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砍價
有錢的,從不需要煩于是否要砍價,因為在他看來,花錢重要的是花得開心。
而沒錢的,砍價這事多多少少是有點傷神的,大致說來,分三種。
一種是在砍價中愈練愈精直至到達那爐火純青的境界,讓賣的商家都自嘆沒活路,當然這只是一種自嘲式的說法,這兒的沒活路大抵也就是你砍價實在太厲害,超過了別人,讓他賺的不爽而已,終究他還是要賺的,沒有商家會做賠本的買賣,這是商界不變的真理。
一種是砍價的水平實在不怎么樣,但本著分分都是血汗錢來之不易,能省則省的原則,盡量去砍價,把價格講到一個她能接受價,然后高高興興抱回家。
還有一種是我最瞧不起的那種,就是我自己所屬的這種。不想一來二去婆婆媽媽地砍價,但事后知自己虧了,花了冤枉錢又會為自己不砍價的行為懊悔不已。為啥有價不砍呢?一來,覺得這樣的自己跟鬧市買菜大媽似的,八毛一斤的白菜都要拼死講到六毛才甘愿,內心就覺得,自己一開口,一討價還價,那感覺就跟買白菜的大媽似的如此融于世故。更有甚者,上了大學的大學生,或是經(jīng)濟水平有所稍稍提升了的,覺得講價這件事和身份不合似的,會使個人的氣質大打折扣。把她從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大學生或是生活較好的小婦人直接拉到生活中她們最不愿成為的那類人——斤斤計較,分毫必爭,生活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婦人,遇著買東西必是一頓狠砍,其架勢毫不遜色于一場精彩激昂的辯論賽。
可是仔細想想,買白菜砍價的大媽又怎樣,她至少活得坦然,生活的艱難讓她明白每一分都該倍加珍惜,既然商人從不會做虧本的買賣,她砍下的價對自己也是受益頗多,為啥不?也許,一斤白菜她能砍下兩毛錢,五斤和起來就能多出一塊錢。這一塊錢足夠她買好幾顆糖果甜了她孩子的嘴,讓孩子開心得對她笑著說“媽媽真好”。那時候,她哪還管別人對自己砍價的行為的看法。她只知道,她砍下的價合計起來能讓自己的孩子開心,能讓自己本就艱辛的生活多一點幸福的色彩。(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更可笑的是那另一種想法——與身份不合。
身份?何謂身份?是一個人受過良好教育就覺得自己比鬧市砍價的大媽高于一等嗎?是一個人生活稍有富足就覺得應該比別人尊貴嗎?
都不是,也不該,有身份的人從來就不是讓別人因她不用砍價而尊敬。所謂有身份的人都是別人尊敬她的良好的人格而給她冠以一個所謂的“有身份”之名。這兒就不免得說說那些自持是個有身份之人的人了。如果你覺得你就像別人所說的一樣,是個有身份的人,你內心存有的想法不是如何去做一些有積極意義利于別人利于社會的事,而只是自己高人一等貴人一籌的話,我不免要說你對不起有身份這個詞所包含的的內在意義——良好的人格了,因為你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一種不完整的人格的體現(xiàn)。
受過良好教育的大學生覺得砍價一事有失身份這是多么可笑的想法??峙逻@兒的良好二字還不免得打上引號。因為受過良好教育的大學生應該都知道自己在砍價這一方面根本就無謂身份,因為一個真正受過良好教育的大學生應該懂得的是如何已自己之力使他人受益,對這個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方不負“良好教育”之名。
可悲的是,當下,不知道有多少大學生,多少生活處于富足中的“富貴之人”正和我一樣受著這么一種病態(tài)的思想的拘禁。我寫這篇文章之意不在于要去抨擊什么抑或是指責什么,因為我自己也是這種人。這篇文章只在于我內心的自我剖析和自身的自我反省。持著能讓和我一樣陷入這種思想禁錮中的人們從中解脫出來的愿望而寫。
所以,當你遇著要買東西時,能砍價就心平氣和地去砍價便是。實在不愿意多費唇舌,那買了就買了,遇巧了,見別人也買了不必去詢問他人所買的價格怎樣,他人比你買時的價格低 ,你又不免要懊惱了。比你高,你難不成還要跟他說一聲“哎,我買的更便宜耶!”,這不是給人涂添不快嗎?何必呢?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03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