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生
我懷著一顆崇敬的心,虔誠來尋你的所在。
試圖走進你的世界,記下這山里的人和事。
——題記
請允許我用拙劣的筆,在一張泛黃的白紙上,描摹你可愛的樣子。
我猶記得,初次來到湘西的情景:鎖鏈牽引著一節(jié)節(jié)車廂,沿著蜿蜒鋪在高處的軌道在重重山川里自由行走,穿過許多隧道,行過許多小橋。我就在某節(jié)車廂里,六號車廂,或者七號,已記不清了。晌午的時候,當一抹陽光穿過稀薄的云層,透過玻璃窗射進來,我隨即把玻璃窗推上去,留出一些空間,讓陽光伴著風一起吹進來,吹進我愜意的心里。眼睛盯著窗外的世界,看陽光散落無數(shù)暖意在這片山川里,乘著風四處飄散,落在半山腰上四季叢生的雜草和許多不知名的常青樹上,便是一片盎然綠意;停在山間汩汩流出地溪水上,把水底的鵝卵石悉數(shù)展露出來,便是一條百年老河;偶爾累了,找個山里人家小憩一會兒,那是土磚砌成的木房子,黑色的瓦片密密麻麻地蓋在房頂上,遠處看來整齊有序。走得再遠些,是云霧繚繞的山的頂端,霧氣朦朧,試圖和這些混濁物融合,便有了一幕佛光普照的奇異景象。于是拿出手機,拍下,作為紀念。
請原諒我對你的知之甚少,以及未能遍訪你所留下的足跡。(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不過,我發(fā)誓,假以時日,我有了相機,一定沿著你的足跡悉知你的所有,拍下所有關(guān)于你的樣子,鳳凰古鎮(zhèn),德夯苗寨,乾州古城以及從文《邊城》里的茶峒。然后在某個午后或者夜深人靜的時候,讀一本從文的書,了解你的過去。再約幾個知心人一起游覽黃永玉博物館,探探你背后隱藏的東西。然后,寫下一些關(guān)于你的東西,給外面世界的人看。
我是個拜訪者,懷著一顆崇敬的心,虔誠來尋你的所在。試圖走進你的世界,記下這山里的人和事。
按著從文的路跡,爬許多的山,走許多暗的路,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小心翼翼地踩在不穩(wěn)固的小石塊上,沿著一條不知源頭的山澗溪冽,與匆匆莽林擦肩而過,信手采摘一兩片不知名的樹的葉子,或存書簽,或作紀念。在經(jīng)歷層層跋涉和許多摸索后,終于到達。那是一種怎樣的心境。隨即,拿出背包里的筆記本,記下這樣的情境:這一帶有著初晨的陽光從山與山交疊的縫隙間透過層層云霧漫射進來,照到土家老人曬在屋前的麥子上,金燦燦的,土家老人用棒棍,鉤耙把一堆堆的麥子鋪展開來,報曉的公雞和下完蛋的母雞很快圍過來,趁老人不注意,偷吃曬在地上的麥子,拴在偏屋里的小黃狗這時候不停地叫起來,急切地等待主人松開鎖鏈,還他自由。屋里的小孩兒,聽到黃狗汪汪的叫聲,這時候也醒了,吵著老人進屋給他穿好衣裳。老人聽見屋里的囔囔聲,就放下手里的棒子,進去給小孩穿衣裳,衣裳是用家里織布機做成的,顏色古樸,沒有拉鏈,只縫了幾粒扣子上去。老人給小孩把扣子一粒一粒地系上,小孩調(diào)皮好動,早就耐不住性子,還沒等老人系完最后一??圩?,就興沖沖地跑到門檻那里,然后用他雙小手緊緊抓住門檻,把一只小腿慢慢抬起,試圖爬過去,可對三四歲的孩子來說,門檻太高了,小孩根本就邁不過,所以一個跟頭摔了下來,嘴碰到了地上,一個勁地哇哇大哭起來。老人看到孩子哭起來,于是趕忙跑過去,把孩子抱起來,一邊搖一邊哼著—“莫哭,莫哭,我的幺兒,腦殼摔倒了吧?!崩先诉€不時撫摸孩子的小腦袋,把他抱出去,等孩子不哭了,然后放下來,囑他就在椅子上老實坐著,不要到處亂跑了,省得又摔了跟頭。接著,老人就去把剩下的麥子鋪完,然后去偏屋里把狗的鎖鏈解了,就拿著耙釘出去干活了。小孩子天生好動,哪里聽得進老人的叮囑,老人這才離開,他就耐不住性子了,四處跑起來,鄰家的小孩兒看到他在玩,也跑了過來,他們互相追逐,看到地上啄麥子的雞,就追著雞滿處趕,有的雞像驚了弓的鳥,翅膀一扇就飛到了屋頂或者房梁上,咯咯地叫著。小孩天真地望著雞,想爬上去繼續(xù)追趕,但又爬不上去。這時候,小黃狗嗅著鼻子走過來,小孩發(fā)現(xiàn)了新的目標,卻并不去追趕小黃狗,只是把那嫩嫩的小手伸到它的嘴邊,看它是怎樣的反應。只見小黃狗很溫暖地伸出紅潤的小舌頭舔小孩的手,小孩覺得太有趣了,興奮不已,就兩人把黃狗抱起來,一人拉著兩條腿,歡快地跑起來,與它做游戲。一會兒,丟個小石頭,小黃狗看到了,便很快湊過去用那黑黑的鼻子嗅嗅到底是什么。一會兒,小孩要小黃狗按著自己的指令翻跟頭,好像是警務員在訓練一只警犬。這時候,老人不在,只有小孩和黃狗在做游戲。再過些時候,大概是七八點的樣子,陽光就射進了里屋,把灰暗的桌子、椅子、柜子、床都照了出來,中和了屋里潮濕發(fā)霉的味道,屋里倒顯得溫暖不少。屋子是由土磚和籬笆桿等糊成的,大概的框架是許多根圓木支撐著的,這是很堅固的木頭,外觀上黑黑的,剝開外皮,里面是棕褐色的木料,用斧子砍兩下,只見外層的皮有破損。屋檐和屋頂都是用一塊塊黑瓦片整整齊齊地疊起來的,可以想象,下雨的時候,雨水會順著一塊塊疊加的瓦片向屋檐流下來,滴滴噠噠敲打著地面,是不用擔心雨水滲進屋里的。屋子大約有三四間房間,房間都有門檻隔著,中間是堂屋,兩邊是睡覺的房,最左邊的是做飯的地,廁所在最右邊靠近偏屋的那兒。偏屋和正屋差不多是九十度的樣子。無論是正屋還是偏屋,門都是沒有鎖的,只有木制的木栓。屋里的地面是凹凸不平的土壤,什么都沒有鋪。屋子周圍都是很高的山,直立地圍著屋子,只有一條經(jīng)過開辟的小道通往外面的世界,這正是我來的路。儼然,我來到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兒,這兒人煙稀少,只有幾處人家,幾個老人小孩。
這樣的景象,不禁使我聯(lián)想中學課本里學到的某篇記不得名字的課文,大概說的也是這個樣子。但這樣的景象在我的世界里究竟一去不復返了,因了人事的變遷太多,太快。所以最后,在筆記本的扉頁上,我寫下這樣的話:我詫異于在這樣一個現(xiàn)代化的世界里還能保存這樣的一種人生,或許是得益于山得天獨厚的保護。因而,在隔了許多年后再度邂逅這樣的人生,我便不覺懷念起曾經(jīng)肆意玩鬧的少年時代,那樣親切,那樣真實。
這就是我所見的——山里人的人生,它真實、渺小、平凡、卻每天都在上演……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563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