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四)
第四章
大年三十的晚上,食堂用從各家各戶搜索來的陰米,煮了滿滿的兩鍋陰米粥,算作除夕的晚餐。每人由原來的一勺,增至兩勺。
落星興高采烈地陪著媽媽端著飯盆,早早的就去排隊。看到粥鍋里還在翻滾的稀飯,聞到那飄出的陰米粥的香味,落星饞得直往肚子里吞口水!
今天的稀飯沒放菜,又比平時多出一半,飯盆裝了一大半。還沒等飯盆放穩(wěn),落星就吵著要吃。媽媽舀了一碗遞給他,他從媽媽的手中接過碗,就往嘴里送,幾乎沒等媽媽把手收回來,落星又把碗遞了過去,就這樣一口氣喝了四碗,喝去了三分之二的指標(biāo),也許他還沒有感受到那陰米粥是什么味道呢!肚子喝得脹鼓鼓的,就像即將臨盆的孕婦似的。
看著落星那狼吞虎咽的樣子,母女倆驚呆了。不知是高興還是難過,全香望見媽媽流出了眼淚!
好不容易熬到了春暖花開,這天,天氣晴好,落星蹣跚地從屋內(nèi)走出來,到后園去玩。園內(nèi)的樹木有的剛發(fā)芽,有的則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喜鵲在枝頭鳴叫,成群的鳥兒在林間飛舞。太陽照在大地上,暖烘烘的,使人感到別樣的舒服。(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今天落星心情十分好,在園子里,一會兒趴在地上捉蟲子,一會兒又從地上爬起身來,來到樹下,摸摸這棵,再摸摸那一棵,完全陶醉在自己的玩耍世界之中。
快近中午,突然聽見媽媽叫他的名字:“落星,快回來,你看誰回來了!”
落星不緊不慢的來到門口,扒著門框邊也不進屋,只見屋內(nèi)多了三個人,一個老頭,一對青年男女。怎么又像熟悉,又還挺陌生。他們是誰呢?落星心想。
“快叫爸爸,叫爸爸呀!他是你爸爸!”媽媽一把把落星拉進屋,指著那個老頭對他說。
落星上下打量了一番這個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的爸爸,卻怯生生地叫了一聲:“爸!”就被爸爸摟在懷里。
稍許,媽媽又指著年輕的一對說:“這是你的二姐桂香倆,快叫哥哥、姐姐!”
此時的落星大方多了,甜甜地叫了一聲:“哥哥、姐姐!”
遠行的親人平安地回家了,媽媽又少了一份的牽掛。父兄的回家,也拯救了這個頻臨破滅的家!
隨著經(jīng)濟慢慢的復(fù)蘇,大的形勢的好轉(zhuǎn),新中國的歷史上最慘痛的三年自然災(zāi)害,宣告結(jié)束。
張家塆西邊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山崗,這里地勢開闊,它的北面靠官當(dāng)鋪,南面臨鄧家洲,西通付家場,東達李家市,雖然只是小徑一條,但是它縱伸南北,橫貫東西,是南來北往客商的必經(jīng)之道。很早以前,這里就有一名曾姓的農(nóng)夫在此十字路口開了一個小店,為過往的路人提供茶水和飯食,故起名為曾家店?,F(xiàn)在公社的所在地就在此。為此,小山崗上又蓋起了一排排的新瓦房。
兩排土木結(jié)構(gòu)的布瓦房,中間是一條寬闊的土路,算作是街道。街道北部的一排土房是供銷社的日雜、百貨門市部。供銷社東北角的幾排土屋房,則是公社衛(wèi)生院及社辦的小企業(yè)。街南的一排土房是供銷社的生資門市部。生資門市部的背后土房,是公社的機關(guān)大院,公社領(lǐng)導(dǎo)就在此院辦公。
時不待我,轉(zhuǎn)眼落星就九歲了,已到了非上學(xué)不可的年齡。
公元一九六一年初秋,落星到曾家店小學(xué)上學(xué)了。
所謂的學(xué)校,實際上是幾間破舊的民房。它坐落在公社大院東四五百米遠的地方。學(xué)校的北面緊挨著一個大堰塘,四周全是農(nóng)田,大家去學(xué)校,一般都從農(nóng)田梗上通過。走進學(xué)校一看,一個不到兩百平米的空地上,坐北朝南的有幾間房子,四周用木柱子支撐著,蘆葦沿著這些木柱子夾了一圈,算作是墻壁,房頂上的瓦片亂七八糟的,有少量的椽子都從瓦片下露出來了。
一位老師正在和幾個早到的孩子說話。見到落星爺倆走來,就迎了上去。
瞧那老師,大大的塊頭,圓圓的臉,留著分頭,一身咖啡色的中山裝,顯得即威嚴(yán)而又覺得和藹可親。這老師姓朱,學(xué)生們都叫他朱老師。
爸爸說明來意,朱老師便把爺倆領(lǐng)進教室登記報名。
教室里空蕩蕩的,放著一張條桌和一條板凳,桌子上放著老師的本子和筆。由于沒有多的板凳,幾個人只好站著說話。朱老師問道:“小朋友叫什么名字?”
“我叫落星!”落星隨口回答。
“落星這名字好哇!可這名字是媽媽給起的,得在家里叫,這叫小名。來學(xué)校了,就必須起一個讀書的名字,由老師和同學(xué)們叫,這叫學(xué)名。老師現(xiàn)在給你起個名字,高興不?”朱老師和藹的說。
落星高興的點點頭。
“你姓什么,知道不?”朱老師又問。
“姓張!”
朱老師想了一想,對落星說:“那就起名叫張偉吧!”
“為什么要叫我張偉呢?”落星不解的問。
老師一聽哈哈的笑了起來:“這孩子真有意思,非打破沙鍋問到底不可!”停了一下,老師接著說,“那好,我就給你講一講給你起名‘偉’的道理吧!所謂‘偉’就是‘高、大’的意思。起名‘偉’,就是希望你有遠大的理想、有遠大的志向,長大后做一番大的事業(yè),做一個偉大的人!”
落星聽了,不住的點頭說好:“張偉這名字好!就叫張偉,我就叫張偉!”雖然當(dāng)時聽起老師說的話來是似懂非懂,但是他總覺得這個老師了不起,為自己起的名字好!從此,“張偉”就正式八經(jīng)地成為落星自己的大名了。
學(xué)校有四名老師,不到一百個學(xué)生,根據(jù)年級的不同,分坐在三個教室里,教室里的課桌椅,全都是學(xué)生從自己家里帶來的,也分別按高矮順序排放在教室。
教室的西頭的那幾間小屋,是老師們的廚房和寢室。
四名都是年輕老師,除朱老師是外地人,其余的三名全是本地的。那瓜子臉的是楊老師,那高個子四方臉的是周老師,那個矮墩墩的、黝黑臉姓范,學(xué)生們稱他范老師 。
幾個年輕小伙子,生活在一塊,相處得都很好。平時放學(xué)后,要么下下棋,要么打打撲克,更多的是在一塊貧嘴聊天。范老師年紀(jì)最輕,常常讓其他幾位老師,有事沒事的找個事兒出來取笑一番。大家共同樂,他也不計較。
范老師的家在學(xué)校北面的蝦米湖對岸,相距不下二十里??伤?a target="_blank">結(jié)婚不久,離開愛妻,吃住在學(xué)校,的確是不習(xí)慣。一天,大家都入睡了,唯有范老師在床上翻來覆去,一是寂寞難耐思念妻子,二是妻子年輕美貌,擔(dān)心她出軌。實在受不住了,就偷偷地爬了起來,穿好衣服,順著湖邊的小路,向家里奔去。
快到家門口了,不知是心慌還是路滑,范老師“撲通”一下摔倒在地上,又“咕嚕?!钡耐聺L,一下子滾到小路旁的水溝里。幸喜水不深,范老師在溝里嗆了幾口水,抓住水草連滾帶爬的從水溝里爬上來,渾身上下滿是泥水,活像一個落湯雞。
他喊開家門,妻子開門一看,不禁大吃一驚,眼前的這位不知是人還是鬼。半晌,妻子才結(jié)結(jié)巴巴地問:“老范,你……你……你這是怎么啦!怎么成這個樣子啦?”
“我,我……我……我遇見鬼了!”老范一邊脫衣服,一邊哆嗦著說。
“深更半夜的不在學(xué)校好好的呆著,你在干嘛呀,你!”妻子半帶埋怨的說。
“我回來干嘛你不知道?”老范向妻子做了個鬼臉,趕緊去洗澡。洗浴完畢,便一頭鉆進了妻子的被窩。
當(dāng)夜無話,次日,老范向老師們講述了昨夜的事情,惹得大家捧腹大笑。
學(xué)校在此處辦了一年就被拆除了,原因是房子太破舊,學(xué)生在里頭上課,怕出危險。一部分學(xué)生轉(zhuǎn)到離鄧家洲不遠的彭塚小學(xué)就讀,另一部分就近讀私塾。就這樣,張偉也到彭塚小學(xué)讀書了。
彭塚小學(xué)是一所全日制的民辦小學(xué),坐落在彭塚湖北岸的一塊坡地上,它的東西兩側(cè)都有大沖順流而下,匯集于彭塚湖畔。北面是坡地,向南是彭塚湖北邊的岸灘。岸灘上是一望無際的田地和一個個的村落。站在學(xué)校操場,岸邊的景色可以盡收眼底。
學(xué)校呈撮箕型,全是土木結(jié)構(gòu),辦公室在南北向校舍的中間,廚房和教工寢室在西,其余的是教室。
學(xué)校的老師比較多,大概有十好幾人吧,他們中間,有教過私塾的、有剛從學(xué)校畢業(yè)回家的,也有扛槍打過仗的……,每一個人都有他不同的經(jīng)歷,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有趣的故事。
邢大振老師教過多年私塾,五十多歲,高高的個頭,長得肥頭大耳,走路彎著腰。雖然說是一名教書先生,但是不夠講究,總給人一種拖沓的感覺。學(xué)校缺老師,經(jīng)公社研究決定 把他從私塾調(diào)來任教。
老邢接到通知,十分的高興。心想,平時在家,都習(xí)慣的穿一件長衫,下著大腿折襠褲,去新學(xué)校做老師,可不能這樣啦。于是就特意去裁縫鋪做了一件西裝長褲。
上班的第一天,老邢便把它穿在身上,很精神的來到學(xué)校。一節(jié)課后,老邢覺得肚子不舒服,就急急忙忙的去上廁所,應(yīng)急之后回辦公室,身后卻跟著一大群孩子,女生捂著臉低著頭往旁邊讓,男生則邊笑邊嚷,跟在他的后面。老邢回頭看了看孩子們,也沒在意,徑直往辦公室走,學(xué)生便一直涌到辦公室門口。
校長聽見學(xué)生的哄鬧,急忙走了出來,其實也沒看見什么。學(xué)生們見校長還沒有明白過來,都用手指去指老邢。
校長回頭一看,只見老邢的褲子后邊 有一條很大的縫沒拉上,屁股都露在外邊。
校長一把把老邢拉進辦公室,小聲的說:“邢老師,你怎么穿的褲子?快整理一下!”
老邢仍然是丈二和尚——沒摸著頭腦,反問道:“校長,我褲子怎么啦!”
在場的老師見了都笑得前俯后仰,紛紛圍了過來,提醒老邢說:“你是沒什么,只是把你的西裝褲子前后穿反了,把前面的一邊穿到后邊去了!”
老邢不好意思,靦腆的說了一句:“難怪穿著挺不舒服吶!”再一次引得大伙哄堂大笑!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599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