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東山而小魯
《醉美天下》之
登東山而小魯
文/金罌粟
“喂,國慶假期快過,準(zhǔn)備去哪狼串一下?”朋友打來電話。
“故宮人擠人,閩臺風(fēng)雨多,香格里拉收費(fèi)惡!哎,不如呆在家里看堵車!”原本有心一游,聽新聞如此一說,自覺心灰意冷。
“呵呵,別啰啰,開上車,帶上妻女,早八點(diǎn),北外環(huán)高速路口集合!”(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說走就走?”
“說走就走!”
“去哪?”
“去看石頭!”
一
說起石頭,倒是略知一二:泰山有石敢當(dāng),南京有雨花石,江浙有太湖石;桂林有石林,博山有石洞,樂山有石佛。要說觀賞天然奇石,品味人間嶙峋,拜悟圣賢之道,那就非嶧山莫屬了。
三輛車滿載四家老小,一路南下,目的地:孔孟之鄉(xiāng)——“由女媧補(bǔ)天剩余的石頭堆砌而成”的,被地理學(xué)家稱為當(dāng)今世界之奇觀的鄒城嶧山。
嶧山,又名東山,位于鄒城市東南12公里,與泰山南北對峙,素有“岱南奇觀”、“鄒魯秀靈”之美譽(yù)。因其“怪石萬迭,山無土壤,積石相連,絡(luò)繹如絲,故名繹焉”而早就盛名于秦漢時(shí)期?!对娊?jīng)*魯頌》有“保有鳧嶧”的詩句,《書經(jīng)*禹貢》有“嶧陽孤桐”的記載??鬃佑小暗菛|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嘆。不登此山,不賞此景,豈不留下半生遺憾?
二
一路歡歌不提。車到景區(qū),選一野味酒店便餐,未及歇腳,眾等直撲山前。
舉目遠(yuǎn)眺,花白一片,若大一座山脈,恍如萬千石塊堆成。小者似豆,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流燦、玲瓏剔透;大者半坡,或立或臥、參差嶙峋。
山門是典型的北方坊式建筑,勾角畫棟,氣勢恢宏。門內(nèi)“子孫石”迎客而立,給人以滿懷的祝福與喜慶。售票處設(shè)在二道門,門外一石碑,上書楊萱庭“天下第一奇山”, 字大如斗、金光閃閃。
“孩兒們哪?”某友突見端兒,驚呼一聲。
原來,當(dāng)大家還在賞字留影間,那些孩兒們早已拿著浪潮集團(tuán)的贊助通票飛奔而上。這還了得:“追!”
三
沿著時(shí)陡時(shí)緩、時(shí)闊時(shí)幽的山路盤爬而上,越過寶瓶石、翻過將軍門,眼前見有一亭,乃典型勾心斗角建筑。上書“半山亭”三個大字。迎面鄭板橋楹聯(lián)左右于柱,上聯(lián)是:“孔孔澗澗山玲玲琉琉石”,下聯(lián)對:“蜿蜿蜒蜒路晶晶涓涓泉”,一筆寫盡山中盛景。
實(shí)際上,這半山亭其實(shí)還不到半山,相傳為秦始皇首登此山時(shí)所建。歷代均有修繕。清鄒縣縣令王爾鑒登至此處,感嘆非常,留下了 “石蹬懸山腰,舒目四望青。五華峰漸進(jìn),不敢坐危亭”的膾炙人口、激人上進(jìn)的經(jīng)典絕句。令人在體察與回味中肆情咀嚼這情景交融的美味。
趁眾人小歇之際,偷偷沿指示牌東行100米,但見一石,若“錦麟游泳”,又“駱駝俯臥”,又“玉兔濃睡”,又“金龜遠(yuǎn)眺”,又“瑞羊回眸”,形象逼真,活靈活現(xiàn),原來這邊是嶧山標(biāo)志石之一的“五巧石”是了。偏偏不說與他們,就算獨(dú)享有理吧。
“王伯伯,你剛才是去偷偷尿尿了吧?”小航看我歸來,悄悄的跑過來,將小嘴貼著我的耳朵,說出了他的疑惑。
“游山玩水,要注意文明,寶貝記住:撒尿不登山,登山不撒尿。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
四
過“降任石”、 “斷機(jī)石(紀(jì)念孟母)”、“八卦石”, 越“一線天”、“老君洞(老子修道處)”、“隱仙洞(呂祖修仙處)”、跨“南天門”至“白云宮”眾人疲態(tài)頓顯,見有彝族歌舞表演,很多游客參與其中,熱鬧非凡。急忙招呼大家,一邊觀賞,一邊修整。
忘情間,突聽雪兒大嚷:“不上丹丸峰,君枉嶧山行。男人一路歡笑,女人一路尖叫!”原來是她在讀宣傳廣告。
順勢北望,但見五塊巨石“插天”抱立,形若芙蓉,又酷似仙人之掌,披金繞云、飛索懸空,驚險(xiǎn)奇幻。不用說這正是嶧山二十四景之冠“五華峰”!有詩嘆曰:“誰搬女媧石,堆成五華峰。聳翠插天表,不用白云封。”只可惜正在修繕,游人不能登覽,也算空留一憾。
再觀場下,一游客正被請上臺去,因竹竿舞活動優(yōu)異,榮登游客參與一等獎勵。哇塞,不是別人,正是我們同伙——小龍媽媽。頓時(shí),臺上臺下掌聲雷動。
五
近峰頂,人漸多,好不容易單人側(cè)身翻過踞龍洞,便見前方巨石之上赫然寫著四個大字“不敢不(足+句)”(最后這字不會念),石下已是黑壓壓人群一片。原來至此失去道路,僅能從大石頭壘切間縫隙中手腳并用爬行通過,按人數(shù)分批而進(jìn),有下者不能上,有上者不能下。若山上那批還沒下來,下面的就要再行等候??聪聛淼娜?,個個面有驚色,無不狼狽之極。再看腳下峭壁如削,我等男女老小,相對無語,大多已經(jīng)驚出一身冷汗,只有能者登,弱幼者搖頭無奈,也只能暫將“登嶧山而小魯”最后一關(guān)至要美景和情懷作罷了。不能不說這是未能問鼎者的又一個遺憾。不過也好,不是還有“拜孔孟文星高照,登嶧山獨(dú)照鰲頭”之說嗎?這個“鰲”字可是在眾多摩崖石刻中算得嶧山之最了,那就在這“鰲”字中去盡情體會這嶧山之魅吧……
六
梁山伯與祝英臺那同窗三載的深情、十八相送的纏綿、最后雙雙化蝶的凄美故事,無不讓人熱淚縱橫。而梁祝的故里究竟歸屬何方,卻成為了人們一直試圖破解的千載之謎。
從春秋到南北朝時(shí)期前后千余年的時(shí)間中,嶧山先后建有“春秋、子恩、嶧陽、孤桐”四大書院,是儒家孔孟重要講學(xué)之地。相傳祝英臺男扮女裝與梁山伯共同讀書多年就在于此,有“梁祝讀書洞、梁祝池、梁祝祠、梁祝求學(xué)舊址”等歷史古跡和“梁祝泉、三問石”為證。白云廟東臨不遠(yuǎn)處,有一絕壁險(xiǎn)境,名曰“舍身崖”又曰“舍身臺”,意寓聚嶧山神靈,鎖前世今生。當(dāng)年梁祝曾在此山盟海誓,愛身不舍。因此,可以說:嶧山,就是梁祝愛情的搖籃,舍身崖,就是那蝴蝶升起的地方。
必須贅述的是,梁祝的愛情故事,傳說也好、事實(shí)也罷,由它留給人們的美好記憶和向往不會變,激勵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不會變,讓我們和嶧山自然山水和奇幻的石頭一起,共同見證他們愛情的永恒!
七
下得山來,把酒論道,意語不盡。
劉說:嶧山是靈氣的。嶧山的靈氣,源于目不暇接的四大書院、五大奇觀、八段錦、九龍洞、十二福地、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名石??芍^孔竅幽邃,泉涌云間,峰插天表,移步異景。
丁說:嶧山是厚重的。嶧山的俊秀與仁義,空靈與聰慧,無不匯聚成一個美的巨大存在,卓立于名山之林,讓百姓依戀,俊杰牽魂。圣人的到來,皇帝的足跡足以讓這已經(jīng)生活過25億年的嶧山,厚重憨然地歡度著她的傳奇歲月。
李說:嶧山是經(jīng)典的。經(jīng)典之髓在于石之千姿百態(tài),萬形必俏;洞穴靈瓏通達(dá),其妙無窮;“繹孔”通達(dá),泉流叮咚;石刻題壁,琳瑯滿目;女娟造嶧,二郎擔(dān)山,伏羲八卦,玉帝嫁女等神話傳說,掌故軼事,枚不勝舉。
我說:我們這次之旅是神經(jīng)的。發(fā)起是突然的,旅途軼事是過十的(有輛車單趟走錯4回路),隊(duì)伍的年差是最大的(最小的才一歲半),琢磨琢磨是還要再來的……
“明天還爬嗎?”小龍問。
“明天啊,我們?nèi)ヒ娒侠蠣斪印?/p>
……
2013-10-10初稿于泉城
(聲明:未經(jīng)作者同意,此文不得用作廣告或其他宣傳用途)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59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