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來源于內(nèi)心的一種感受
幸福是來源于內(nèi)心的一種感受,所以只有內(nèi)心得到滿足才是幸福的。 很多人事業(yè)有成,有家有錢有房子卻仍然感覺不幸福,那是因為他們內(nèi)心向往的還沒真正的得到滿足。 在這個物欲橫流而又浮躁的社會,要想得到長久的幸福那就要減少心欲,一個人的欲望如果不加以控制,長此以往就會對幸福的定義漸行漸遠,以至于矛盾、焦慮和不安,久而久之甚至對自己和社會及他人構(gòu)成傷害和損失。從造字看,福者,—人—口衣食福田,各自修行于業(yè)田,衣食無憂即為福,即個人之福;十人同辛是為幸,有幸—同修行業(yè)田,是為幸福,即共業(yè)之福。
人生煩惱無數(shù)!把心靜下來,什么也不去想,就沒有煩惱了。就像扔進水中的石頭,而蕓蕓眾生在聽得“咕咚”。一聲悶響之后,煩惱便又漣漪一般蕩漾開來,而且層出不窮。
幸福總圍繞在別人身邊,煩惱總糾纏在自己心里,這是大多數(shù)人對幸福和煩惱的理解。差學(xué)生以為考了高分就可以沒有煩惱,貧窮的人以為有了錢就可以得到幸福。結(jié)果是有煩惱的依舊難消煩惱,不幸福的仍然難得幸福。
“煩惱”永遠是尋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數(shù)!
尋找幸福的人有兩類:
一類像在登山,他們以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頂,于是氣喘吁吁、窮盡一生去攀登。最終卻發(fā)現(xiàn),他們永遠登不到頂,看不到頭。他們并不知道,幸福這座山,原本就沒有頂、沒有頭。(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另一類也像在登山,但他們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嵐、賞賞虹霓、吹吹清風(fēng),心靈在放松中得到某種滿足。盡管不得大愉悅,然而這些瑣碎而細微的小自在,縈繞于心扉,一樣芬芳身心、恬靜自我。
對于心靈來說,人奮斗一輩子,如果最終能掙得個終日快樂,就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生命最大的價值。
有的人本來很幸福,看起來卻很煩惱;有的人本來該煩惱,看起來卻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這是因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兒,生活中便煩惱遍地;而糊涂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所以人生的煩惱是自找的,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這個世界什么煩惱的人都有。為權(quán)、為錢、為名、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著個沉重的行囊,裝得越多,牽累也就越多。 幸福不在于你是誰,你擁有什么,而僅僅在于你自己去怎么看待 。大雨過后,有兩種人,一種人抬頭看天,看到的是蔚藍與美麗;一種人低頭看地下的淤泥,看到的是絕望。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著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斷章》所寫的那樣,我們常??吹降娘L(fēng)景是:“一個人總在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fā)現(xiàn)自己正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
其實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眼里。幸福就是散布在普通生活道路上的各種不太起眼的快樂,這些快樂往往被我們急切的追求某些宏偉的動人心魄的快樂被我們忽略。
花落,無聲也優(yōu)雅;月缺,不美也詩意??丛聼o聲,它定是在靜靜地注視你,問花無語,它定是在默默地傾聽你。學(xué)會恬淡、從容地對待人和事,對待生活。讓內(nèi)心安于寧靜,紛紛擾擾、浮浮沉沉,只是淡然一笑的灑脫與開闊。種下一棵夢想的樹,用堅韌不變的信念,澆灌養(yǎng)護,終有一天你會看見,它們將枝繁葉茂。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594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