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糗糕
臘八·糗糕
糗,把米、豆之類原糧熬制為濃稠的粥。比一般的粥要稠厚。這里是一個方言詞,常用的詞語有糗糕、糗粘粥。另一個義項是煮熟的粥類、面食等時間一長,冷凝成坨叫糗。如“面條都糗了”。然而這正是糗的古義?!墩f文解字》釋為“熬米麥也。”段玉裁《注》引:鄭司農(nóng)云,糗,熬大豆與米也。糗的引申義挺多,木頭或木制器具等因為潮濕風蝕朽爛了叫糗爛;人因為煩惱生氣而悶悶的什么也不說不做,叫糗鬼、糗持。本來認識“糗”字的人很少,近幾年識得的年輕人忽而多起來,皆因網(wǎng)上使用此詞頻數(shù),有了“糗事”一詞。此外還有“囧”等許多生僻字,給予新意,網(wǎng)出來忽悠,迅速普及,網(wǎng)之功也。
“臘七臘八,凍煞叫花兒”,這是鄉(xiāng)村的俗謠,道出了臘月的苦寒。臘八日時值數(shù)九寒天,一般在二九、三九之交,處在小寒向大寒過渡之時,系一年中最冷的時節(jié)。古代此時,常有乞丐因無衣無食而被凍死街頭,是以有此鄉(xiāng)謠。
臘八日是我國農(nóng)耕時代的一個節(jié)日----臘八節(jié),時為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日,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其實,古代的臘日和臘八是兩個節(jié)。臘日是古代的祭祀節(jié)日, 始于伊耆氏。臘日節(jié)的祭祀主要有兩個,即蠟祭和臘祭。臘日節(jié)有時一天,有時幾天,不過舉行臘祭的那天稱為臘日。蠟、臘二祭是兩種不同的祭祀。蠟,,音乍。蠟祭是歲終對八位農(nóng)神的祭祀。《郊特牲》云:“天子大蠟八,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鄭玄注: 蠟祭有八神,先薔一、司薔二、農(nóng)三、郵表畷四、貓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蟲八?!奔漓胗嘘P(guān)農(nóng)事方面的八位神靈,先嗇即神農(nóng);司嗇即后稷,稷乃百谷之長,奉為谷神;農(nóng)乃農(nóng)神,古之田畯也,是管農(nóng)事的官;郵表畷神是始創(chuàng)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管理井田屋宇、百姓住宅的官;貓虎神乃除田鼠田豕之神;六坊即坊神,是蓄水與阻擋洪水的壩神;水庸神即排水之水溝,既能受水又可泄水;八卻是昆蟲神。蠟祭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報答諸神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所做的貢獻?!肮胖?,使之必報之?!薄妒酚洝ぱa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nóng)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地”。臘祭是歲終對祖先的祭祀,目的是為了祈求來年收成和“息農(nóng)”。《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大飲蒸。天子祈來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門閭,臘先祖五祀,勞農(nóng)以休息之?!弊畛酢跋灐焙汀芭D”的區(qū)別是很明顯的,然而,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社會急劇變革,禮儀秩序逐漸衰微,又由于“蠟”和“臘”皆在歲末舉行,逐漸被后世混為一談。東漢應劭《風俗通》云: “夏曰嘉平, 殷曰清祀, 周曰大蠟, 漢改曰臈。臈者臘也?!庇纱丝梢娗貪h以降,人們已把二者視為同一個祭祀了。
秦漢以前,臘日具體指哪一天史書上無記載。秦漢以后,臘日則是依據(jù)五德制定的。漢朝以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為臘日?!墩f文》載:“冬至后三戌日臘祭百神?!蹦铣鹤阢痢肚G楚歲時記》云:“十二月八日為臘日。”后人誤認為自南北朝以后,臘日就固定在了臘月八日,多稱臘日節(jié)為臘八節(jié)。其實不然,臘日和臘八是不同的,臘八節(jié)是佛教節(jié)日,主要節(jié)俗是浴佛和喝臘八粥,后為佛教和傳統(tǒng)臘日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而臘日節(jié)是一個祭祀節(jié)日,主要節(jié)俗是“祭先祖”、“報百神”,并且梁以后臘日也并沒有固定在臘月八日,后周是以十月蠟祭神農(nóng)、伊耆諸神于五郊的。宋火德,故宋吳自牧《夢梁錄》:“自冬至后,戌日數(shù)至第三戌便是臘日, 謂之君王臘?!ぁぁぁぁぁご嗽掳巳?,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庇纱丝梢?,在宋代臘日和臘八節(jié)還是不同的。
“臘八節(jié)”吃“臘八粥”的風俗,由來已久,唐代臘八已初露端倪,不過還只局限于敦煌地區(qū),敦煌寺院有臘八日煮藥食的習俗。據(jù)載臘八粥盛于宋代,宋時以農(nóng)歷十二月八日為佛誕日,都城諸大寺作浴佛會,以諸果品、五谷等制七寶五味粥,稱為臘八粥。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載:“是日諸大寺作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吳自牧《夢粱錄》:“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周密《武林舊事》:“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梅、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傳說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成佛前,游歷印度名川大山,尋奇,訪長者,刻苦修行。一天,他來到摩揭陀國,又饑又渴又累,昏倒在尼連禪河畔。后被一位牧羊女發(fā)現(xiàn),她以雜糧摻以野果,用清泉煮粥救醒釋迦牟尼。釋迦感到粥味無比甘美,在菩提樹下苦思,終于得道成佛。這一天是夏歷十二月初八。后來每到這一天,僧眾們誦經(jīng)演法,取香谷及果實等煮粥供佛,以此紀念釋迦牟尼成佛,這一供佛之粥,叫做臘八粥。到了宋代, 佛教為了進一步發(fā)展,在臘八那天,各寺大興浴佛會,廣施臘八粥。借助臘八粥來吸引人們前去燒香拜佛。民以食為天,又由于臘八和臘日都在臘月, 時間上挨得很近,漸漸地,人們只過臘八節(jié),而不過臘日了。久而積習,成為我國民間風俗之一。
陶淵明,杜甫,蘇東坡都有臘日詩歌,而宋詩多有臘八粥之詠。大詩人陸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一詩里寫道:“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草煙漠漠柴門里,牛跡重重野水濱。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閑人。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詩寫隆冬臘月,已露出風和日麗的春意。柴門遠望,草煙漠漠,原野水畔,耕牛閑蕩。臘日里,人們互相饋贈食用著佛粥(即臘八粥),益發(fā)覺出江畔鄉(xiāng)村新的節(jié)候氣息。
詩人王洋臘八日早起,在書齋讀書,南鄰送來臘八粥,其時方雪,天寒,欣然盡之。因成小詩曰:“臘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傳侑僧粥。栗桃棗柿雜甘香,菱椇芝栭俱不錄。金仟吒言成道時,不認饕饞借稱目。誰謂毗耶清凈身,何有塵埃更須浴。今晨雪屋梳白頭,南鄰與饋如素求。未須怊悵思往昔,坐變勁峭同春柔。鋪排短韻一作戲,為君姑續(xù)歲時記?!痹娭械莱龊扰D八粥沿習南朝之俗,瑣記臘八粥的材料,道喝粥之快:未須怊悵思往昔,坐變勁峭同春柔。
趙萬年有《臘八危家餉粥有感》:“襄陽城外漲胡塵,矢石叢中未死身。不為主人供粥餉,爭知臘八是今辰?!壁w萬年是南宋抗金將領(lǐng)。應武舉試得中,任襄陽制置司干辦官。開禧二年(1206年)冬,金兵渡江南下,以二十萬大軍圍襄陽城。時襄陽城守軍僅萬余,強敵壓境,宣招司官員相繼逃遁。趙萬年修造武器,儲備糧食,力勸新任招撫使趙淳死守襄陽。襄陽城被圍九十多天,大戰(zhàn)二十多次,水陸攻城三十四次;趙以萬余守卒,抗金人二十萬大軍,城得以全,圍得以解。守城期間,趙萬年著成《襄陽守城錄》和《禪幄集》二書?!杜D八危家餉粥有感》一詩就是在守城大戰(zhàn)間寫的??梢娳w萬年的是一位風神瀟灑的儒將。戰(zhàn)時城池被困圍,人們依然熬喝“臘八粥”,顯抗敵之志堅,兵民之氣壯。亦足見宋代喝臘八粥之盛,傳統(tǒng)悠遠,風氣蔚然。
喝臘八粥的習俗歷久不斷,但逐漸失去了原來的用意。因為地方不同,臘八粥的食材和熬煮方式也豐富多彩,呈現(xiàn)了濃厚的地方特色,成了有趣的飲食習俗。
臘八日,我的家鄉(xiāng)卻獨獨是糗臘八糕。吃了臘八糕,可以驅(qū)邪納福,得吉祥。上世紀中葉,那是人民公社時期,依稀記得雖然缺衣少糧,但臘八日仍然有糗糕之習。一進臘月,人們特別是孩童就不時訴告:臘八日了!臘八日了!臘八日一大早,家家就添火糗糕。人口多,灶上置一口大鐵鍋,糗上滿滿一鍋糕。糗糕主要用黍谷米,佐以葩豆、黃豆、南瓜等雜屬。糕糗熟了,黃燦燦的一鍋,溢著甜香。舀起一勺,黏黏的,糕滴瀝著不斷。一勺一勺,一碗一碗,一家人聚在一起,像喝粥一樣,噓溜著,漸漸地周身俱暖,驅(qū)走了寒冬的凓冽。主婦則忙著一碗碗送給鄰舍家,遠親近鄰都歆享這臘八糕。村子里家家皆如此,真有“隔籬呼取盡馀杯”“家家扶得醉人歸”的馀趣淳風。
而今,生活節(jié)奏快了,臘八粥卻須慢熬。文火徐煮,粥中的米豆融融泄泄,物物調(diào)和。大家因臘八粥聚在一起,慢慢噓溜著,慢些,再慢些,將身心放松,自在自然。品嘗田野的四季,享受大自然的恩賜,回味人生的甘苦,品味那久遠食文化的內(nèi)涵。喝出平和,平靜,喝出悠遠的人生。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612238/