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市古地名攬勝7撫館城
7 撫館城
峰市古地名攬勝7 撫館城
撫館城又稱“撫民館城”,位于下水中心坪的一個山包上。東出至汀江邊小溪隘5里,北上河頭墟10里,扼守著西去廣東的大道。
撫館城的設立,與當?shù)氐闹伟矤顩r有關。
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汀州知府趙崇模為改陸運漳鹽為水運潮鹽,開辟上杭至峰市段航道。但因棉花灘尚未治理,船運阻斷。紹定四年(1232年),長汀知縣宋慈發(fā)現(xiàn)客貨運輸可在硿頭至石市間陸運轉駁,與韓江水路相接。于是,潮鹽大興。潮鹽之興,河道疏浚,既利于當?shù)刎敹惣懊裆?,也利于山寇剪經打劫。閩粵贛連綿的崇山峻嶺“向為盜藪”,(參見《上杭縣志?古跡志》。)而第三圖處閩粵交界,距離縣城頗遠,于是成了山寇出沒之地?!啊儆嗄陙頍o一年秋冬之間不嘯聚,一二千人出外行劫。略經撲殺而不能馴服向化,故閩廣山寇共推此賊為宗祖……”(見俞大猷《添設上杭三圖縣志》。)朝廷對當?shù)胤嘶荚鴮壹咏藫?。明正德三年?508),就有俞氏法興兄弟三人奉旨平汀漳民亂征討而來。(參見廣東信宜《俞氏族譜?序》)。嘉靖三十七年(1558),張四滿等“起為盜”,“勢猖獗”,汀州巡道王時槐提兵鎮(zhèn)壓。后由汀州知府徐中行奏請獲準,派典史王相在中心坪督建撫民館城。
撫館城城墻周長172丈,高1.6丈,北面開城門。內建公館1座,左右兵房各5所,又官房7所,民房6所,城外還有烽火臺和刑場。建成后,派捕盜通判1員率100機兵(地方兵)駐守。撫館城于明隆慶五年(1571)修葺過一次,萬歷四年(1576)加建兵備行臺。撫館城官兵實行輪番駐守。至崇禎年間,營兵撤回,由民兵取代。(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清康熙初年,上杭知縣寧維邦、蔣廷銓曾先后對撫館城重修。至雍正十三年(1723),撫館城公館被縣丞用來交換峰市九磴石的地皮,隨著縣丞署移駐峰市,撫館城也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后因年久失修,墻垣傾圮,僅剩北門門洞。至2000年,棉花灘水電站建成蓄水,撫館城遂淹沒于龍湖水底。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58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