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增廣賢文》和位覺錯誤”
閑話“《增廣賢文》和位覺錯誤”
陳宣章
古訓(xùn)極多,集大成者《增廣賢文》是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作者未見書載,僅清?周希陶曾重訂,估計為民間創(chuàng)作之結(jié)晶?!对鰪V賢文》內(nèi)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fēng)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对鰪V賢文》絕大多數(shù)句子來自經(jīng)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及文人雜記,語句通順易懂。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其實是儒釋道三合一?!对鰪V賢文》作為兒童啟蒙書,其思想觀念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儒釋道各家經(jīng)典,也有大量民間諺語。所以,《增廣賢文》實際上成為儒釋道“經(jīng)典”的普及本。因為《增廣賢文》立足于普通人,所談主要是:1.人及人際關(guān)系;2.命運;3.處世之道,人生哲學(xué);4.讀書。仔細(xì)分析可見,它以道家思想為主,兼容儒釋。
《增廣賢文》對人性的認(rèn)識以“性本惡”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親情被金錢污染,把社會諸多陰暗面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陳列在讀者面前。在《增廣賢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虛偽的,人們?yōu)橐患褐阶兓療o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因此世界布滿陷阱和危機(jī)。例如:“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yuǎn)親”;“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jìn)來”;“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不一而足。
用這種古訓(xùn)教育兒童,必然造成社會上人際關(guān)系的緊張,處世之道的虛偽,人生哲學(xué)的自私;即使是一些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勤勞樸實的寶貴精神、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警世喻人的格言諺語、經(jīng)驗哲理的科學(xué)知識,也被這些陰暗文化所掩蓋。例如:“知己知彼,將心比心”;“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樂不可極,樂極生悲”;“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寧可人負(fù)我,切莫我負(fù)人”;“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恕己之心恕人”;“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等。(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其實,人際關(guān)系最基本的是階級關(guān)系,所以,善惡本身就具有階級性。對于同一事物,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人生哲學(xué)。階級關(guān)系就是人在社會經(jīng)濟(jì)關(guān)系中的地位?,F(xiàn)今社會上思想界的“混亂”現(xiàn)象,其實也很正常。魯迅:“曾經(jīng)闊氣的要復(fù)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xiàn)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而已集?小雜感》)
世界是四維時空,空間有上下左右前后,時間有過去現(xiàn)在將來。不管何種言論,除了查一查言論者的身份、地位,有時候也可以從“位覺錯誤”分析他言論的正確或謬誤。
一、上下“位覺錯誤”:國人從來講究上下,尤其是職位、輩分。千百年來,在我國被人們奉為激勵自己上進(jìn)的名言:“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眰鹘y(tǒng)俗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禮記?曲禮上》:“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敝劣诰嫉纳舷赂臃置鳌!墩撜Z》:“惟上智下愚不移?!倍献鹣卤?,更是統(tǒng)治階級的傳統(tǒng)觀念。
封建社會中,農(nóng)民起義叫“犯上作亂”、“造反有理”、“逼上梁山”,政府軍隊則“平叛治亂”、“安邦定國”、“執(zhí)法維穩(wěn)”。魯迅:“中國的有一些士大夫,總愛無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來,他們不但歌頌生平,還粉飾黑暗?!边@是由士大夫的地位決定的。
林彪因為上下“位覺錯誤”,想借機(jī)篡黨奪權(quán),才會折戟沉沙自取滅亡。薄熙來也是上下“位覺錯誤”,想借“唱紅打黑”篡黨奪權(quán),自己就是黑吃黑。陳水扁鼓吹自由民主,一上臺就搞臺獨、大肆貪墨,也是上下“位覺錯誤”。
黨章規(guī)定:共產(chǎn)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產(chǎn)黨員永遠(yuǎn)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所有共產(chǎn)黨員都不得謀取任何私利和特權(quán)。所以,只要上下“位覺錯誤”,必然犯錯誤;而且地位越高,犯錯誤越大。
二、左右“位覺錯誤”: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象中國這樣注重左右,也沒有一個國家象中國這樣容易左右“位覺錯誤”。
其實,“左右”一詞含義很多:
1.在旁侍侯的人,近侍。《左傳?昭公六年》:“左右諂諛?!薄妒酚?廉頗藺相如列傳》:“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薄稏|周列國志》:“趙工居石室之中,聞水聲淙淙,問左右?!薄蛾套?a target="_blank">春秋? 內(nèi)篇雜下》:“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其左右曰?!?/p>
2.舊時書信中稱對方時不直稱其人,僅稱他的左右以示尊敬。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p>
3.相幫,相助?!妒酚?蕭相國世家》:“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泵?王鐸《兵部尚書節(jié)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狀》:“癸酉冬,司馬公(袁可立)病革,夫人左右之,以得正終。”
4.支配,影響?!蹲髠?僖公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
5.猶言反正、橫豎?!端疂G傳》第十六回:“你左右將到村里去賣,一般還你錢,便賣些與我們,打什么不緊?”
6.猶上下,用在數(shù)量后表示約計。如:三十歲左右。
而中國使用“左右”最多的卻是方位:以自己為標(biāo)準(zhǔn)定別人“左右”,而且還要“左右”別人。如果別人不從,就戴上“左或右”的帽子。結(jié)果常常是:自己是“左(或右)”,卻說別人是“右(或左)”;糾正“左(或右)”時矯枉過正;糾正“左(或右)”時反而更加“左(或右)”;昨天被批“右(或左)”,今天上臺就“右(或左)”……不管什么時候,爭論“左右”的議題最多:你說我左;我批你右。誰也不服誰,亂成一鍋粥。主流媒體則惟命是聽,一會兒左,一會兒右,自己打自己耳光,卻面不改色心不跳。
也有的人,掛羊頭賣狗肉,卻要假裝正確,于是不談“左右”,談硬道理;不談?wù)?fù),談摸石頭;不談“社資”,只談特色。當(dāng)然,最好的辦法就是你說你的,我行我素。反正誰有權(quán)誰就有理,你奈我何?但是,以權(quán)謀私者總是以為“天不知地不知”,忘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在當(dāng)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還是老老實實地交代問題。
俗話說:“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濒斞福骸捌鋵?,中國人是并非‘沒有自知’之明的,缺點只在有些人安于‘自欺’,由此并想‘欺人’。譬如病人,患著浮腫,而諱疾忌醫(yī),但愿別人胡涂,誤認(rèn)他為肥胖。妄想既久,時而自己也覺得好像肥胖,并非浮腫;即使還是浮腫,也是一種特別的好浮腫,與眾不同。如果有人,當(dāng)面指明:這非肥胖,而是浮腫,且并不‘好’,病而已矣。那么,他就失望,含羞,于是成怒,罵指明者,以為昏妄。然而還想嚇?biāo)?,騙他,又希望他畏懼主人的憤怒和罵詈,惴惴的再看一遍,細(xì)尋佳處,改口說這的確是肥胖。于是他得到安慰,高高興興,放心的浮腫著了。”國人中,諱疾忌醫(yī)者還是大有人在,但其結(jié)果總是不好。
三、前后“位覺錯誤”:這是一個更加混亂的范疇,因為前后有時候指方位、次序,有時候指時序。從“前后”的本義看,解釋更多:
1.用于空間,指事物的前邊和后邊。《書?冏命》:“惟予一人無良,實賴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左傳?隱公九年》:“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衷戎師,前后擊之,盡殪?!泵?陳繼儒《珍珠船》卷四:“盧君一日見碧空澄澈,望見仙人乘鶴而過,別有數(shù)鶴飛在前后?!?/p>
也指次序前后,《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天色已明,只見山下兩個人,前后走來。”
也指向前與向后,俯仰?!墩撜Z?鄉(xiāng)黨》:“﹝孔子﹞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何晏集解引鄭玄曰:“揖左人左其手,揖右人右其手,一俛一仰,故衣前后則襜如也?!?楊伯峻注:“前后,俯仰的意思?!?/p>
2.下邊與上邊?!抖Y記?玉藻》:“韠……天子直,公侯前后方,大夫前方,后挫角,士前后正。”東漢?鄭玄注:“韠,以下為前,以上為后。
3.表示時間先后,即從開始到結(jié)束的一段時間?!妒酚?魯仲連鄒陽列傳》:“趙孝成王 時,而秦王使白起破趙長平之軍前后四十馀萬,秦兵遂東圍邯鄲?!碧?韓愈《論佛骨表》:“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施佛?!泵?李贄《復(fù)士龍悲二母吟》:“計二老母前后同居已四十馀年?!泵?袁可立《奏毛帥屢獲奇捷疏》:“據(jù)所報功級解驗,前后大小三十余戰(zhàn),斬首共一千九十七級數(shù)逾?!?/p>
也指從某一時間或事件稍前到稍后的一段時間。元?無名氏《桃花女》楔子:“他道我孩兒,注該今夜三更前后三尺土下板僵身死。”明?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xué)山三?辛稼軒》:“辛李皆南渡前后人,相去不遠(yuǎn)?!庇暨_(dá)夫《沉淪》五:“從太陽的角度看起來,大約已經(jīng)是九點鐘前后的樣子。
也指自前到后的過程。晉?干寶《搜神記》卷四:“青洪君感君前后有禮,故要君,必有重遺君者。”《金瓶梅詞話》第46回:“于是把月娘罵他一節(jié),前后訴說一遍?!薄都t樓夢》第103回:“這可就是天理昭彰、自害自身了,於是眾人往前后一想,真正一絲不錯?!?/p>
4.指大小便?!鹅`樞經(jīng)?邪氣藏府病形》:“腎脈急甚為骨癲疾,微急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鼻?俞正燮《癸巳類稿?足少陰經(jīng)腎藏脈證三之八》引此文曰:“謂大、小便?!眳⒁姟扒昂箐选?。
5.猶輕重,尊卑。《紅樓夢》第120回:“不是說句不顧前后的話:當(dāng)初東府里太爺,倒是修煉了十幾年,也沒有成了仙?!?/p>
本來,一個群體總是有先進(jìn)、落后;先進(jìn)、落后總是相對的;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但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的事情太多,總以為自己一貫正確;也有的人以山頭為準(zhǔn),定先進(jìn)、落后。所以,前與后常常以參照物為準(zhǔn),其真實的客觀位置是另一回事。
俗話說:“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边@種“先”(即“前”)是以皇帝的標(biāo)準(zhǔn)而定。清朝的官位“九品十八階”,以頂子(帽珠)色區(qū)別。一品大員為大紅頂子,所以有“用別人的血染紅自己的頂子”一說。作了官就必然要爭先,要當(dāng)一品大員就要染紅自己的頂子。
但是,“長江后浪推前浪”就有許多解釋。此成語出處宋?劉斧《青瑣高議》:“我聞古人之詩曰:‘長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笔聦嵣?,后浪推前浪不一定是新人換舊人,也可能是舊人換新人,也可能是復(fù)辟,也可能是換傀儡。這種事古今中外很多。
秦始皇死后,趙高發(fā)動沙丘政變,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職期間獨攬大權(quán),結(jié)黨營私,征役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設(shè)計害死李斯,繼之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另立子嬰(秦始皇大兒子扶蘇的兒子)為帝(不久被子嬰設(shè)計殺掉,誅夷三族)。
1861年咸豐帝崩逝后,慈禧太后與慈安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又稱西太后,后聯(lián)合恭親王發(fā)動辛酉政變,誅除八大臣。同治帝即位后,首度垂簾聽政。1872年同治帝17歲,慈禧不得已為他選后,次年,兩宮太后卷簾歸政,但同治帝親政后仍難擺脫慈禧的干預(yù)。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兼外甥4歲的載湉為帝,改年號為“光緒”,兩宮太后再次垂簾聽政。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暴亡,卒年45歲,有人認(rèn)為是慈禧所害;從此慈禧實現(xiàn)一宮獨裁。1883-1885年爆發(fā)中法戰(zhàn)爭,慈禧借戰(zhàn)事不利,把責(zé)任推給以奕欣為首的軍機(jī)處大臣,將他們?nèi)扛锫?,史稱“甲申易樞”,從此慈禧完全掌控了朝政。1889年2月光緒大婚,名義上由光緒帝親政,慈禧又訓(xùn)政了數(shù)年。在訓(xùn)政結(jié)束后,朝內(nèi)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上(光緒帝)事太后謹(jǐn),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后來,慈禧等人發(fā)動戊戌政變,拘禁光緒皇帝,并處死譚嗣同等六人。1908年11月14日即慈禧病逝前一日,光緒帝被毒死,經(jīng)她命立醇親王載灃子、年僅3歲的溥儀為宣統(tǒng)帝,慈禧被尊為太皇太后,還想繼續(xù)垂簾聽政。慈禧太后搞了三次政變,一直是舊人換新人,即前浪推倒后浪。
“長江后浪推前浪”有許多戲謔的說法:“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長江后浪推前浪,你被曬在沙灘上”;“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坐在沙發(fā)上”;“長江后浪推前浪,我在沙灘曬太陽”;“長江后浪推前浪,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誰知道還有“長江前浪滅后浪,把后浪拍死在沙灘上”。
權(quán)力是個好東西,也是個壞東西。在權(quán)力的誘惑下,長江前浪滅后浪,把后浪拍死在沙灘上”常常發(fā)生。但是,歷史總是要前進(jìn)的?!霸?jīng)闊氣的要復(fù)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xiàn)狀”,這些都是一廂情愿;而“未曾闊氣的要革新”,這是無法阻擋的。2013.6.19.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498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