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繁華逝可哀-――讀《大宋宣和遺事》雜記
查《購書日記》:1994年5月22日下午,晴,于市新華書店大樓門市購《大宋宣和遺事》,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精裝,價11元。
查《讀書日記》:1994年5月25日,讀完第一遍。2006年4月13日,讀完第二遍。2013年2月19日,讀完第三遍。
一、
《大宋宣和遺事》,為擬話本小說,作者不詳,魯迅先生說:“或出于元人,抑或宋人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
宣和,是北宋徽宗皇帝的最后一個年號,公元1119年至1126年,為北宋末期。北宋宣和至南宋靖康、建炎、紹興十余年,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極其動蕩、屈辱的年代:戰(zhàn)爭陰云密布,國家風(fēng)雨飄搖;皇帝荒淫無道,奸臣弄權(quán)誤國,終至中原淪陷,國家滅亡;北宋徽欽二帝被虜,而南宋朝廷又不圖恢復(fù),茍安江南?!洞笏涡瓦z事》就是這段歷史風(fēng)云的真實記錄。
此書文字拙直,為宋元時口語;且不分章回,只分前后兩集。其內(nèi)容大致為:1.從唐堯虞舜講起,直至宋朝皇帝,敘歷代帝王憂勞興國、荒淫亡身的道理。2.敘王安石執(zhí)政,用奸人蔡卞及蔡京,致使宋朝失政,國家滅亡。3.敘梁山泊聚義,楊志賣刀殺人,晁蓋劫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以及受張叔夜招安,征討方臘,為《水滸傳》雛形。4.敘徽宗與名妓李師師故事。5.敘寵信道士林靈素。6.敘元宵賞燈之盛。7.金兵來犯,京城失陷。8.徽欽二帝被俘北行。9.高宗南渡,朝廷茍安,秦檜賣國,以及軍民抗金情況。(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二、
在中國歷史上,宋朝應(yīng)該算是一個年代較長的朝代,北宋九帝167年,南宋九帝152年,共一十八帝319年;但宋朝卻是一個缺乏雄風(fēng)偉岸的朝代,一個抱殘守缺的朝代,一個弱不禁風(fēng)、積貧積弱的朝代。從先秦寫到民國兩千多年的《中國歷代演義》的作者蔡東藩先生,曾這樣評價歷朝:“唐烏龜,宋鼻涕,清邋遢?!彼^唐烏龜,是說唐朝宮闈之中穢事多,皇帝常被人戴綠帽子;所謂宋鼻涕,是說宋朝常受外族侵侮,就像一個小孩哭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清邋遢是說滿州人不講衛(wèi)生,邋里邋遢的。
在封建社會,危害皇權(quán),最后弄得政息人亡,除了農(nóng)民起義和外敵入侵這些外部因素外,還有三種內(nèi)部因素:一是后宮及外戚干政,稱為女禍;二是宦官弄權(quán),稱為閹禍;三是藩鎮(zhèn)割據(jù),稱為兵禍。即以漢唐而論,三禍交替,都很嚴重,最后天下兵起,改朝換代。宋朝是在結(jié)束殘?zhí)莆宕?、天下紛爭局面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王朝,當然要吸取前朝的教訓(xùn),防止這三種禍患的產(chǎn)生。宋朝恰恰是中國歷史上,自始至終沒有發(fā)生這三種禍患的朝代。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原為五代時后周大將,執(zhí)掌兵權(quán),在陳橋發(fā)動兵變而黃袍加身;他當皇帝后,自然要嚴防武將擁兵自重,篡奪皇位。舊戲《龍虎斗》中,趙匡胤有一句戲文:“哎呀呀,悔不該酒醉錯斬了鄭賢弟?!编嵸t弟即鄭子明,是趙匡胤手下大將,結(jié)義兄弟,為趙匡胤打江山,立下赫赫功勞。可是天下平定以后,趙匡胤便假裝醉酒,將鄭子明殺了。我不知鄭子明是否真有其人,但趙匡胤控制武將的勢力,確是真實的。史書上就有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和到武將家中私訪的記載。他制定了一套防范兵禍的制度:在奪取后周政權(quán)后的第二年,就解除了禁軍統(tǒng)帥石守信等人的兵權(quán)。此后,北宋朝廷除集中全國精兵于京城外,又立“更戍法”,把京師的駐軍輪番派遣到各地戍守,使“兵不知將,將不知兵”,防止士兵和將帥之間發(fā)生深厚關(guān)系。又把京師的禁軍分給殿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三帥分領(lǐng),使禁軍將官的權(quán)力因而削弱。同時設(shè)置樞密使,掌調(diào)發(fā)國內(nèi)軍隊之權(quán)。這樣,“天下之兵本于樞密,有發(fā)兵之權(quán),而無握兵之重。京師之兵總于三帥,有握兵之重,而無發(fā)兵之權(quán)”。這些措施在防范武人跋扈方面收到了成效,然而大大削弱了軍隊的作戰(zhàn)能力。加以皇帝對武將的猜忌,在邊疆有事時每派宦官監(jiān)軍,多方牽制;可自畫陣圖,遙授軍機,使將帥不能因地制宜,隨機應(yīng)變。
正因為國家武備不強,所以,宋朝自始至終都在異族的軍事威脅之下,求和、送禮,甚至撤防、割地,一直挺不起腰桿。北宋初期,主要是與遼國的戰(zhàn)爭,宋太宗時,曾對遼發(fā)動過兩次收復(fù)燕云十六州的攻勢戰(zhàn)爭,即高梁河之戰(zhàn)和歧溝關(guān)之戰(zhàn),均以失敗告終,宋太宗也在高梁河戰(zhàn)爭受傷,后因舊傷復(fù)發(fā)死亡。此后便一直采取守勢。到宋真宗咸平、景德年間,遼兵又屢次南犯,景德元年十二月,雙方在澶州訂立和約,宋朝每年向遼國納絹20萬匹、銀10萬兩,史稱“澶淵之盟”,悲壯慘烈的楊家將故事,就發(fā)生在這次戰(zhàn)爭中。楊老令公兵陷重圍,元帥潘仁美公報私仇,不發(fā)兵救援,致使令公頭撞李陵碑而亡。楊七郎突出重圍向潘仁美求援,反被潘仁美亂箭射死。金沙灘之戰(zhàn),楊家父子八人,5人為國捐軀,四郎重傷被俘,五郎出家,只剩六郎一人生還;后又掛帥出征,捐軀沙場;再由其子楊宗保掛帥,宗保之子楊文廣為大將。楊家男人都戰(zhàn)死,又派女人出征,先是穆桂英掛帥,后是楊老令公的夫人、佘太君百歲掛帥,率領(lǐng)楊家十二寡婦出征,連家中的燒火丫頭楊排風(fēng)都披掛上陣,成為先鋒大將。這雖然是民間藝術(shù),但也由此看出,北宋的軍營里,也實在是無人可用了。澶淵之盟以后,宋遼之間就沒有再發(fā)生戰(zhàn)爭,代之而起的,是活動于甘肅、寧夏一帶的西夏的侵擾。蘇東坡有詩云:“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睂Υ?,北宋政府也唯有簽訂屈辱和約,向其納銀割地。宋仁宗慶歷四年,宋夏訂立和約,規(guī)定:西夏向宋稱臣,西夏王元昊接受宋朝封號,西夏所占宋朝領(lǐng)土以及其它邊境番漢居住地全部歸屬宋朝,雙方可在本國領(lǐng)土上自建城堡,宋朝每年給西夏銀5萬兩,、絹13萬匹,茶2萬斤,各種節(jié)日還要另給銀2.2萬兩,絹2.3萬匹,茶1萬斤。慶歷和議換得宋朝將近半個世紀的和平。到北宋后期,發(fā)源于白山黑水、松花江畔的女真族,漸漸強大,于宋徽宗執(zhí)政的第十五年,即政和五年,建立金國。為抵抗遼國,軟弱無能的北宋朝廷,與金國結(jié)盟,借金國之力,滅掉遼國。但豺狼剛滅,又來猛虎,金兵馬不卸鞍,人不卸甲,大舉南侵,終于宋欽宗靖康二年,即公元1127年,攻破開封,北宋滅亡。
三、
北宋的末代皇帝是宋欽宗趙恒,但真正葬送江山的,是他的父親--宋徽宗趙佶。對于宋徽宗,我們并不陌生,他就是那個在《水滸傳》中,被蔡京、高俅等人口口聲聲稱為“歷朝天子不及這朝圣明”的那個道君皇帝。
趙佶是宋神宗皇帝的第十一子,十四歲被封為端王,一個純粹的紈绔子弟,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放風(fēng)箏,斗蟋蟀,踢球打彈,無所不精,卻只是不知世道艱難,不知民間疾苦,不識刀兵干戈。這樣的一個人物,偏偏讓他做了皇帝,他的哥哥哲宗皇帝無子,死后便由他繼位。這便是專制制度的悲哀,國家領(lǐng)導(dǎo)人不由民選,而是任幾人甚至一人私下就決定了。關(guān)于這個皇帝,《大宋宣和遺事》中這樣評道:“這個官家,才俊過人,善寫墨竹君,能揮薛稷書;通三教之書,曉九流之典;朝歡暮樂,依稀似劍閣孟蜀王;愛色貪杯,仿佛如金陵陳后主?!薄端疂G傳》里這樣說他:“這浮浪子弟門風(fēng)、幫閑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踢毬打彈,品竹調(diào)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p>
他是一個大玩家,又是一個藝術(shù)天才,能寫詩作詞,懂韻律,精通書畫,一生作畫累千冊,人物、山水、花鳥,當時俱無人可比;其書法瘦金書,自成一體,堪比蘇黃米蔡。他當政時,培養(yǎng)了許多藝術(shù)人才,將北宋文化推到了輝煌的頂峰。然而,作為一個藩王,無職無責(zé),悠閑逍遙,這樣傾心于玩耍和藝術(shù),是無可非議的;而作為一個皇帝,尤其是當國家處于內(nèi)憂外患、風(fēng)雨飄搖之際,不思治邦安國,強兵富民,只管作自在天子,那就是昏庸無道了。他當政時期的腐朽黑暗,在《水滸傳》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一、忠奸不分,寵信奸侫。高俅本一狎邪小人、市井無賴,每日不務(wù)正業(yè),只是三瓦兩舍鬼混,幫人使錢,因球踢得好,被徽宗擢為太尉。這樣一個人物,掌管全國軍馬,能抵擋外國入侵嗎?高俅一上任,就挾私報復(fù),逼走京城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然后又將另一個教頭林沖,害得家破人亡。他與太師蔡京、樞密使童貫、太尉楊戩,結(jié)黨營私,把持朝政,招降納叛,排擠忠良;非小人不得進廟堂,是君子皆被遠貶江湖;賣官鬻爵,時有市價,曰:“三千索,值秘閣;五百貫,擢通判?!彼谓攘荷饺笋R,受招安后討方臘、征遼國,為國立下齊天大功,最后也都被他們害死?!端疂G傳》中的大小官吏,多是他們的親友朋黨,有“徽宗天子慕容貴妃之兄”、青州知府慕容彥達,他“倚托妹子的勢要,在青州橫行,殘害良民,欺罔僚友,無所不為”;有高俅的螟蛉之子高衙內(nèi)和弟弟高廉,依仗高俅的權(quán)勢,或在東京“任意垢他人妻女”,或“在高唐州無所不為”;還有仗著蔡京“泰山之恩,提攜之力”,在大名府盡量搜刮錢財,送到東京為丈人做壽的梁中書。書中還寫了一批處于社會基層的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如張都監(jiān)、蔣門神、祝朝奉、毛太公、西門慶等,還有各級官府的差撥、役吏和各種各樣的爪牙。這一批大大小小的統(tǒng)治者、壓迫者,形成了一個黑暗勢力網(wǎng),殘酷壓榨和迫害人民。
二、窮奢極侈,荒淫無道。《水滸傳》中寫到了花石綱事件。楊志原是一名軍官,楊老令公之后,一身武藝,常想著“到邊庭一刀一槍,博個封妻蔭子”,卻被派往江南運送花石綱,在長江翻了船,畏罪潛逃,最后上了梁山。所謂花石綱事件,即將由江南搜羅來的樹木花石,用船運入京師?;兆诟F奢極侈,神宗皇帝時,宮廷每月支費三十六萬貫,徽宗時增至一百二十萬貫。他還大興土木,建皇家園林:明堂、延福宮,濠建橋、艮岳,艮岳亦名萬歲山,修建六年,廣十余里,最高峰達九十步,遍布亭臺樓閣,還開掘湖沼,架設(shè)橋梁,確定的標準是,“欲度前規(guī)而侈后觀”,就是說不但要使其富麗堂皇達到空前,還要它能夠絕后。到江南遍尋巨石大木,奇花異草,山中的奇石,役使民工開采,民間木石,拆墻毀家搶走;運送花石樹木,有的一條船只就用役夫數(shù)千名。有的一塊巨石費用就達三十萬貫。中等人家多以破產(chǎn),下等人家多以毀家。各地官員也競相效仿,送奇花異石到京師,江河中船只不斷,陸地上馬走如飛,交通為之堵塞,使花果色香不變,沿途州縣耗資巨大,庫存錢糧為之一空。王安石執(zhí)政時,國庫充盈,可支用二十年,至徽宗時,被揮霍凈盡。政府任意揮霍,加重了人民的賦稅;工役的極度使用,又使大片田園荒蕪,農(nóng)村凋敝,瀕臨破產(chǎn)。白日鼠白勝唱的一首歌謠:“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nóng)夫心里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睆囊粋€側(cè)面反映了當時農(nóng)村的悲慘狀況。
三、社會動蕩,民心思變。多少良民被逼上江湖,英雄豪杰嘯聚山林:十字坡孫二娘的人肉饅頭,潯陽江張橫的“板刀面”,荒村野店里的蒙汗藥,還有桃花山、清風(fēng)山、二龍山、芒碭山、少華山……讓人覺得荒唐可笑的是,蔡京、高俅等人還口口聲聲說是“清平世界,朗朗乾坤”。蔡京的女婿大名府留守梁中書,上年搜刮十萬貫錢給丈人做生日賀禮,曰“生辰綱”,半道被人劫去,今年又搜刮十萬貫,派楊志送去。楊志要趕白天烈日行路,說“路上不太平”,梁府老管家便訓(xùn)斥他道:“你說這話就該剜口割舌,清平世界,恁地不太平?”話剛說完,便在黃泥崗上被晁蓋等人灌了蒙汗藥,將”生辰綱”劫走,從而引出水泊梁山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一次,宋江為了招安之事,潛入內(nèi)廷,看見屏風(fēng)上寫著:“山東宋江,河北田虎,山西王慶,江南方臘。”此為當時天下四股較大的農(nóng)民起義,朝廷屢屢派兵進剿,損兵折將,梁山英雄兩敗童貫、三敗高俅,高俅之流卻又謊報戰(zhàn)績,只瞞著一個皇帝,賊勢愈大……
后來,當金兵南侵之時,宋朝軍隊有二十萬,金兵只有六萬,徽宗卻被嚇破了膽,一心只想棄國南逃,遭到主戰(zhàn)將領(lǐng)堅決反對,在一大臣建議下,下了一道“罪已詔”,對過去所作所為,“悔之何及”,要全國軍民,共赴國難,保家衛(wèi)國。后聽說金兵渡過了黃河,便再也坐不住了,下詔退位,讓兒子接班,以“燒香”為名,匆匆逃至亳州,又逃至鎮(zhèn)江;只到見了寬廣滾滾的長江,他的一顆驚恐的心才安定下來。
四、
宋江一心只想招安,到京師來找關(guān)系,中國自古至今,就什么事都憑關(guān)系,招安是要當官,當官更是全憑關(guān)系,關(guān)系中又尤以裙帶關(guān)系最為靈驗。宋江找的這個人叫李師師,是京師名妓,她的裙帶關(guān)系就是徽宗皇帝。
《水滸傳》記載:一個元宵節(jié)的夜晚,宋江來到李師師家,送上重金,三杯兩盞下肚,正要談?wù)邪仓?,突然徽宗從地道里到來。師師慌忙接駕,宋江不及走開,藏在一處暗影里。此時,李逵站在外間,見宋江和這個美色女子在飲酒談話,不知談些什么,時間久了,心中焦燥。正在此時,太尉楊戩從外面進來,一見李逵,喝道:“你這廝是誰,敢在這里?”李逵一肚子怒氣正沒處發(fā)付,倒豎髭須,圓睜怪眼,提起一把椅子,望楊戩劈臉打去。楊戩吃了一驚,,被打翻在地。李逵便又扯下一幅畫,就蠟燭上點著,放起火來。嚇得徽宗皇帝一溜煙進地道溜走了。
關(guān)于徽宗與李師師的故事,許多書中都有記載,想來是確有其事。其實,皇帝嫖娼,歷史上并不少見。在《乾隆皇帝下江南》那本小說里,乾隆皇帝徽服私訪,無非兩件事:懲惡與尋芳。他不僅嫖娼,還經(jīng)常強奸民女,當他遭到反抗或被人抓起來要送官時,就亮出身份,嚇得被強奸之人魂飛魄散。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紀,信息化、電氣化、民主化的時代,拍的《康熙微服私訪記》,不也是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青樓紅樓故事嗎?。這大概是有道的皇帝做這種事,就叫游龍戲鳳,無道的皇帝做這種事,就是荒淫誤國吧。
徽宗后宮佳麗三千,卻偏要另尋新鮮,微行至京城鎮(zhèn)安坊,求見李師師。師師三番五次不出;良久,方珊珊而來?;兆诰蜔粝驴此旱瓓y不施脂粉,嬌艷如出水芙蓉,幽姿逸態(tài),光彩驚眸。但態(tài)度倨傲,不肯施禮;徽宗與她說話亦不答。老鴇為他們放下帳帷,師師卻下床援琴,彈了一曲《平沙落雁》,輕攏慢捻,流?淡遠,徽宗不覺為之神怡,曲終弦止,已是雄雞三唱。這是徽宗與李師師的初次見面。
不久,京城中,三街六市,酒肆茶坊,人言籍籍,皆傳皇帝駕幸鎮(zhèn)安坊。老鴇與李師師方知,前次來的姓趙的客人,乃微行的皇帝。以后徽宗便常來鎮(zhèn)安坊。久之,傳入宮中,皇后諫道:“妓流下賤,不宜上接圣躬。且暮夜微行,恐事生叵測。愿陛下自愛。”于是徽宗不再去鎮(zhèn)安坊,但賞賜一直不斷。兩年后,他又去鎮(zhèn)安坊,見他昔日為師師所畫像,觀之良久,睹物思人,倍增憐愛之情。忽見李師師從旁邊走出,徽宗笑道:“畫中人呼之竟出。”從此寵愛比以前更甚。又在皇宮至鎮(zhèn)安坊間挖一條地道,常來常往。后來竟接受蔡京、童貫等人的阿諛逢迎,封李師師為李明妃。
李師師還有一個情人,叫周邦彥,是朝廷官員,著名詞人。一次,周邦彥正在李師師處,忽徽宗又從地道中來,周邦彥來不及走開,躲在床下。徽宗和李師師的浪言狎語,全被周聽在耳中?;厝ズ髮懥艘皇住?a target="_blank">少年游》詞:“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diào)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很快在京城唱開,徽宗大怒,將周邦彥革職,押解出京。周邦彥請李師師說情,又寫了一首《蘭陵王》詞:“柳蔭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讖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yīng)折桑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映離席?!闭盹L(fēng)吹過,徽宗將周邦彥免罪,提升為管理樂府的官吏大晟府。
關(guān)于北宋國亡后師師的下落,一說死于靖康之難?!独顜煄焸鳌份d:金人破汴,主帥闥懶索師師,云:“金主知其名,必欲生得之?!?乃索之累日不得。張邦昌等為蹤跡之,以獻金營。師師罵曰:“吾以賤妓,蒙皇帝眷,寧一死無他志。爾輩高爵厚祿,朝廷何負于汝,乃事事為斬滅宗社計?今又北面事虜,冀得一當,為進身之地。吾豈作爾輩羔雁贄耶?”乃脫金簪刺其喉,不死;折而吞之,乃死。
還有一說為流落江南?!洞笏涡瓦z事》載:此時徽宗追咎蔡京等人逢迎阿諛之失,將李明妃廢為庶人;師師后流落湖湘間,為商人所得。此說或許更為可信。宋朝詩人劉子惲在北宋國亡后,寫了《汴京紀事》詩二十首,其中一首云:“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時動帝王?!焙婕炊赐ズ拖娼?,指現(xiàn)在湖南省一帶?!肚嗄嗌徎ㄓ洝吩疲骸熬缚抵畞y,師師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間,衰老憔悴,無復(fù)向時風(fēng)態(tài)?!薄赌f漫錄》也說她流落到浙江,有時也為當?shù)厥看蠓虺瑁般俱矡o復(fù)向來之態(tài)矣”。《水滸后傳》繼承這一說法,說李師師流落在杭州,住在西湖葛嶺,操舊業(yè)為生云。
五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金兵第二次南侵;次年,攻陷京都開封,北宋滅亡。城破之日,徽、欽二帝及后妃、皇子、公主、宮中雜役、宮女三千多人被虜北去,宮中冠服、寶物、古器、地圖、書籍、府庫蓄積被擄掠一空……這就是岳飛《滿江紅》詞中所說的“靖康恥”。
一百六十七年前,歷史也曾上演與此完全相同的一幕:北宋軍隊攻陷南唐國都金陵,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去國離鄉(xiāng)之時,寫了一首《破陣子》詞:“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彼翁孚w匡胤絕不會想到,他建立的國家,也會以這樣的方式被毀滅,他的子孫也會這樣成為囚虜?;兆谠诒粨锉眹局校矊懥艘皇住堆嗌酵?北行見杏花》詞:“裁剪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fēng)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曾去。無據(jù),和夢也新來不做?!币孕踊ǖ牡蛄阌髯砸褭M被摧殘的命運,婉轉(zhuǎn)而絕望地傾訴了心中的無限哀愁,詞極悽婉。
關(guān)于徽宗被囚北地的情況,《宋史》的記載只寥寥數(shù)語;其它一些野史,如《靖康傳信錄》、《松漠紀聞》、《北狩行紀》以及平話《大宋宣和遺事》,也都語焉不詳。他們先被遷徙到中京大名城,今內(nèi)蒙古寧城和通塞州。一一二八年秋,又被押解到金國的都城上京會寧府。金人隆重地舉行了獻俘儀式,命令二帝及其皇后“均帕頭、民服,外襲羊裘”,其余諸王、駙馬、王妃、公主、宗室婦女等千余人,皆袒露上身,披羊裘,到金國祖廟外行“牽羊禮”。然后,又把這兩個當日的堂堂國主拉赴乾元殿,身著素服,以降虜身份跪拜勝國天子金太宗。年底,他們被流配韓州,今遼寧昌圖八面城,將當?shù)鼐用袢窟w出,二帝及宋宗室九百余人,分地十五傾,在金人武裝監(jiān)督下,過著自耕自食的生活。一年半之后,又被發(fā)配到更加遼遠的窮邊絕塞五國城,即今黑龍江依蘭縣以東到烏蘇里江口的松花江兩岸?;兆谠谶@里度過了一生中最后九年窮愁屈辱的生活。衣食所給,金人發(fā)給他們麻和谷子,讓他們自已織布舂米。男人不會織布、舂米,就只好以麻遮體,以谷充饑。就在那種屈辱、悲慘的生活中,他還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性欲,每年都生下幾個小王子、小公主,那些苦命的金枝玉葉,大多無法存活;還作詩作畫……….一一三五年四月,趙佶卒于五國城,年五十四歲。二十六年后,欽宗趙恒也在這里結(jié)束了他屈辱的一生。生前,他們都曾夢想能生還故國。在燕山時,徽宗曾私下囑托大臣曹勛,要他逃回去轉(zhuǎn)告康王趙構(gòu):便可即位,救出父母??低蹂鲜弦裁撓陆瓠h(huán),使內(nèi)侍付曹勛曰:“希為我白大王,愿如此環(huán),得早相見也?!钡麄冎了酪参茨芑氐焦蕠;兆谥€無望,臨終時又遺言歸葬內(nèi)地,金廷也未同意。六年后,宋金達成和議,才答應(yīng)把趙佶夫婦的梓宮送回。至于欽宗的陵寢,則由于南宋根本無人關(guān)心,究竟埋在哪里,已經(jīng)無人知曉。現(xiàn)在五國城的東門和南門外,仍有許多荒丘,傳說為宋朝趙氏宗室墓葬。上世紀三十和七十年代,在城內(nèi)掘得許多用鐵柜盛裝的北宋錢幣??脊艑W(xué)家認為,或是宋宗室攜帶,或為金人擄獲品。在依蘭一帶,現(xiàn)在還流傳著一種語言,即所謂“徽宗語”,傳說是當時徽宗與從人所用隱語。
魯迅先生說:“中國人倘有權(quán)力,看見別人奈何他不得,或者有“多數(shù)”作他護符的時候,多是兇殘橫恣,宛然一個暴君。一到全敗,縱為奴隸,也處之泰然?!贝苏Z雖不是評價徽宗,卻是對徽宗最準確的評價。一個政權(quán),對外軟弱,一味求和,對內(nèi)兇殘,壓榨人民,焉有不亡之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579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