xì)了。丟掉就丟掉了吧,現(xiàn)在糧食吃不完。

但和母親年紀(jì)一樣大的老太太們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因此,她們就一塊出去拾麥子。從饑荒的年月走來的人,會倍覺糧食的珍貴。“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辈皇录诜w的人們有誰理解這首詩的真實意義和在田間勞作的農(nóng)人們的辛苦?!母親不識字,在她的思想里,也不知道曾有這樣的詩句,但她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這首詩的內(nèi)涵。

從當(dāng)初的想吃飽白面饃的奢望,到現(xiàn)在五谷雜糧成了香餑餑。這個過程似乎很漫長。漫長得伴我走過了整個童年,但又似乎很短暫,短暫得一眨眼的功夫,我的孩子已經(jīng)成年,沒有了衣食之虞。品味著從前的惆悵,咀嚼著如今的欣慰,亦真亦幻。

布谷叫,麥稍黃,一縷麥香情滿腸。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477431/

一縷麥香情滿腸的評論 (共 6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广宗县| 镇安县| 大英县| 青神县| 九龙城区| 集安市| 苍山县| 辛集市| 南部县| 林周县| 错那县| 南木林县| 库伦旗| 寿宁县| 西丰县| 通化市| 灯塔市| 广元市| 宁远县| 民县| 泗水县| 阳新县| 天津市| 青海省| 扎兰屯市| 双辽市| 全南县| 右玉县| 滦南县| 固安县| 广河县| 神农架林区| 墨玉县| 紫金县| 郯城县| 富裕县| 当阳市| 巴彦淖尔市| 滕州市| 郑州市| 吉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