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聽濤》之五
風動銅鼓嶺
八天的海島之行今天就要拉上帷幕,想起了這些天來“生動”的日子,大家都有些不舍。又是一夜的細雨霏霏,雨伴著風,聲聲敲打著窗欞。雨滴自葉端滑落,滴入溪水,泛著微漪,輕輕的,蕩起了挽留。雨讓這片雨林變得迷離 、變得真情流露。。。
天邊的魚肚白還未泛起時,我們便收拾行裝,頂著晨露,踏上了最后一日的旅程,二哥要帶我們去山上看看海。今天的氣溫下降了很多,只有十幾度,當?shù)厝瞬荒秃?,都穿起了厚厚的棉服。在嘉積鎮(zhèn)下了東線高速,順著國道去往“銅鼓嶺”。依舊是我開車,有了昨天的體驗,不一會兒,后面就想起了撲克牌的響聲。雨一直在下,道路泥濘,卻使得路邊的檳榔樹和三角梅格外的清新而艷麗。村落間的民居在樹叢之間掩現(xiàn),南國的灰墻綠瓦因為雨在天地間迷蒙。
不一會兒,便拐上了銅鼓嶺崎嶇蜿蜒的盤山道。緩慢的沿著濕滑的盤山路,繞過了幾處急轉的S彎,便到了平臺的停車場。銅鼓嶺位于文昌市龍樓鎮(zhèn),距文昌市區(qū)40公里,西連內陸,東瀕南海,綿亙20多公里,主峰海拔338米,三面環(huán)海,地貌奇特,植被繁茂,是海南的最東角。這里山美石奇,素有“瓊東第一峰”之美稱。相傳為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率軍征討蠻夷,以銅鼓奏凱而得名。
停好車,雨依然在下,已近山頂,風也大了起來。二哥沒帶外套,姐給他找了浴巾披在肩上御寒,彪形大漢的這般造型一出,笑的我們是前仰后合。到嶺頂有一條略陡的石階小路,不平而濕滑,偶有苔蘚,更給我的登頂制造了不小的麻煩,可登頂?shù)目释罱K戰(zhàn)勝了膽怯,加上大家相互的攙扶,便“既來之,則登之”了。這又是戰(zhàn)勝自己的一次挑戰(zhàn)。
終于,拾階而上到了峰頂?shù)姆榛鹋_,烽火臺的一面便是懸崖。峰頂?shù)娘L很大,裹挾著水汽凜冽瑟瑟,嗚嗚做聲,惹得峭壁間高揚的枝葉爭相揮舞,漾起層層季雨矮林的“樹浪”。隱約聽得見風的怒吼,激起海浪拍打著山下的礁石,翻騰著大海的嘆息。(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第一次在山頂瞰海,是獨特的印象,海浪翻滾千層,海天一色空朦。冬季刮的是北風,加上陰雨天能見度不佳,看不到往日波峰泛銀、群毆翱翔、千舟競帆的景色,實在有些失落和遺憾。海風夾雜著細密的雨絲,刮打在臉上,風大的時候,衣襟獵獵,扶住垛口才能站得穩(wěn)身體。涼意使人不由得打個寒噤,在大自然的弄化間,人力竟顯得如此的不堪。
山頂上有一高三米的“風動石”,上圓下尖,海風吹來,微微搖晃呼呼作響,故名“風動石”。千萬年來,歷經滄桑,風吹能動卻搖而不倒。天神一般俯瞰七洲列島,絕非俗世能及,必是神工鬼斧。
風的喧響召喚起心的共鳴,我們放聲吶喊,對著浩瀚無垠的南海,一舒胸臆。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這句話用在此時的我尤為貼切。好不容易走了一半,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可以好好欣賞我獨愛的海芋。海芋原產在南美洲,外形簡單而清純,花語是真誠、簡單、 純潔、內蘊清秀。如果環(huán)境濕度大,就會從像被染綠了的大象耳朵般的葉片滴水,所以它有個好聽的中國名字叫做“滴水觀音”。
道邊幾簇綠的誘人的海芋開勢正盛,在每一個角落安靜的綻放,它不是姹紫嫣紅,卻如天荷般特立而清新,每一個葉片湛綠厚實,簇擁著一挺傲放的花蕊,而剛剛下過的雨,讓這片海芋更顯得那么超脫和自然,恍若滴翠。
又回到了美蘭機場,和八天前不同的是告別。每人的心里流動著意猶未盡,站在機場,耳畔依然回響八天來的歡聲笑語, 雙眼盛滿了這片土地的山、海、雨林和數(shù)不出的景致。這片土地有五指山、有萬泉河、有海浪、有沙灘、有黃道婆、有600萬樸實的島民、有“天涯”與“海角”、更有數(shù)不清的遺憾,折返著我們已裝得滿滿的心情。這片土地使我明白了旅行的真諦:在有限的時間,展開無限的想象,用心的,閱讀那份美景。。。
北京時間23日16:45分,南方航空CZ6157航班正點起飛,我們告別了二哥,離開了海南,回到北京的家。。。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542453/
《南海聽濤》之五的評論 (共 13 條)
- 夢麟 推薦閱讀并說 文章抒寫了文友褒賞海南美景的感慨,也傾瀉了自己心境,胸臆廣闊,意象跌宕也摻雜著生活的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