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與士
戰(zhàn)國諸子,涌出百家,秦時明月,思壽無涯,漢家雄關(guān)外,豪杰爭霸,三國鼎立之勢,歸于兵甲,西晉竹林隱七賢,揚名天下。唐之風華,宋之儒雅,四海歸一曇花現(xiàn),滅元者是乞娃,清喜稱平,民國變法,到頭來皆是浪花。俱往矣,看如今誰之天下。中國古代文化是一個以劍與士的文明。太平年間,以士文化為社會主導,戰(zhàn)亂時代,以劍文化做主題,劍與士構(gòu)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核心與靈魂。
漫漫歷史長河中,有太多的戰(zhàn)爭故事,無論是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斬蚩尤,還是牧野大戰(zhàn)中武王伐殷紂,不比說長平之戰(zhàn)的悲慘,還是赤壁之戰(zhàn)的悲壯。劍的殺戮之氣,都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劍乃兵器之王者,代表著正義的力量,是以中國古代帝王都有屬于自己的寶劍,古代神兵中的干將莫邪,越王夫差的青銅寶劍,這些都顯示了,劍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與劍相比,古代士文化就來到有點溫和,若把劍文化比作烈酒,那么士文化就相當于古人生活的茶,溫潤中,有時參雜著濃重的苦澀。
“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蜚則已,一蜚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淳于髡的滑稽多辯,婉諫齊威王之故事,道出了士的溫和,獨不念天聽若雷,神目如電,吾輩進退不茍,死生惟命,務(wù)請尚方之劍,斬彼元兇,以警天下墨吏!鄔思道的奏章,說出了士的剛烈。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百姓苦,白居易的詩詞,表明了士的憐憫。士的文化,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背景,演繹著不一樣的情懷,因此,士文化的磅礴,感情的浩大,成就了士文化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劍和士,兩種不同的東西,在古代文化的發(fā)展中,賦予他們文化內(nèi)涵后,讓兩者緊密的結(jié)合在一起,共同開創(chuàng)并支撐著中國古代文明。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498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