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之三月初八
印象之三月初八
農(nóng)歷三月初八,是個最普通的日子。然而,在我的家鄉(xiāng)喬集,卻是一個讓人永遠(yuǎn)期盼、難忘的日子——因為,家鄉(xiāng)的廟會。
吃過早飯,攜妻帶子,直奔會場。親身經(jīng)歷了那熱鬧的場面,一天的快樂,一天的幸福,一天的放縱。不經(jīng)意間,總想記點什么,又不知如何寫起,姑且叫做:印象之三與初八。
印象之:古廟。俗話說:無廟不成會。家鄉(xiāng)的古廟叫:龍嘯煙云寺。該寺廟起源于漢梁孝王《兔苑》八景之一。據(jù)說當(dāng)時此處是一土丘,后人好事者蓋廟以紀(jì)之。因該丘上空時有隱云,伴有鳥鳴,疑似龍吟,故而得名——龍嘯固寺。廟會起源何時無從查證,可喜的是一直延續(xù)至今。
古廟毀于戰(zhàn)亂,幾經(jīng)改址,今又建成。三間瓦房,高大威風(fēng)。正門上書:龍嘯煙云寺五個大字。廟內(nèi)供若干神像。佛前香霧繚繞,一片莊嚴(yán)肅穆。從四面八方前來拜佛之人絡(luò)繹不絕。善男信女們,一臉的虔誠,一臉的恭敬。
殿外,更是佛香高燃,游人如織,或上香或許愿,主持忙而不亂,看客眾而不喧,一切是那么匆忙,而又井然有序。(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是心中有佛,是佛在心中,超然脫俗,遠(yuǎn)離了市井的粗言俗氣。
印象之:大戲。無戲不為歡。中國人愛戲,河南人更愛戲,尤其豫劇。
彩帶飄飄的舞臺,一身身濃妝艷抹的戲子,生旦凈末丑的輪番上演,悲歡離合的戲劇人生。臺下那年過古稀的老人,頭發(fā)斑白的大伯大嬸,花枝招展的俊男俏女。。。。。
老年人如癡如醉,戲曲,是他們的最愛。
年輕人東張西望,他們在體驗著別樣人生。
鏗鏘的鑼鼓聲,帶給人的也許不是戲曲本身的魅力,更是一種節(jié)日的氣氛。黑壓壓的人頭攢動,或許聽不到演唱者的只言片語,感悟的更是一種廟會的情趣。
印象之:娛樂。這一日最快樂的是孩子。
耍猴的吸引了數(shù)以千計的孩子。猴子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孩子們的陣陣喝彩。孩子們把笑意掛滿臉龐,把真誠的贊美用自己的零錢獻(xiàn)給了藝人——記住,孩子們購買了快樂。
套圈的老板忙得手忙腳亂,一會兒給孩子們賣圈,一會兒給孩子們兌換套中的獎品?!袄习澹倌靡辉娜?!”“老板,我中了兩元?!边@喊聲,這笑聲,吸引著無數(shù)人駐足觀看,時不時的還有大人一試身手。
最為熱鬧的是一群孩子在走“八卦陣”,有好事者用竹條在一空閑處布置一“八卦陣”。
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跑進(jìn)“八卦陣”,他們東奔西走,左跑右繞,一臉的汗水,一臉的笑容。最后是走出迷宮的勝利喜悅。
印象之:餐飲。民以食為天。滿街都飄著香氣,炸香腸、攤煎餅、烤羊排,燒餅、狗肉、砂糖餡。。。。。。
孩子們身上不差錢,個個吃得滿嘴流油,打著飽嗝,一臉滿足。
地攤前,糟魚,燒酒,是莊稼漢們的最愛。
酒店前,錦旗招展,店鋪內(nèi),座無虛席?!拔蹇?,六六六。”吆喝聲,歡笑聲,此起彼伏。
商販們喜形于色,偷偷地笑,她們的腰包從來沒有今天這樣鼓。
孩子們不再有作業(yè),老人們不再有愁容,婦人們不再有家務(wù),男人們不再有約束。
笑容,掛滿臉龐,快樂,蕩漾心間,三月初八的家鄉(xiāng):人們醉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586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