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埡大壩的暖秋
江埡大壩的暖秋
作者:譚向東
十月的一天,天空一片蔚藍,天空上一朵潔白的云彩,似乎在緊跟我們的車一起移動。
沒有風,陽光溫暖。整個天空中都彌漫有我們姊妹四家人久違重聚的歡笑聲。
山雀鳴囀,喜鵲迎喳,長脖子的云鶴在天空上自由飛翔。庭院邊的狗兒也沒有吠叫,正溫馴地搖擺著尾巴。田野的桔橙,也靜靜地彌撒出淡淡的清香。
我們逕直來到了距老家十里路遠的江埡大壩。(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這壩于1999年建成,壩高245米,算是一個有規(guī)模的發(fā)電站。同時,也是一處令人仰慕的風景。
記得我們偉大的毛主席有過這么一句詩句:高峽出平湖。當然,起初那是他為長江三峽設計的一幅宏偉藍圖。然當今,不僅三峽已成現(xiàn)實,而且在我們家鄉(xiāng)的故土上,也有了這么一幅別致圖景。
我們?yōu)榱税呀瓐捍髩蔚乃畮炜磦€遍、賞個透,游得盡意而暢快,便專門租了一艘機動游船。
船啟航了。只見清浪泛起,向四周蕩漾開去。我立船頭,見兩岸青山聳立、石壁嶙峋。尤其是水清如鏡、深不見底。便不由自主地隨口脫出:“青山陪綠水,藍天映峋石”,而由衷感嘆。
這也是我第一次來江埡水庫。
不賞山色只看水,是水面開闊、薄霧接天,有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景觀。
我怦然心動,便在船上吆喝幾聲,只聞飄蕩悠遠,卻不見回音。
那船沿濺起的晶瑩水花伴我們前行著,真有身臨其境江南水鄉(xiāng)一般的快意。
還有山坡上、田埂上那騰起的青煙,如霧裊繞,在鱗鱗的水天之間飄悠。讓人更像是身在幽靜幽雅的“世外桃園”中遨游。
聽船家說,這里是龍?zhí)稙常?a target="_blank">以前可算是個窮鄉(xiāng)僻壤的地方。山內(nèi)人到山外去,每天僅有一趟車,若誤過了,就要等到第二天才能遠行。要么就得翻山越嶺,走小半天的山路才能出山。
可自江埡大壩修成后,如今大多數(shù)的山里人家,都有了這樣的船,他們進出山內(nèi)山外,也方便多了。一般,來回也就一兩個小時足了。
以往只能純粹靠山過活的鄉(xiāng)親,一部分現(xiàn)已遷至山外了,但仍有部分住守家園的這些人家,他們便乘而今水滿半山的條件,有的在寬闊的水面上找了個合適的水域,圈上了網(wǎng),搭起了棚,走上了依水養(yǎng)魚的致富道路。
聽船家說,這水庫里的魚,曾有人撈起過一百多斤重的呢。我不禁跟隨那個撈起那條大魚的龍?zhí)稙橙艘黄饸g喜。
船行一個多小時,我們不見盡頭,便吩咐船家轉向。我們是從哪里起航的,就又回到哪里去。
可在回程的途中,船頭的我,總還要時不時地回頭觀望。望盡頭那暖陽下翠綠的板粟樹,望那橙黃的柿子,那些淺紅的、金黃的葉子上閃爍出來的亮光。卻隨著船的漸行漸遠,那些都漸漸地變成深咖啡色了。我內(nèi)心總有種看不完、賞不透的遺憾。
特別是左右兩邊山上那林立的村舍,隨同天上的云彩一起,映在深而明凈的壩水里,泛起多彩的光澤。早已爬上山梢的太陽,它那暖暖地光芒照射下來,讓我便覺得滿眼盡是橙黃黃的。立在船頭的我,頓覺江埡水庫的水,是暖和的;兩側的山,是暖暖的;山上的村舍人家,更讓人覺得,是透人心的暖。
江埡大壩的秋景,至今在我的腦海中,還閃著光,還有如三月桃花盛開般的美麗,有如清麗嬌艷般的讓人如意暢快,心曠神怡,靜暖人心。
記得我以前的文字中,對秋的寫意是“悲凄”的、或是“微寒微涼”的。然而,這次在家鄉(xiāng)故土上的江埡大壩一行,頓讓我感悟一新,其實秋,也有暖色調(diào)的——尤其是這江埡大壩之秋。
2013年10月22日 筆
(湖南省慈利縣光明花園,郵編:,,TEL:)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5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