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旅行
我09年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五頃塬鄉(xiāng)參加“三支一扶”工作。雖然小時候在正寧生活過15年左右,但從來沒聽過這個鄉(xiāng),甚至去上班時連出門向左還是向右走都不知道。聽人說那是個回民鄉(xiāng),而且子午嶺風光迷人,我頓時來了興趣。
工作后,一直沒機會去森林公園轉轉,心里滿是遺憾。暑夏的一天正午,酷熱難耐,幾個同事相約要去兜兜風,避避暑。我們騎著摩托車,在綠色的森林中穿馳而過,路邊挺立的松樹筆直筆直,參天而立,像守衛(wèi)的哨兵守護著這邊綠地,威武不屈;一陣陣微風像迎接我們的使者,溫柔細膩,迎面吹來。
那時我們都剛參加工作不久,都不曾來過,大家第一次見如此壯觀的風景,心里格外激動。在調令關森林公園中,坐落著一座瞭望臺,三層樓高的樣子。我們一涌而上。調令關美景盡收眼底,好一派迷人的風光。只見群山層巒起伏,你牽著我,我牽著你,陣陣綠色的波濤翻滾著,洶涌著,蕩漾著。遠遠的看去,一條條小路像是一根根動脈,給這大山注入了活力,郁郁蒼蒼,生機勃勃。不時有風來襲,時而細膩溫柔,時而剛強有勁。走進松林,只聽陣陣松濤似流水潺潺,如風如雨如鳥鳴,致幽致靜致遠。躺在秋千或是搖椅上,讓陽光透過樹葉撒在臉上,如夢如癡。
有一條油路彎彎曲曲,直通到了森林深處。同事告訴我說,那里有一個回民村叫龍咀子村,1700多口人生活在那里。我心想,這里的人真會享受,生活在這么好的地方,層暖疊嶂,鳥鳴山幽,羨慕呀。沿著這條小路,走了許久,在路邊的玉米地里隱隱約約有幾頂草帽在隱隱閃動,可能是誰在給玉米除草追肥吧。這里真居住著人呢!
看見房了,到村里了。不遠處的樹下,幾個老漢頭戴白色帽子光著腳坐在鞋子上,圍著一盤棋,幾個人嚷著,鬧著。小孩子們則在樹下追逐玩耍,像不知疲憊的牛犢。四下里轉了轉,鄉(xiāng)親們的好客都一度讓我們不知所措,不論到那家門口,或是一碗茶水,或是一塊饃饃,或是騰出一只凳子叫你休息,我真實的感覺到了一種樸實和真誠。我們圍坐在樹下,幾個鄉(xiāng)親問長問短,和我們嘮起了家常。在我看來,民族的區(qū)別和生活習慣的不同是天生的,但并沒有妨礙我們交流,而且我覺的,回民群眾說起話來很有味道,語調,語速都不一樣。
只見一位年長者,臉上滿是歲月的烙痕,胡子花白,身體消瘦,走起路來卻顯的很是有力,他身上顯露出來的,是一種風雨過后,巍然屹立的堅強,樸實無華的倔強。我想起了松樹,這漫山遍野的松樹。(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松樹沒有春天桃樹的爭妍多姿,沒有夏天梧桐的碩大葉片,更沒有秋天銀杏的金色外衣。到了冬天,他卻還身著樸素的綠色外套,雪壓不彎,風吹不倒,不被外界環(huán)境所困惑,四季常青。即使在很惡劣的環(huán)境下,北風呼嘯,他也是身體筆直巍然聳立。他活的是一種精神,柳樹以風姿招展為美,它卻以正直、樸素、堅強為美。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葉擋住炎炎烈日;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你前進的路。他總是這樣,需之甚少,予人甚多。
時至現(xiàn)在,我依然會經常想起那次旅行,和屹立在那里的松樹。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55608/
難忘的旅行的評論 (共 5 條)
- 無不為之 審核通過并說 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