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香源中品蘭花
皖香源中品蘭花
文/宋志發(fā)
安徽皖香源茶葉公司在舒城縣西南大山里經(jīng)營了一塊“皖香源有機小蘭花茶生產(chǎn)基地”。此次應(yīng)皖香源茶葉公司陳銀兵老總的邀請,到他們的基地去品茶,看風(fēng)景。
正值“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出城漸遠(yuǎn)漸青蔥”的初春時節(jié)。小車在蜿蜒的山道上行駛,雄鷹在山峰間游弋。我們一路聊茶,聊人生,聊山野風(fēng)景,不知不覺便走進了大山的懷抱……
人生相遇是一種因緣,我與老陳相識就緣于茶。上世紀(jì)80年代初我開始迷戀詩歌,一心想成為作家、詩人,因為古今詩人作家多愛茶,特別是我敬仰的滿腹才情的蘇東坡把茶喻為知己佳人,泡一杯好茶,牽一縷相思,將對故國親人的思念與人生感慨傾訴于文字,讓后人品讀緬懷。歷代的詩人詞客不惜濃墨重彩,寫下了大量的關(guān)于茶的不朽詩文,傳承了文化,承載了歷史,跨越了千年的腳步。因此,我也附庸詩人作家在閱讀與寫作時的風(fēng)雅,先泡上一杯茶,然后再裝模作樣地看書寫作。因為喝茶就要買茶,于是就認(rèn)識了賣茶的老陳,當(dāng)時他只是個不到20歲的茶葉小販,但侃起茶來卻頭頭是道。那時我對茶一竅不通,是老陳教我怎樣看茶的品級檔次,怎樣飲茶品茶,他是開啟我對茶的認(rèn)知之門。漸漸通過書本知識的了解,加上老陳這個啟蒙老師,我對茶的認(rèn)識得到了升華,后來再與老陳一起品茶、談?wù)摬璧罆r,我便故弄玄虛,吟誦幾句古人的詩句來炫耀自己,什么“從來佳茗似佳人”、“春風(fēng)解惱詩人鼻,非葉非花自是香”, 居然把這個啟蒙老師給唬住了,對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茶,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靈異之物,茶葉吸收日月之精華,在云霧風(fēng)霜,瑩雪雨露的浸潤下生長,經(jīng)過精心的采制,烈火的烘烤,塑其形貌,固其精魄,猶如涅槃的鳳凰。我曾寫過一首關(guān)于茶的七絕:“雨露煙霞草木知,赴湯蹈火化神奇。浮沉豈是杯中葉,甘苦人生也似之”。每當(dāng)看到杯中浮沉的葉片慢慢地舒展,裊裊的水霧散發(fā)著飄飄渺渺的幽香,便頓生人生如茶的感慨,仿佛出塵遁世,走進綠意迷蒙的云山大壑里,于是,心便不再浮躁,漸漸地平和安寧,便可以靜靜地閱讀,安心地寫作。——時光嬗變,春華秋實,一晃30年,我與老陳都不再年輕了,我由一個文學(xué)青年成為這個城市里小有名氣的作家,老陳從一個茶葉小商販起步到今天的公司老總,應(yīng)該說都圓了自己的夢想。然而,我們的成功都與茶有緣,都得感謝茶,他經(jīng)營茶,我飲茶,我們都鐘愛茶,敬重茶。(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廣而言之,作為炎黃子孫,我們都得感謝茶的恩賜。茶的故鄉(xiāng)在中國,華夏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源遠(yuǎn)流長,茶也在這個民族的生活與精神領(lǐng)域里浸潤了悠悠數(shù)千載。因此,茶文化屬于東方底蘊深厚的祥和文化,它淡泊寧靜、幽遠(yuǎn)古雅。茶葉因具有自然獨特的色香味形,以及對人體特有的功效,才得到人們的鐘愛。茶源于神農(nóng),興于唐宋。最早記錄以茶待客和茶葉交易的文章是西漢王褒的《僮約》,文中記載:“烹荼進具”,“武陽買荼”,荼即茶。唐代陸羽《茶經(jīng)》里說:“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钡搅颂?、宋時代,飲茶、品茶、斗茶的風(fēng)氣已非常盛行。開門七件事,“油鹽柴米醬醋茶”,茶在當(dāng)時便成為人們?nèi)粘I钪胁豢扇笔У囊粋€重要門類。悠久的產(chǎn)茶歷史,遼闊的茶區(qū),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精湛的采制技術(shù),才有琳瑯滿目、千姿百態(tài)的中國名茶。
我與老陳一個在商場,一個從事旅游與文字工作,因此我們都曾游覽了不少名山大川,每到一處,除了看風(fēng)景以外自然也免不了品嘗當(dāng)?shù)氐拿?。我們十分欣賞那里的山水之美,也為那里的名茶贊嘆不已。但一踏上故鄉(xiāng)的土地,它們的影像便從腦海中漸漸淡去。因為家鄉(xiāng)的山水是揮之不去的情結(jié),家鄉(xiāng)的茶浸潤著濃濃的情感!
安徽是產(chǎn)茶大省,不乏名茶。故鄉(xiāng)舒城也是產(chǎn)茶大縣,種茶、制茶、飲茶歷史悠久,據(jù)地方史志記載,大概是陸羽還沒有寫《茶經(jīng)》之前就開始了。舒城小蘭花茶也是聞名的歷史名茶。1958年毛澤東主席視察舒城時品嘗稱贊過舒城的小蘭花茶,并指示“以后山坡上要多多開辟茶園”。由于偉人效應(yīng),舒城小蘭花茶更加聲名鵲起,成為飲譽全國的名茶。
皖香源有機小蘭花茶生產(chǎn)基地位于大別山腹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這里森林茂密,飛瀑流泉,山高嶺大,云霧深,日照短,晝夜溫差大,是茶葉生長的最佳環(huán)境,也是極品小蘭花的出產(chǎn)地。這里是國家AAAA旅游景區(qū)和國家森林公園,是北宋著名大畫家李公麟的歸隱之所和寫生創(chuàng)作的地方。據(jù)史料記載,李公麟當(dāng)年在他的龍眠山莊就是用舒城的小蘭花茶招待蘇軾、黃庭堅等一幫宋代文人雅士的。
我們落座在皖香源有機小蘭花茶基地的茶樓里品茶、論茶,看大山中舒緩流變的煙云,聽采茶女的歌聲,看茶農(nóng)炒茶制茶……年近80的制茶師傅老葉說,茶有茶神,不可褻瀆,茶生長的環(huán)境不能受到污染,制茶的環(huán)境要潔凈,制茶的人心要虔誠。老陳說,一個經(jīng)營茶葉的生意人也是這樣的,不僅僅是懂得經(jīng)營之道,還要知道茶的生長習(xí)性與生長環(huán)境、何時是采茶的最佳時間、以及制作的工藝流程。茶品如人品,品行不端的人制不成好茶,也經(jīng)營不好茶葉生意。是的,一個愛茶的人必須用心去感悟茶,因為茶是神靈賜給人類的嬌客,這個嬌客必須經(jīng)過火的淬煉后,才能保持它的精魄元氣,才能走出大山,才能在塵世的沸水中復(fù)活。極品小蘭花茶是嬌客中的嬌客,它是選用生長在云霧大山陰林里與蘭花伴生的茶草,采摘時須乘晨曦初露的晴朗天氣,采摘的茶草要細(xì)心挑選,精心炒制,栗炭炆火精心烘焙,精心保管儲藏,才能保持它的天生麗質(zhì)。小蘭花茶一芽兩葉,栗炭文火烘培后呈鵝黃色,浸泡時其湯色如二月草痕,形如蘭花,品飲時有淡淡幽幽的蘭花清香。其形其香既不像珍眉那樣玲瓏乖巧,也不像鐵觀音那樣豪放張狂;品其味,大多名茶是頭湯味好,二湯無味,三湯味如白水,蘭花茶讓飲者恍惚進入深山空谷,幽蘭之香由遠(yuǎn)而近,愈品愈純,喝到三湯四湯仍然香氣繚繞,回腸蕩氣。如果陸羽老和尚飲過此茶,一定在《茶經(jīng)》中大書它的妙處。
我對老陳胡侃說:“龍井是蘇小小,屯綠為徽商遺韻,君山銀針是南宋皇帝的尤物,敬亭綠雪為李太白饋贈的詩句,碧螺春得到的是康熙皇帝的青眼,廬山云霧是太上老君的爐煙,黃山毛峰是神女的氣息,鐵觀音應(yīng)該叫野蠻女友……”老陳問如何評介舒城小蘭花茶,我說:“少年風(fēng)流,壯年功業(yè),老年閑逸,身后清名,都在其中”。 并奉上我剛填的一闋《金縷曲·詠舒城小蘭花茶》:“一葉神龍草,伴幽蘭、冰霜雪雨,月華文藻。往事千年誰記掛,閱盡滄桑多少。藏大壑、仙靈不老。千古風(fēng)流傳美譽,韻悠悠、自在香縹緲。居士頌、東坡褒。 人間又是春光早。醉東風(fēng)、蔥蔥郁郁,嫩芽新巧。紅袖纖纖忙采擷,云里歌聲裊裊。鳳涅槃、玲瓏窈窕。詞客商家逢際遇,贊舒城、極品蘭花好。味雋永、舌尖繞?!?/p>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585671/
皖香源中品蘭花的評論 (共 7 條)
- 決決流冰 推薦閱讀并說 還是愛這詩:“雨露煙霞草木知,赴湯蹈火化神奇。浮沉豈是杯中葉,甘苦人生也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