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峽散記
載著我們駛向三峽的是“帝王號”豪華游船?!暗弁跆枴笔且瞬龒{游船公司續(xù)“乾隆號”、“平湖號”和“三國號”之后,按照長江三峽最頂級標準打造的中國龍系列旅游豪華旗艦.
輪船剛一駛進白帝城,我們便感受到江湖的威力。湖水緩緩地流向東方,游艇一只接一只地向下游駛去。兩岸懸崖絕壁,中間一條狹狹的江湖,這便是瞿塘峽了。昔日叢林掩映中的奉節(jié)白帝城,蓄水后成了獨聳江湖中的“白帝島”,而有著悠久歷史的“草堂河”搖身一變成了“草堂湖”。
隨著旖旎秀美的幽河,沿著神態(tài)縹緲的傳說,帶著歷代詩人的情節(jié)。順流而下,沒有濤聲湍急的兇險,代之是煙波浩渺的一片瀲滟。
湖水微微地蕩動著,是她的脈搏在跳吧。她射出淡藍色的光,仿佛與蔚藍的天空爭彩斗艷,使人感到滿目藍影,好似走進了藍玻璃的世界,飲醉了藍色的醇香的美酒。這清澈、碧藍、深奧、恬靜、絢麗的江湖,雖然沒有過去驚濤駭浪的壯闊雄渾,脫韁烈馬的奔騰氣勢,但仍不減她的雄奇、瑰麗。她披著厚厚的藍衣那么充沛、那么年輕,好像一個朝氣蓬勃的蘊含著青春光華的妙齡少女。這清爽的藍色天地,著實可愛!
伴著船行激起的沙沙的水聲,迎來又送走那崢嶸嶙峋的山影。江輪在危崖絕壁間婉轉穿行,眼看要撞在迎面橫過來的陡壁上,卻又靈巧地一閃,辟出一片生面別開的天地。真是“山塞疑無路,灣回別有天”,不能不由衷地佩服古詩用字的貼切。老杜筆力的雄健更是令人折服,群山萬壑,的確像無數匹高高低低的駿馬,脫韁解轡,擠擠撞撞,奔騰而去。
在長江上冬顯夏隱了2500多年的白鶴梁題刻已經永沉江底。然而,令人備感欣慰的是,從今以后,參觀瞿塘峽的游客無論冬夏都可覽盡這一“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風景。為白鶴梁題刻度身定做的水下博物館已建成,參觀白鶴梁題刻像逛水族館一樣充滿無盡的遐想。(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遠處是重重疊疊、連綿不斷的山峰,山峰青得像透明的水晶,可又不那么沉靜,我們的游船緩慢地行駛著,遠山像一起一伏地跟著賽跑;有時在群峰之上,露出一座更秀雋的山峰,忽地昂起頭來窺探一下,看誰跑得快。近處,青碧的巖石中間洶涌著一朵一朵的絮云,比銀還晶潔,比雪還皎白。一朵一朵的由這個山峰飛向那個山峰,一片一片由這個深澗飄到那個深澗,像山靈的白袍,像山神的銀須。不知不覺,游船已進入巫峽口。
在那峭拔的疊崖上,有一個獨立的石柱,姿態(tài)瑰偉,恰似俊秀無比的美女,每逢“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其上有白云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異也?!边@就是享有盛名的神女峰,或稱美人峰、望霞峰。
品味巫峽,盎然有趣。巫山云雨,質樸神秘;綺麗幽深,怪峰峭壁;群巒疊嶂,浪漫飄逸。走進去,所見云山霧罩,無限風情,山水如詩,時隱時現,若即若離,似有似無。那龍、那泉、那云、那巒、那鳳、那仙、那屏、那鶴、那神女……,十二奇峰像翠綠寶珠,靜山柔嫻,碧水寫意。動有潺潺細流,靜則朦朧含羞。置身此景,身在煙云走,心在畫中游。那份婉約,那份嫵媚,構成了特有的“巫山云雨情”,“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說的是那么含蓄、貼切。“巫山十二峰,皆在虛幻中”,“巫山峨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煙”的贊嘆皆入眼簾。
長江與黃河都是孕育中華文明的母親河。它們都發(fā)源于喜馬拉雅雪山山脈,那就是中華母親的乳房,黃河與長江就是中華母親的兩道乳汁,廣闊的兩河流域就是中華母親的胸腹,是世代孕育我們中華兒女的地方。古往今來,大多數的中國人就是在黃河與長江乳汁的哺育之下,生生不息,香火相傳,創(chuàng)造出了光耀天下的中華文明。因此,無論對于長江也好,還是黃河也好,我們都是懷著同樣敬畏和感恩的情懷去對待的。
隨著人流,我棄船爬上去神女峰的路。在半路上的一個巖旁,我抬頭望見神女峰周圍的幾塊高巖上,已站滿了人,疏疏灑灑像天上的小星般密布著。朋友在高處招手叫我:“快來擁抱神女吧!”在眾人歡呼聲中,我踟躇著不能向前,我已想著哪里是一個令人遐想的境地,無論它是雄壯還是柔美。
一步一步慢騰騰的走到朋友站著的那塊巖石上,我聽到耳邊的風呼呼響,緊張地抽搐著的風,抽打我、推動我,如巨鳥撲翼,直貫長空。我俯首一望,身上很迅速的感到一種清冷,這清冷,由皮膚直浸入心里,包裹了我整個的靈魂。
窕窈俊美的神女峰,溫熱的肌體,無羈的暢笑,情愛的芳香,全都雕塑成一座遠古的造型,佇立在這群山之間。
巫山十二峰無疑是整個三峽風景線上一條最為雄奇秀美的山水畫廊,可以說是一部不是靠語言文字而是境界的氛圍釀成的朦朧詩篇。兩岸諸峰時隱時現,忽近忽遠,籠罩在云氣氤氳,雨意迷離的萬古空蒙之中,透出一種“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朦朧意境。
人類的文明同河流是緊密相聯的,有河流的地方常常是人煙稠密的地方,經濟社會比較發(fā)達,交通比較便利,文明程度較高。眼下的三峽,五彩繽紛或大或小的旅游客輪在來往穿梭,閃現著來自全球各地游客的身影。以前看到報刊上談三峽如何如何的玄妙,現在總算是心領神會了。面對如此美觀的景色,我是嘖嘖稱嘆還是拍腿叫絕?太露了!還是學著三峽含蓄一點,悄悄地讓她攝入眼里,沉入心底,烙在我冥冥的印象中。
西陵峽自古以來激流險灘使人生畏,曾有詩云:“蜀道青天不可上,橫飛白練三千丈”?!扒д蓱伊魅f堆雪,驚天如看廣陵濤?!弊詮慕ㄔ炝巳龒{水利樞紐后,水位由原來的二十八米抬升至一百七十多米,許多暗礁都深入了水底,江面上能走數千噸巨輪,我們乘坐的游輪縱橫捭闔,恰似輕燕毫無顧忌地在江面上飛掠。我們哪里來得及細細地咀嚼和回味,還是靜靜地坐著,默默地張望著密密層層的樹林和重重疊疊的山巒,紛紛揚揚地掠過自己的眼前,真讓我們應接不暇。
怎么剎那間就只見白茫茫的一片,飛快地流動著,奔騰著,擴展著,遮住了所有的山巒。我自己也像被這大海的波濤包圍住了,怎么頃刻就將這玲瓏嬌小的丘壑變成了無邊無際的滄海呢?正激動和興奮時,我們已抵達了三斗坪。
站在大壩往上游看,深綠色的一望無際的大湖,這情形有點像“地中?!薄R恢挥未谝黄饺珑R的水面上行走。湖太大了,船看上去就很小,這就形成了碧波萬頃,扁舟一葉的對比。單是這景象,就使人高興。往下游看,又是一番景象。泄水閘沖出勢如巨龍的流水、巨浪翻騰,訇然作響,頓覺戰(zhàn)鼓催征,猶如整個宇宙都在轟鳴。人們都說長江涵蓋了江南水的特質卻又將其蘊藏在穩(wěn)重之下。我雖不懂它,為什么不愿盡情地顯示自己使長江達到一種極致的美。但現在我明白了,那是一種做母親的情懷。長江養(yǎng)育了千千萬萬人民,試問哪一位做母親會不為她的子女奉獻一切而只追求自己的盡善盡美?水的奉獻在長江被詮釋的如此透徹,那是一種博大的情懷。
全球最大的水利樞紐,傲然屹立在中國版圖的正中心,構成一幅高峽與平湖相映成趣、和諧共處的壯美畫卷。
休息一會兒,我們又繼續(xù)前進。我憑舷眺望,天漸漸開闊,地漸漸平曠。云隙間突然投入幾縷陽光,照耀著兩岸山上的樓臺亭閣,參參差差,金碧輝煌。但只是一瞬間,被長江濤聲推起的雨氣,復又登山鉆林,叫清晰的景物重新迷離。也許這就是神話,藏真實于虛無縹緲中,人們明明看到大神秘,卻又不能窺全韻。在技術社會中,所有的風景都被智能化了。湖水波平如鏡,水光瀲滟,綠油油的,亮閃閃的,映照著蒼翠的山巒,映照著飛過天空的小鳥,映照著船上的多少紅男綠女。
遠遠的,我看見了它。在矯健的游船作了幾次曲折的轉身后,在江面漸寬,山巒更加巍峨起來的南津關,我看見了又一座大型水利樞紐──葛州壩水利樞紐向江心投下它的偉岸。他依偎在無言的高山峽谷之間,如果你是一位善于幻想的詩人,你會從這座水利樞紐中讀到一個民族的光榮與驕傲,自然的符號與隱喻。現代文明和原始自然在這里發(fā)生了激烈的碰撞,唯一的選擇就是現代文明中保存這片獨特原始和雄奇瑰麗的水域。這是因為,只有在現代文明的絢麗多彩中,三峽的自然美和原始美才能彰顯出來。因此,保護原生態(tài),既是現代文明的一種氣質,也是現代文明的一種和諧構建。
葛洲壩改寫了西陵峽的“險”;三峽大壩塑造了世界之最。浩蕩不羈,狂奔萬年的巨龍在西陵峽被馴服,變得溫良安寧。讓長江顯得那樣溫柔,那樣嫻靜。她那浩瀚的胸懷,增添了母親河所蘊涵的母愛,再不見“西陵峽中行節(jié)稠,灘灘都是鬼見愁”的景象了。奇峰異起,云頰掛翠,飛泉瑩珠的隱約朦朧美,著實讓人意亂情迷,難以割舍……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